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680章

作者:王梓钧

  献俘大典还在准备当中,朱铭第一次作为皇帝主持殿试。

  今年的殿试题目,翻译成白话就是:“上古神州有诸夏,也有蛮夷戎狄。那时的中国,特指中原一丢丢。现在的中国,已经北抵大漠、南至沧海。那时的蛮夷戎狄,后代很多都变成中国人。他们居住的土地,也都已经成了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而今中国之内,有汉,有羌,有奚,有吐蕃,有契丹,有党项,有女真,有回鹘……各族共居中国,是否可以混为一大族?又该如何混一族裔?”

  “中国之外,亦有汉唐故土未复。是否该收复故土,又该如何统治那里的各族?”

  “皇帝对此感到很疑惑,请各位考生详细议论之。”

  上次全国性的兴大狱,杀头、流放、坐牢了许多官员。如今又收复大片国土,更是需要官员治理。

  因此今年的进士名额很多,足足录取四百人。

  朱铭扫视大殿内的考生,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奋笔疾书,还有的在偷偷观察皇帝。

  能参加殿试的士子都很聪明,他们拿到题目之后,第一反应就跟年号对上。

  年号都是有寓意的,代表着朝廷的执政方针或美好愿景。殿试题目也有来头,必为此时皇帝关注的问题。

  年号与殿试两相结合,还能想不明白吗?

  三日之后,阅卷大臣们把考试结果送来。

  朱铭懒得听他们诵读,直接拿到手里自己看。

  前几名都写得文采斐然,而且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内容都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无非是族源血脉、武力征服、德治教化等等。

  一直看到第十八名的卷子,朱铭觉得有点新意。

  这张答卷的文笔相对朴实,而且典故也不多,能被皇帝看到实属不易。

  刚开始也从炎黄血脉讲起,渐渐的着重论述民族问题。而且以陕西边境的吐蕃族举例,他认为这些吐蕃族的祖先,在唐代大部分都属于汉人。为什么几百年过去,后代竟然吐蕃化呢?

  接着又分析民族构成要素,即语言、文字、服饰、风俗、外貌。

  朱铭提笔一圈,评价道:“缺了宗教。”

  继而又讨论汉人吐蕃化的过程,武力征服是个最大的前提。当地汉人迫于强权,为了生存主动向吐蕃族靠拢,模仿吐蕃族的服饰和风俗。而且长期不接受教化,失去了汉人的语言和文字。

  以上这些,其实还不算什么。

  该考生还分析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即便是吐蕃族内部,风俗习惯也就极大差异。以农耕为主的吐蕃族,跟那些以放牧为生的吐蕃族,在服装、婚姻等习俗上就有巨大差异。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大明要混一各族,不能强行的一刀切,必须根据当地实情来求同存异。

  比如以放牧为生的吐蕃化汉人,如果想要重新汉化,不能强求他们改变婚姻习俗。因为那些看似不合礼仪、违反伦常的婚姻制度,是碍于恶劣的生活环境而产生,只有通过收继、异辈婚等方式,才能尽可能的延续部族生存。

  朱铭亲自阅读了三十份试卷,把第十八名挪到第一位,其他排名都没去改变。

  “拆卷吧,”朱铭指着钦定的状元卷说,“礼部把状元郎的行状(个人及家庭资料)送来。” 每个考生进京之时,都要在礼部登记资料。

  很快,新科状元的详细资料,就出现在皇帝和大臣面前。

  几位阅卷大臣,表情都有点诡异。

  李中,字至诚,陕西湟州人。

  他爹的信息还算正常,前宋的边军低级将领,收复河湟时被调去湟州。

  他爷爷的信息就有点离谱了,居然是宋朝招募的番兵军官。虽然没有写明白,但稍微懂行的都知道,肯定是大宋边境地区的异族。

  ……

  传胪大典。

  一个眼眶稍显凹陷、鼻梁也很高的青年,被叫到最前面独占鳌头。

  新科进士集体去换官服时,这个青年引来一众侧目。

  没办法,具有明显异族特征的士子,居然被钦点为新科状元,实在是有点儿过于离谱了。

  进士们被领着前往大殿,状元李中走在最前面,殿中官员也纷纷看来。

  参拜皇帝之后,平身排队站立。

  朱铭喊道:“状元郎近前来。”

  李中连忙趋步上前。

  朱铭仔细打量:“你祖上是哪族的?”

  李中老老实实回答:“回禀陛下,家祖父是回鹘人,家祖母是吐蕃人,曾祖父是……是党项人。不过,家母是汉人,家祖母的祖上也可能是汉人。”

  民族构成好复杂!

  朱铭并未继续探究,因为肯定有问题。

  一个北宋的边境番兵,正常而言属于炮灰。儿子居然做了低级将领,孙子竟然有钱读书科举,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其实很简单,李中的爷爷做了大宋番兵军官,在宋国对西夏进行贸易制裁时,他利用族人帮上级走私西夏青盐。渐渐的,跟好几任上官都关系很好,还给兄弟、儿子谋求军官职务。

  到了李中他爹的时候,被调去河湟担任低级将领,开始悄悄跟黄头回鹘做生意。

  大明建国之后,不允许军队将领经商,但李中的叔父可以啊。也不必借助军队的力量,老老实实跑丝绸之路,把货物卖到西夏的沙州就能赚钱。

  新科进士的初授官职已经定下,朱铭临时改变任命,亲自说道:“状元李中,不必留在朝中观政,直接前往柔远(张北县)做主簿。”

  “谢陛下!”李中作揖拜谢。

  柔远县的民族构成也极为复杂,是朝廷控制漠南蒙古的重要跳板。

  如果李中认认真真做事,估计一两年时间就能升为柔远县令。

  今年的榜眼,是福建莆田人黄公度,历史上他在南宋考中了状元。

  探花却名不见经传,叫做刘传先,开封府人。如果没有朱铭改变历史,或许他会死于靖康之难,所以才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名号。

  所有新科进士都得到初授官,拜谢皇帝排队退出。

  他们从东华门出去,簪花骑马游街。

  开封府尹亲自帮状元郎牵马,李中坐在马背上仿佛梦中。

  他从小在河湟长大,根本没有名师教导。大明开国之后,他被父亲送去兰州进修,总算能够正正经经学儒家经典。

  但连考两次举人失败,于是带着钱财去洋州求学——洋州书院如今名气很大。

  他靠着物理、数学等科目拉分,终于在陕西考上举人。今年会试也排名靠后,勉强踩着尾巴才没落榜。

  就这破成绩,突然做了状元是什么鬼?

