北宋穿越指南 第750章

作者:王梓钧

  萧合达上次差点叛乱,正是因为马扩的阳谋。

  ……

  西夏的李乾顺还没死,安南的李阳焕却先死了。

  死得很蹊跷。

  国王李阳焕病危之时,国舅杜英武联合黎氏(嫔妃),发动政变隔绝内外朝廷。

  随即,废掉王后,废掉太子。

  杜英武拥立老相好黎氏之子,把年仅两岁的小娃娃立为新君。

  他不仅顺利执掌朝政,而且经常夜宿王宫。王太后黎氏非常年轻,甚至还不满二十岁!

  有世家大族趁机叛乱,遭到杜英武的镇压。

  余党逃到大明国内,跑去洛阳喊冤,闹着要见杜氏。

  朱铭乐见其成,顺手将其扔去辋川谷。

  “太后,陛下非是病故啊!”

  这个叫陈恺的安南贵族说:“陛下只是偶感风寒,御医都说没有大碍了,宫中却传出病危的消息。国舅又调动禁军,控制宫中太监和侍卫,不准任何外臣觐见,说是为了让陛下静养。仅仅过去一日,陛下就突然驾崩,王后与太子也被废,转立那黎氏之子为新君。”

  杜氏气得浑身颤抖:“他安敢如此!”

  陈恺说道:“他恐怕早就有这个心思,只不过以前太师健在,不敢轻易动手。太师刚刚病故两个月,他就迫不及待政变,哪有这般巧合的事情?还有,黎氏做了王太后,他经常留在太后宫中过夜。有人甚至怀疑……怀疑新君就是他的儿子。”

  杜氏沉默枯坐,不知该如何反应。

  被害死的是她儿子,动手的却是她弟弟。

  朱国祥问道:“被废的安南太子,如今可还安全?”

  陈恺说道:“被软禁在宫中,恐怕凶多吉少。就算现在还活着,过几年也会患病夭折。”

  朱国祥对杜氏说:“你不要太过忧虑,我会让杜英武把安南废太子送来。”

  杜氏拉着朱国祥的手哭泣:“陛下可要为奴做主啊!”

  朱国祥顺便带着老婆孩子回洛阳玩耍,亲自跑去跟朱铭讨论此事。

  “你打算怎么办?”朱国祥问。

  朱铭说道:“安南使者就在洛阳,请求册封安南新君。我已斥责杜英武政变,使者当然矢口否认,现在还被晾在四方馆呢。”

  朱国祥说:“让他们把废太子送来。”

  朱铭笑道:“这主意不错。杜英武肯定不愿交出废太子,就算要交也会半路毒死,如此就坐实了他谋害国王的传言。吞并安南,有可能不必武力入侵,直接让康儿带着官员和军队去摄政。等时机到了,就并入大明。”

  “并得进来?”朱国祥表示怀疑。

  朱铭说道:“第一,让康儿娶几个安南大族之女;第二,允许安南士子在大明科举做官;第三,血腥镇压叛乱之徒。兼并之后肯定要改制,不能让安南大族继续搞领主庄园制。到那个时候,镇压叛乱还会大杀特杀,腾出来的土地移民汉人过去。”

  朱国祥竟然还想着自己的便宜孙子:“安南废太子怎么办?”

  朱铭说道:“如果被杜英武弄死,我可就爱莫能助了。若是侥幸能够活命,就把他接到辋川谷,你当成亲孙子养都可以。”

  这个便宜孙子,终究还是没接来。

  杜英武一个搞政变的权臣,怎么可能把已故国王的嫡长子交给大明?

  他表面同意放人,但把废太子送到大明边境,突然就身患恶疾紧急病死。废太子的死讯传出,被杜英武排挤的贵族,又有一些回到老家起兵,一时间接连出现三股叛军。

  皆被杜英武镇压!

  ……

  朱康正在湖南适应气候,他最近跟皇叔白祺玩得很开心。

  白祺已经闲得蛋疼。

  自从钟相被灭之后,白祺就负责镇守湖南。

  这么多年,摩尼教信徒早就归心,能吃饱饭谁还造反啊?

