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714章

作者:王梓钧

  他们并非真正底蕴深厚的大族,至少在清江那一片不算什么。

  刘延年进京劝谏皇帝,妥妥的被人当枪使!

  叔侄俩寒暄一阵,谈及许多近况。

  聊得差不多了,刘延年说:“叔父可知,朝廷正在江西清查田亩?一旦丈田完毕,就要摊丁入亩,还要拆分迁徙大族。侄儿此次进京,就是要劝谏陛下。”

  刘韐无法理解刘延年的脑回路,说道:“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江西恁多大族都不说话,清江刘氏也没多少族人与田产,你忙慌慌的跑去京城作甚?”

  “义不容辞也!”刘延年说。

  刘韐问道:“谁怂恿你进京的?”

  “并无人怂恿,”刘延年解释道,“有几个大族的学生,常年听我讲《春秋》。他们提及此事,又说朝廷要将《荀子》升经。这般种种,皆不似明君所为,一定是朝堂当中有奸佞。”

  刘韐劝道:“你还是回家吧,莫要害了清江刘氏。我们两家同宗同源,虽然已分居数代人,但每隔十年就要叙族谱。祖宗情分在此,我必须劝你一劝。”

  刘延年说道:“方田均税、摊丁入亩,这些事情都无可厚非,我清江刘氏愿意配合朝廷。但拆族迁徙有违孝悌,更何况是迁去湖南垦荒。江西大族何罪,族中子弟为何要被变相流放湖南?”

  刘韐更是无语:“清江刘氏族人数量不多,只要细细分家,甚至可以不用拆族迁走。跟你无关的事情,你多管什么闲事?”

  刘延年再次重复那句:“义不容辞也。”

  接着,他又继续说:“更何况,把《荀子》升经,置孟子于何地?”

  刘韐正要继续劝阻,猛地回过味来,顿时愤怒道:“你想要邀名天下,假惺惺跑来寻我作甚?来人,送客!”

  刘延年道:“小侄人微言轻,请叔父一并上疏。”

  “滚!”刘韐已然怒不可遏。

  别的大族都不敢乱说乱做,为啥刘延年就敢呢?

  因为清江刘氏的田产真不多,刘延年的父亲和伯父、叔父,全是那种有钱就买书的人。仅他的父亲,就购书两万卷收藏在家。

  有的时候,甚至卖地购书。

  而且还收藏金石,家里有许多夏商周三代古董。

  族人的数量也不多,代代向外迁徙,都跑去其他地方开枝散叶了。

  这样的清江刘氏,能隐匿多少土地?

  根本就不怕官府清查田产,也不怕被官府拆族外迁。

  所以刘延年敢站出来。

  他知道别人把自己当枪使,但他愿意做这杆枪。跑去京城闹一闹,皇帝不会拿他怎样,他也没想过推翻朝廷政令。

  不为闹出一个结果,只是追求闹的过程。

  闹过以后,所有江西大族,都会承他刘延年的情。天下所有反对《荀子》升经的士人,都会称赞他刘延年一身傲骨,把他刘延年视为维护孔孟的大儒!

  刘韐想明白这些,直接把远房侄子轰出去!

  他看着刘延年远去的背影,咬牙切齿道:“沽名钓誉,枉读圣贤之书!道德文章只作给人看,哪里有半点真儒的样子?”

  刘韐已经决定,今后不再回江西续族谱。

第886章 花开洛阳

  刘延年进京之时,正是阳春三月。

  都还没下船,就已见识到洛阳风物。

  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个个头上皆簪牡丹花。

  整个洛阳,是一片花的海洋。

  刘延年还是第一次到洛阳,被这番盛景所吸引,忍不住也想买花簪首。

  “卖花咯,卖花咯!”

  船刚靠岸,就有几个少男少女,提着花篮往前面挤。

  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十一二岁,身上衣服都比较廉价,一看就是平民家的孩子。

  他们高举着花篮,朝正在下船的旅客叫卖。

  “多少钱一枝?”刘延年旁边一人问道。

  “五文!”

  “我这种三文。”

  “我还有十文的,名贵得很。”

  “……”

  那人很快买一朵牡丹簪上,刘延年也掏钱买了一朵十文的。

  他带着仆人,选定一间客栈住下,然后就在洛阳城里瞎溜达。

  行至一处街道,却见旁边的巷子里,居然挤着一大群人,甚至还停靠着几辆马车。

  难道是哪位大臣的府邸?

  刘延年好奇走过去,询问挤在人群外围的:“这是哪家府邸?”

  “杨员外家。”那人回答。

  刘延年又问:“可是六部哪位员外郎?”

  那人笑道:“是做生意的杨员外。”

  商贾之家?

  “门开了!门开了!”

  这些人开始大喊大叫。

  但院门只开了一丁点,有家仆探出脑袋喊道:“莫听歹人造谣,俺家不卖魏花!”

  刘延年当场无语,挤这么多人,居然是来买花的。

  而且主人还不卖。

  “魏花”是洛阳牡丹当中的花王,当年魏家还没衰败的时候,想入园赏花必须买门票。

  一张门票十多文钱,魏家每天能收十几贯。

  那可是宋初,物价还不贵!

