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746章

作者:王梓钧

  “军校学生,诸国使者,也可以上场展露武艺。”朱铭下令道。命令传出,军校学生皆跃跃欲试。

  忽地,一个少年骑马奔至空地,手持长枪呼喊:“谁来与我一战?”

  朱铭见状,不由好笑。

  那个少年,正是十七岁的豫王朱康。

  平清盛却不认得什么豫王,他现在正处于自我怀疑阶段,迫切想要通过战斗来找回信心。

  “我来战你!”平清盛冲出去。

  虽然朱康人高马大,但毕竟只是军校学生。

  而平清盛自负勇武,他不敢跟大明将士单挑,却也不怕一个学生少年。

  一個兵部吏员迎上来,对平清盛说道:“请使者去挑选战马和兵器。”

  有杂交培育的优良战马,肩高普遍超过一米四。

  但平清盛尝试了一下,这玩意儿太高他骑不惯,最终挑了一匹肩高一米三的。即便如此,也比他在日本骑的战马要高得多。

  至于骑兵长枪,有丈六、丈二、一丈、八尺等不同型号,长度分别为5米、3.8米、3.2米、2.5米。

  宋代的丈二,就是汉代的丈八。

  超过这个长度,在汉代几乎就能称为马槊了,当然具体形制肯定跟长枪不同。

  南北朝之后的称呼很混乱,枪、矛、槊等长兵器往往杂称,就连步战长枪都能称为步槊。也不晓得是否因为听起来威风。

  平清盛当然不敢选5米骑枪,他拿起一杆3.8米长的,挥舞几下还是觉得不顺手。

  最终,他选了一杆3.2米长的。

  朱康却是用的3.8米骑枪,他还暂时用不惯5米那种。

  甚至可以说,整个大明几十万军队,能用5米骑枪者屈指可数。当初金国的合扎猛安,制式骑枪也只有3.8米。

  朱康骑马伫立,静静等待。

  平清盛却是先熟悉战马和武器,纵马来回奔驰,时不时的挥舞长枪。

  两人的枪头都已卸掉,装上同长度的木制圆头,并且用蘸了石灰的麻布包裹。

  “咚咚咚咚!”

  战鼓敲响,两骑相对。

  穆勒克忍不住离开使者队伍,走到更近处仔细观察。

  他发现大明这边的骑兵厮杀,跟中东地区的风格比较类似,而不是十字军那种傻乎乎的夹枪冲锋。

  当然,中东骑兵也有被夹枪冲锋恶心到,周边邦国都在进行专门的破解训练。

  朱康手持长枪打马加速,根本没把平清盛放在眼里。

  二人的战马接近,马首交错,平行距离约两米多,各自向对方递出长枪。

  “啪!”

  枪杆相接。

  朱康的骑枪前端轻微抖动起来,接着顺势一搅,平清盛的长枪竟然拿不稳了。

  平清盛也不知道咋回事,只觉得枪杆传来巨力,而且那力道还在旋转震荡,差一点就被搞得兵器脱手。

  继而,胸口一阵剧痛传来,平清盛稀里糊涂被打落马下。

  朱康勒马减速,掉转马头回来说:“你真练过枪术?怕是连大明轻骑都打不过。”

  平清盛被摔得全身剧痛,梦游一般被拖到场边。

  他当然没有练过枪术,因为平安时代的日本,根本就没有马战长枪,只有步战使用的矛和铤。

  骑马武士也不装备长枪,远程用弓箭,近战用刀砍,还起个名字叫“马弓道”。

  日本骑兵用长枪作战,还得再发展几百年,随着战争烈度不断提升才出现。

  平清盛习练过步战矛术,打遍平安京无敌手。

  他觉得不过尔尔,无非骑马用矛而已。结果真打起来,力道都使不出来,差点直接被打落兵器。

  河内经国走过来:“看来你要学的,不仅是大明的用兵韬略,还有中国的那些武技啊。”

  平清盛捂着剧痛的胸口,疼得似乎骨头都断了:“大明的这种骑兵战法,我觉得可以叫做‘马枪道’,比日本的‘马弓道’更胜一筹。我如果学会了这种战法,再传授给麾下的骑马武士,一定能轻松扫荡各个郡国!”

  “那你就努力吧。”河内经国笑道。

  平清盛说:“请给我一笔金银,我要在大明拜师,找个已经退伍的大明骑兵学习武艺!”

  场中比试还在继续。

  这次是来自朱罗和锡兰的使团武官,在那儿捉对步战厮杀。

  两国属于世仇。

  锡兰曾被朱罗给灭国,朱罗也长期遭受锡兰劫掠。

  他们比着比着就开始真打,武器不断砸在盾牌上,持盾的左手震得虎口开裂。

  最后锡兰武官更胜一筹,一锤子把朱罗武官砸得肩膀骨折。

  朱铭笑道:“赏赐胜者一匹丝绸。败者好生医治,赐其一块银元以做勉励。”

  锡兰武官得到丝绸,顿时更加得意,以锤击盾耀武扬威。

  旁边朱罗武官讥讽道:“神气什么?先被我们灭国,又被大明迁都到海边。你就算把我们全打赢,锡兰国王也不过是傀儡。”

  锡兰武官大怒,抡起锤子就冲过去。

  大明将士连忙拦住,双方隔空叫骂不休。

  很快,塞尔柱和法蒂玛武官也开始比试。

  前者是苏丹的近卫军将领,后者是哈里发的马穆鲁克将领,他们作战时都属于重骑兵。

  波斯与埃及大战!

