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467章

作者:王梓钧

  师徒俩刚刚开吃,就有士子踏进来问:“你这里可有皇崧?”

  掌柜笑答:“鄙店太小,哪里能买到皇崧?客官过两年再来,这菜定然是有的。”

  那士子的仆从怒道:“你这店家怎说话的?我家郎君今科必中,过两年绝对不会再来!”

  掌柜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连忙赔礼道歉:“误会,误会,两位若在本店用餐,今日免费赠送一份肉汤。”

  “寻了十几家都没皇崧,便在你这里吃吧。”那士子颇为失望。

  掌柜离开柜台,亲自招呼主仆二人。

  那士子见空位不多,胡铨身边又放着书箱,便走过来问:“在下扬州李易,可否拼凑一桌?”

  “请便。”胡铨微笑回答。

  李易打扮得颇为潇洒,是一副翩翩佳公子模样,朝萧楚抱拳说:“还未敢问老先生尊姓大名。”

  萧楚说道:“庐陵萧楚。”

  胡铨也说:“在下庐陵胡铨,字邦衡。”

  “扬州李易,字顺之,”李易说着一屁股坐下,“邦衡兄是来赶考的?”

  胡铨点头:“不错。”

  李易又说:“在下治《易经》,不知兄台所治何经?”

  胡铨回答:“《春秋》。”

  “《春秋》微言大义,却是艰涩难读,”李易说道,“不过更难的是数学和物理,我在扬州连书都买不到,到了京城才知要考这些。”

  胡铨一怔:“那还怎么考?”李易笑道:“听说刚把书印出来,京城各大书铺有售。礼部衙门还贴了告示,这次只考一点点,不会太影响科举。便如那数学,不懂天子创立的数字也可,用以前算术的老法子依旧能解。”

  “陛下懂得循序渐进,此贤明之举。”胡铨顺口拍皇帝马屁。

  李易幸灾乐祸道:“三年后的举子,恐怕就没这么容易了。”

  胡铨问道:“对了,刚才兄台所言皇崧是何物?”

  李易说道:“一种菘菜,当今天子培育的,城外劝农司种了不少,俗名叫做大白菜。发了一些给大臣,又卖了许多给食肆。听那些吃过皇崧的人说,此乃冬日菜蔬之圣品。可惜我一连问了十几家食铺,要么说卖完了,要么就是没有。”

  胡铨皱眉道:“天子重稼墙,这自然是极好的。可如果耽于此事,会不会误了国事?”

  萧楚说道:“那也要看耽于何事,旧宋昏君喜欢奇花异木,又让各地进献以供玩赏,这自然是对治国大不利。当今天子耽于农事,总不会勒令各州府送菜进京吧?”

  “哈哈哈哈!”李易被逗得大笑。

  胡铨莞尔说:“也对。”

  萧楚问道:“足下可知,太平兴国寺的智泉法师可还健在?”

  李易摇头:“却是不知。不过太平兴国寺的殿宇已拆了,改建成一些店铺。僧舍也改为官舍,住了许多外地小官进去。”

  听闻自己老朋友的寺庙被拆,萧楚竟然高兴起来:“天子果然圣明,东京城内外的寺庙确实太多了。”

  三人边吃边聊,还喝了些米酒,从趣事一直聊到学问。

  酒足饭饱,李易热情的带他们去寻客店。

  “当当当当……”

  忽听附近几声钟响。

  李易兴奋道:“刚才忘了与二位说,东京城内有两座巨大的四面钟。不用人力和水力,可自己走动,很远就能看到时辰!”

  师徒俩没听明白,李易就带他们前行,转过街角便看到钟面。

  李易说道:“钟面上的时针会走动,现在指着二,便是午时正。”

  萧楚看着那座大钟,立即走不动路了,很想拆开来瞧瞧里面。他连奇门遁甲都研究,对于这种精巧机器自然没抵抗力。

  几人走到钟楼下方,这里聚集了不少士子,都是近几日才到东京的考生。

  考生们仰望大钟,不时指指点点,脸上颇有兴奋之色。

  而东京市民早习以为常,昂首挺胸从那里走过,把外地士子都当成乡下土包子。

  什么扬州、杭州,只要出了汴梁,再繁华也属于乡下!