  期间,白祺也就镇压了一次五溪蛮骚乱,继而又带兵杀去贵州打自杞国。

  平时练练兵,读读书,游山玩水,举办文会。

  很是悠闲惬意。

  川南的那位女酋长寸阿果,已经亲自进京朝贡三次。每次路过洞庭湖,都要跑来跟白祺叙旧,并且陆续生下两子一女。

  白祺并非渣男,也没必要做渣男,他愿意给寸阿果一个名分。

  但寸阿果却不愿嫁人。

  她要留在自己的部落,把部落发展得更强大。

  她目前已是河南(大渡河以南)五大鬼主之一,还打算让她跟白祺的儿子继任鬼主。

  白祺只能尽量帮忙,请朝廷弄了一些流犯过去,在部落里传授知识和技术。

  “今年收成不错,水旱灾害都没有。”白祺躺在君山看星星。

  旁边不仅有他的老婆孩子,还有朱康的正妃和侧妃。

  朱康望着倒映在湖中的星空:“我想起父皇那首诗,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写的就是洞庭湖吧?”

  白祺哈哈大笑:“这首诗在湖南可有名得很,好多文人雅士泛舟洞庭,就是想体会一下满船清梦压星河。”

  “听说大理四季如春,皇叔却是有个好去处,”朱康感慨道,“占城却不行,夏天热得很,比湖南这里还热。”

  白祺喊道:“有蚊子,烟怎么没了?快熏起来!”

  他招呼随从熏蚊子,无奈道:“攻灭大理,也不晓得要等到猴年马月。”

  朱铭早就跟白祺说了,大理国灭掉之后,会改为云南行省。白祺及其子孙,世代镇守云南,世袭王爵和云南总兵。

  不仅是镇守云南那么简单,还要负责镇压周边一圈蛮夷的叛乱。

  包括后世的老挝、缅甸,以及黔南、黔西蛮部。那些没有一个省心的,必须在云南有王爷常驻,并且这个王爷既是宗室、又不是宗室!

  是宗室,才能调动云南的文武官员。

  不是宗室,就不怕云南王爷谋反叛乱!

  白祺刚好合适,他属于朱国祥的继子,皇位绝对轮不到他,可又有宗室的身份。

  朱康说着自己的志向:“我去了占城做国王,先教化百姓、发展内政。等我到了三四十岁,就带兵扩张国土。父皇说了,只要不往北边的交趾打,其他地盘打下来多少都是我的。”

  “你小小年纪,却是胸有大志。”白祺称赞道。

  朱康说道:“我已经想好了治国方略,占城土地肥沃,又是海商必经之地。我要在那里发展农商,粮食变得足够多,钱财也足够多,就能养出更多精兵。”

  白祺莞尔一笑。

  黑暗之中,湖面驶来一艘快船:“陛下有旨,着令豫王前往广西……”

第929章 豫王入安南

  豫王朱康前往安南摄政,自然要带上一套文武班子。

  文官之首叫谢洪,跟朱铭是同年进士。

  他的弟弟谢泽,还曾在大明建国之初,做过宋徽宗的顶头上司。

  谢氏兄弟的老师叫张庭坚,一度担任蔡京的幕僚。后来因为不愿跟着蔡京瞎搞,被打为元祐党人编管广西,便在当地收了谢氏兄弟做学生。

  武官之首叫韩京,这位也算南宋名将。

  历史上他募兵勤王,在金兵搜山检海时,多次击败下乡劫掠的金军。又随岳飞攻打巨寇曹成,领兵三千把曹成追得走投无路,曹成只能被迫向韩世忠投降。继而又奉命重建摧锋军,彻底平息闽粤乱局,并且在战后积极恢复生产。可惜被秦桧削职罢官,岭南百姓为他建祠祭祀。

  韩京一手打造的摧锋军,是当时闽粤赣地区的顶级精锐,军纪严明且敢于拼死奋战。

  但还没来得及跟金兵交手,就因韩京罢官而军心涣散,从此泯然于史书当中。直至南宋末年,摧锋军的百余残兵坚守潮州,让潮州成为南宋最后一座陷落的州城。将领马发组织百姓撤离之后,全家自杀殉国。

  这个时空的韩京,成长经历同样精彩。

  他先在山西募兵勤王,打算赴京铲除“朱贼”。

  结果得到宋金结盟的消息,气得留在山西跟金兵打游击,随即被编入张广道麾下的二线部队。扩军之时,韩京被调去河北担任驻防军军官,一直在岳飞麾下的二线部队带兵。两年前从军校毕业,被提拔为湖南驻防军第三将(三团团长)。

  这人的弓马技艺,虽然远远不如杨再兴,却有不俗的练兵、治民之才。

  “竟是韩学长一起去安南吗?”朱康大喜。

  大明组建军校以来,韩京是公认的第一学员,各项科目全部满分的猛人。

  韩京拱手道:“拜见豫王殿下。”

  朱康说道:“学长在湘南驻军,我早就想去拜访了。”

  韩京说道:“末将此次接到调令,是跟随殿下前往广西。从杨再兴将军那里,抽调三百将士为底子,扩编为三千人的新军赶赴安南。”

  朱康问道:“就地招募新兵扩编?”