  朱铭对此颇感兴趣,甚至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

  这两个国家的重骑兵装备,似乎不如大明与金国,甲胄只比大明的骁骑兵更精良些。

  彼此出枪都是错马斜刺,不搞欧洲那种夹枪冲锋。

  刚开始两汇合还在冲刺,打着打着就不冲了,各自骑马小范围互相绕圈,长枪交错不断的进行攻击。

  张广道挨过来说:“这两国的骑战之法,跟我们的骁骑兵很像,就连武器都大同小异。倒是他们腰间的弯刀有些意思,袭杀轻甲步兵应该非常好用。”

  朱铭说道:“田猎结束之后,可以跟各国武官交流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好生发觉他们的长处。”

  “是!”张广道拱手退开。

  “嘭!”

  场上的法蒂玛武官,已经被击落马背。

  二人武艺大致相当,但塞尔柱武官常年打仗,手里不知有多少条人命。

  而法蒂玛武官,已经很久没上战场,被十字军占领的疆土都不敢去夺回。此时比试武艺,从气势上他就输了。

  一直到黄昏时分,朱铭才宣布道:“今日至此。明天开始狩猎,看哪国捕获的猎物最多!”

第924章 投明的时机要把握好

  在龙门石窟的西南方,绵延十余里的万安山,有一部分山坡被划入北边的天驷监马场。

  剩余的,全是皇家猎场!

  虽然允许周边樵夫来打柴,但不准砍伐树木的主干,一旦被发现就得重重罚款。

  洛阳已经开始使用煤炭,进城的樵夫越来越少。就周边那点农民的自用柴,不会对万安山植被产生啥影响。

  山里没啥猛兽,就连野狼都寻不见。

  但有野猪、麂子、兔子、梅花鹿……等十多种猎物,大部分是朝廷放养的,山里原有的野物早就所剩无几。

  若是野兽跑到附近农田,被当地百姓捕获了,官府也懒得追究。甚至进山偷猎一两只也无所谓,但如果长期跑去偷猎,那就是嫌自己活得太滋润了。

  历朝历代的皇家猎场,其实也就开国的中前期有用。

  那不是用来给皇帝享乐的,而是以狩猎的形式训练禁军,尤其是训练禁军当中的骑兵。

  北宋的皇家猎场,几十年后就变成农田。

  明代的皇家猎场,明末成了发配太监的所在,里面的皇室行宫都朽坏了。

  清代的皇家猎场更牛逼,由于占地足够大,树林子足够多,成为满清贵族的木材和皮毛基地。不论派谁去督办木兰围场,都能靠盗采木材、盗猎野兽大赚一笔。

  嘉庆刚登基时也有新政,不但试图改革内政,还打算振兴八旗部队。

  于是,他就以狩猎来开始!

  第一次要去,群臣反对,说皇上您亲政才四年,百废待兴不适合去打猎。

  第二次要去,群臣反对,说京师突发水灾,百姓流离失所。为了减轻朝廷负担,皇上就不要去打猎了。

  硬生生又拖了一年,群臣还是反对。

  嘉庆大怒,说老子又不是去享乐,木兰围猎属于祖宗之法,我是为了振兴咱八旗军。

  群臣无法阻拦,走到半路又出幺蛾子。

  木兰围场的负责人报告,今年降雨很少,天气又转冷,水草已经枯竭,实在不适合打猎。

  嘉庆派人暗中调查,结果发现那里水草丰美。但大量树木被砍伐,方圆数百里连一只鹿都看不到,全被监守自盗杀掉卖鹿皮、鹿血了。

  更扯淡的是,长年累月的大规模欺君,居然无人被重罚……

  纵观中国的历朝历代,只要看皇家猎场的荒废程度,就能推测这个朝代是否在走向衰落。包括元朝!

  ……

  相比清朝围场的方圆数百里,大明皇家猎场还是面积太小,绵延十多里的山林能有多少猎物?

  三万禁军步骑出动,在猎场外围层层推进。

  战鼓、军号、军哨声此起彼伏,他们交替轮番前进,各个部队之间互相配合。

  把猎物驱赶出来只是其次,主要演练军令的传达与执行。

  一群梅花鹿受惊奔出,朱铭对太子朱洋说:“你去!”

  豫王朱康是在金州出身,那里地属古安康郡,所以叫做朱康。

  太子今年将满十六岁,是在洋州出生的,所以叫朱洋。

  皇三子、皇四子在襄阳出生,分别叫朱襄、朱樊……

  太子朱洋虽然性格更内敛,不怎么喜好武事,但还是被逼着学习骑马射箭。

  他带着几个太子侍从,当即纵马冲向鹿群。

  鹿群受惊之下,大老远就朝另一方逃跑。更远处令旗挥动,大量军士呼喊起来,还有一群猎狗被放出。

  鹿群开始四散而逃。

  朱洋挽弓射出一箭,落在几头鹿之间。

  他连续射出三箭,终于射中一头鹿的后腿。

  “中了,太子殿下中了!”

  侍从们兴奋呼喊着开始骑马围堵,那头受伤的梅花鹿东奔西窜。

  朱洋又射四箭,总算射中其颈部。

  侍从们继续追击,猎狗扑上把鹿给咬住。

  两个侍从把鹿抬来,跟随朱洋去复命。

  朱洋羞愧得一脸通红,骑马拱手道:“陛下,臣获鹿一只。”

  “不错了,再接再厉。”朱铭加以鼓励。

  朱洋这才安心,乖乖骑马跟在父亲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