  后来园子献给皇室,皇室又赐给寺庙。僧人把牡丹植株全卖了,花圃开垦为耕地,改种麦子和桑树。

  渐渐的,麦子和桑树也没了,变成寺庙的后花园。

  如今,寺庙也被朝廷取缔,改建为住宅和店铺。

  “魏花”虽已散入百姓家,但数量极为稀少,根本没人愿意拿出来卖。

  名气稍次的“姚黄”,倒是比较容易买到,一支花大约值钱两三百文。这是因为渐渐传开了,以前稀少的时候,一支“姚黄”价值千文钱。

  想要嫁接也可以。

  嫁接一次“魏花”,不管是否成功,一百石米就没了——嫁接费!

  “姚黄”要便宜些,刚开始也是一百石米,现在嫁接一次只需二十石。

  刘延年听完那人的讲述,连连摇头道:“牡丹不可食,怎能如此靡费钱财?”

  “你这外乡人晓得什么?”那人鄙视道。

  刘延年继续溜达,到处都是花花花花花……

  来到大明迁都之后才改名的朱雀大街,只见有父子拥着一株异品牡丹,站在街边被无数百姓团团围住。

  忽地,有几個富家子骑马奔来,沿途大喊道:“谁有异品?谁有异品?”

  “这里,这里!”围观人群回应。

  “让一让,劳烦让一让!”几个富家子挤进人群中,仔细观赏之后惊叹连连。

  其中一人问道:“你这整株怎卖的?”

  拥花者说道:“不卖。若要卖花,俺就去花市了,怎来这朱雀大街?”

  那富家子开价道:“三十贯!”

  人群中有个富商笑道:“贤侄你尽想些美事,俺开价五十贯他都不卖。”

  拥花者说道:“俺在这里等着献给太上皇。”

  此言一出,想买花的人立即放弃。

  献花属于洛阳传统,发现异品之后,底层平民会卖给富户。

  但只要稍微不愁吃穿的,就会尽量培育出副本。然后,把其中一本献给皇帝或宰相,这种异品顿时变得身价百倍。

  献花者不仅能获得皇帝、宰相的金钱回馈,手里剩下那本也将成为下金蛋的母鸡。

  牡丹花王“魏花”,当初就是一个樵夫献给宰相的。

  不过没啥副本可言,是宰相获此野生异品之后,亲手把“魏花”培育成一个品种。

  太上皇会从这里路过?

  刘延年的关注点明显不同,他认为太上皇是仁君,也想在这里拦着劝谏。

  不对,不能向太上皇进谏!

  现在是皇帝执掌大明,自己跑去劝谏太上皇,恐怕会真个惹恼了皇帝。

  刘延年是自愿给人当枪使,并非他真就那样傻。

  “太上皇进城了!太上皇进城了!”

  车驾从城外徐徐而来,围观人群自发散开,让出一条道供献花者走出。

  异品牡丹植株挺大,献花者跟儿子抬着走,身后众人紧紧跟随。

  朱国祥隔三差五要去城外试验田,身边带着的侍卫并不多。

  此刻侍卫们如临大敌,分出一人过来质问:“你们在此扎堆聚集,阻拦太上皇车驾是何用意?”

  献花者猛地跪下:“草民范大中,有异品牡丹献给太上皇!”

  侍卫连忙呼来同伴,二人小心翼翼抬走,回到马车旁边说:“陛下,有百姓献上牡丹异品。”

  朱国祥是懂牡丹的,这源于当年的艮岳。

  艮岳就栽培了许多名贵牡丹,朱国祥甚至帮宋徽宗搞过嫁接。还用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变异,想整出一株异品牡丹讨好宋徽宗。

  可惜,多倍体牡丹的成功率太低。

  仔细欣赏片刻,朱国祥点头赞道:“叶片繁多,色如鹅黄,便叫做千叶鹅黄吧。”

  “好名字!”

  被侍卫隔开的百姓,靠得较近的几人听到,立即高声赞叹太上皇赐名。

  朱国祥又把献花的父子叫来:“我虽喜欢牡丹,但不愿夺人之美……你不要说话。我若收了你的花,有人献宝又该不该收?此例一开,地方官员争相进贡,岂不成了昏君的花石纲?赐一个花名足矣。”

  献花者连忙跪地谢恩:“多谢太上皇陛下赐花名!”

  有太上皇赐名,这株异品牡丹必定身价倍增。

  刘延年不仅感叹:“真是圣明仁君啊。有此圣君,社稷万民之福也。”

  心中还默默加一句:咋就退位了呢?

  不仅刘延年在赞叹,现场百姓也在赞叹。

  宋徽宗当年为了修缮洛阳皇宫,也曾下令征发花石纲。洛阳本地百姓,很多都被抓去服役,周边乡村的牛都被杀完了——取牛骨磨粉熬制灰浆。此刻听太上皇说,害怕花石纲而拒绝收下牡丹,老百姓下意识的就想起宋徽宗。

  两相比较,眼前这位才是好皇帝啊。

  嗯……好太上皇啊!

  太上皇车驾继续前行,渐渐驶入皇城之中。

  而刚才献花的地方,已经疯狂起来。

  只因朱国祥亲自给牡丹赐名,这株最高出价五十贯的牡丹,当即就有人呼喊道:“俺出八十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