  “不是招募新兵,而是招募两广的退伍老兵,编练一个月就能上阵打仗。”韩京解释道。

  对于别人来说,被调去安南形同发配。

  可韩京却极为高兴,他梦想着建功立业,却一直属于二线部队,立功机会始终非常少。他不是任何人的嫡系,调来湖南更是无仗可打。

  如今虽是前往安南,但一来可以作战立功,二来成了豫王的嫡系将领。

  朱康把韩京拉到一边,低声说道:“大明军校唯一的全科满分学生,前两年被调来湘南很多人都不解。原来却是陛下早有打算,让韩学长熟悉南方地形和气候,跟着我一起去治理安南啊!”

  韩京也是最近才想明白的,由衷赞叹道:“陛下深谋远虑,真不世之英主也!”

  一个文官坐船而来:“殿下,谢先生已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动身南下。官吏、医生、通译……皆已就位。”

  “谢先生大才,”朱康问道,“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那文官连忙说:“不敢当阁下之称,鄙人秦欣,籍贯桂州。曾聆听陛下讲学,又追随陛下入京,在汉中时受命做县令,几年前被提拔为户部郎中。”

  朱康若有所思,基本明白是啥情况。

  眼前这个秦欣,妥妥的从龙功臣,却被扔去安南那边,估计是犯了什么事儿。皇帝念及旧情,把案子给压下来,将其远远打发到安南戴罪立功。

  还有给朱康配备的首席文官谢洪,已经官至右布政使。恐怕也是犯了案子,但不算特别严重,惜其才能打发到安南。

  白祺领着妻儿亲自送行,朱康带着文武随员直奔广西。

  杨再兴已在邕州等候多时,指着五百将士说:“这些都是还未娶妻的,请豫王殿下善待他们。”

  “必不相负!”朱康拱手道。

  朱康的偶像是父亲,一言一行刻意模仿。有时候显得演技拙劣,但也不引人反感,颇有礼贤下士之风。

  ……

  广东、广西的都指挥使,早已接到兵部命令,开始在各州县招募退伍老兵。

  别扯什么安置转业,古代不兴这個。

  就拿北宋末年来说,西军招募良家子作战,理论上的安家费是每人十贯。战事结束,遣散回家,顶多给一些口粮,军饷和安家费都还领不足。哪有退伍安置可言?都是归乡种地去。

  大明是给足了军饷的,谁敢克扣粮饷,直接就要掉脑袋!

  只凭这个,当兵的就毫无怨言。每年征兵之时,许多农家子踊跃报名,既能领饷,又可在军中学本事、长见识。

  退伍之后,性格老实的回家务农。

  亦有许多心思活络的退伍兵,跑去官府应聘差役、警察。又或者给富户看家护院,甚至是做商队的护卫人员。

  尤其是边境地区的退伍兵,许多商队要出境运货,特别喜欢招募退伍士兵。还会给退伍兵们准备兵甲——边境省份,除了火器之外,允许百姓拥有皮甲和弓弩,只要不是铁甲、床弩、神臂弓即可。

  北方边境如此,南方各省也不遑多让。

  湖南、四川、广西的退伍兵,经常护送商队去蛮夷地盘。

  沿海各省的退伍兵,则喜欢去海商那里打工。他们并非水手,而是商船护卫。

  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镖局,得靠商贾们自己招人!

  一封诏书下来,两广退伍兵纷纷报名,可惜只招三十岁以下的。而且只有2500个名额,分配到各个州县并不多,还得比试武艺才能获选。

  500广西野战精锐,2500退伍老兵,这些就是朱康的直属部队。

  在邕州编练两个月,主要是将士之间互相磨合,军阵、武艺什么的都不需要从零开始训练。

  他们乘船在永安州城(越南下龙市)登陆,此时正是冬天,气候并不炎热,而且雨季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