  街道两旁全是欢呼声,李中梦游般骑马走完全程。

  傍晚,新科进士们聚餐,一个又一个进士,跑来给李中敬酒求交往。

  李中的酒量极好,来者不拒。

  榜眼黄公度就坐在他身边,忍不住问道:“至诚兄,可否告知你殿试文章写的什么?”

  会试文章必须公布,以此展示科举的公平性,杜绝有垃圾文章被打高分。甚至印刷成册,让天下士子学习观摩。

  但殿试文章基本不外露,反正不存在落榜,只是重新排名而已。

  黄公度心里非常纳闷儿,他自负文采斐然、用典精妙、有理有据,实在想不通会输给一个边疆士子。

  李中已不记得文章词句,简单复述自己的答卷内容。

  这一桌的新科进士听完,基本确定了两件事:

  第一,这位状元的儒学造诣很差,辞章典故也不精通,放在南方估计中举都困难。

  第二,这位状元的殿试文章,某些内容获得了皇帝认可。

第845章 献俘阙下

  黄公度这几天很忙,身为榜眼,应酬极多。

  簪花游街之后,次日白天祭拜文庙——把孔子他爹请了出去的新文庙。

  晚上,参加琼林宴。

  酒醉睡了一夜,又去礼部排练,学习各种礼仪。

  连续几天晚上,都要喝酒。

  总有家境殷实的新科进士,热情邀约同年。

  吴乞买捧着另一张状纸:“金国副相完颜希尹,为相者不行仁政,诱导国君穷兵黩武……其罪当诛!”

  “拖下去,行刑!”

  兵部尚书喊道。

  最后出场的,全是火炮!

  前方是一门攻城巨炮,接着是十多门野战炮,随后是数十门各类小炮。

  大家都显得很兴奋,因为今天有献俘大典。

  他们排在许多文官后面,缓缓走向御街,继而朝宣德楼靠拢。

  因为他的诗词极好,就连一些往日旧作,都被东京的歌女们传唱!

  “行军礼!”

  重步兵们右手握着长枪,齐刷刷杵在地上,左手握拳横于胸膛。

  接下来又是骁骑,重复重骑的动作,沿着南街右边前进。

  穿着新发的官服,黄公度早早起床,跟一群新科进士聚在浚仪街。

  吴乞买捧着状纸双手发抖,念道:“女真蛮酋吴乞买,协助其兄阿骨打,窃取辽国大位。既建金国,不思德政,盘剥百姓,背信攻宋,杀戮无数,陷万民于水火。北方各州府,几成白地,骨露于野……大明天兵既围其京,吴乞买负隅顽抗,出尔反尔破坏议和……其罪当诛!”

  重甲步兵分作两队,在行礼完毕之后,沿着南街左右向前,走到预定位置站立不动。

  随着礼官的声音,黄公度将笏板插在后腰,朝着皇帝叩拜山呼万岁,继而又站起来欢快跳舞。

  而骁骑兵的棉甲,相比以前的札甲要轻很多,且防御力的变化不是很大。

  就他这样的还能中状元,多少人心里不服气?

  黄公度就很不服气,但还算有风度。

  吴乞买虽然穿着大明公爵袍服,却被五花大绑,领着一众俘虏去城楼跪拜。

  朱铭站在城楼上,也左手握拳横胸还礼。

  黄公度问道:“至诚兄可曾见过火器?”

  “止步!”

  可作为战俘跪在那里的完颜希尹,却一直在做免费讲解:“这些重步兵,在稿城大战时出现过。他们配合着火铳兵攻城,大金勇士根本抵挡不住……”

  “金国副元帅完颜挞懒……”

  黄公度虽为榜眼,混得却比状元还风光。

  “献俘!”

  完颜希尹当即被拖走,吴乞买吓得闭上眼睛。

  这个时空的黄公度,注定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下马!”

  他这个番人军官的儿子,如果确实才学过人,或许还能被同年进士们另眼相看。问题是他肚子里没多少货啊,而且诗词也写得一般,就连数学、物理也不算顶尖。

  一个状元,蹉跎时光十多年,却还只是肇庆府通判。

  “金国副相完颜希尹,验明正身!”

  有时候,李中被问及诗词时很尴尬。黄公度主动帮他解围,把话题引向西北各族,并向李中请教一些民族问题。重骑兵身边还跟着扈从,扈从们协助骑士下马,一起朝城楼上行军礼。

  他爹在宋朝还属于低级将领,到了大明降为湟州驻防军官,甚至连正式的将领都不算。

  刑部尚书指着士兵和百姓:“你还要给兵民谢罪!”

  根据朱铭下达的换装命令,接下来五年,重骑和骁骑都要换成棉甲。

  黄公度突然听见一阵惊呼,继而是欢呼呐喊声。

  李中能够感受到,虽然众人对他很热情,但那都只是表面伪装。

  因为重步兵后面,是陈子翼统领的重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