  萧楚感慨道:“南昌书商的活字印刷术,听闻就是当今太子所改进。想来这座大钟也是,太子殿下天纵奇才也。太子提兵定江山,自不会玩物丧志,我大明开国便有两位圣君。”

  这位老先生是遵王派,或者说皇道派,终极理想便是辅佐圣君开创盛世。

  只要不过于昏庸,不是圣君他也要辅佐成圣君,即把皇帝变成自己的形状!

  这种改变,并非规劝皇帝仁慈节俭,那在萧楚看来属于无关紧要的东西,只有死读书的腐儒才会抓住不放。

第578章 一个比一个激进

  客房之中,摆着几套书,这是新买来的。

  《道用策》已有好几个版本,朱铭版本一直在变,不断加入新的内容。陈渊回南剑州教授学生,也始终在进行修订。

  东京版本和沙县版本,有一半章节相差极大。

  另外还有阉割过的修订版,当时为了在东京传播,许多敏感内容故意隐去。随着朱铭的《治安疏》名声大噪,阉割版也被列为禁书,反而属于传播最广的。

  此时此刻,萧楚手里拿着的《道用策》,是今年大明官方印刷的标准版。

  这本书并非科举书目,但其中的一些篇章,被单独拿出来作为科举教材,比如数学、物理相关内容。

  萧楚在学问大成之后,再读什么书就不求甚解,只理解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因此他的阅读速度很快,一刻钟就扫完《道用策》的理论篇章,对弟子胡铨说道:“这套书是对格物致知的阐发,源自伊川先生对格物致知的理解,穷尽万物之理而致用。‘百姓日用即为道’此句甚妙,当浮三大白!”

  胡铨则拿着《大学正义》说:“太子殿下的《大学章句疏义》,学生已在江西读过,但一些词句传抄有误。如今改名为《大学正义》,似乎又修订了少许内容,相比以前读过的更为精彩。有些地方跟先生讲的不同,太子殿下更为大胆直接。先生不便说破的事情,太子一言就点破了。”

  萧楚拿过来扫了一遍,皱眉道:“有利有弊。”

  朱铭注释的这版《大学》,把经文的某些顺序都调整了。并且做太子之后重新修订,对其中的“民本”思想阐述更深,甚至暗指百姓活不下去可以造反。

  萧楚虽然也赞同“民为邦本”,但他更关注“皇帝集权”,这两者没有根本性冲突,在理想状态下还可以互相促进。

  但现实往往不是理想状态,萧楚觉得在辅佐君王开创盛世时,可以短期内牺牲一部分百姓的利益。而朱铭的论述过于激进,或许会不利于集权统治。

  胡铨说道:“弟子认为有利无弊,只要国策惠及大多数百姓,就算少部分百姓造反也不怕。太子殿下讲的是那昏君赵佶,昏庸残暴,盘剥无度,以至于天下皆反!”

  萧楚没有再纠结于此,仅是略微点头,再继续翻看《道用策》后面的内容。

  数学篇他在江西已经读过,是朋友悄悄抄来的,萧楚不但学会了阿拉伯数字,甚至连解析几何这些都已掌握。

  然而,他此时拿到的这个版本,还有朱国祥加入的微积分……

  相关内容并不多,只有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用。

  但这已让精通术数的萧楚感到震惊,当下啥都不管,拿起笔就边看边写。

  翌日,师徒俩前往礼部报道。

  胡铨来礼部是为了递考状,即报上自己的基本信息,等着礼部审查并安排考号。

  萧楚却是被地方官举荐,朝廷通过礼部进行征辟,他需要告诉礼部自己来了。

  事情办完,二人又去打听智泉法师,结果那老和尚已病死数年。

  傍晚时分,一个年逾四旬的中年男子,穿着官员便服来到客店,打听到房号便急匆匆上楼敲门。

  “弟子冯澥,拜见恩师!”中年男子在门外作揖。

  胡铨把门打开,作揖道:“兄长请进。”

  萧楚仔细查看,随即笑道:“我也没教你几天,不必如此。”

  冯澥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萧楚懒得计较这些,招呼冯澥坐下:“你已在新朝做官?”

  冯澥是四川安岳人,回答说:“家父病故之后,学生扶灵柩回乡丁忧。太子起兵定蜀中时,学生见义军并不劫掠百姓,遂主动前往成都投效太子。初为营山县令,现已是礼部郎中。今日在礼部看到先生名讳,便一路打听前来拜见。”

  “做得不错。”萧楚点头赞许。

  冯澥情绪有些激动:“先生若早来京城三个月,还能见到赵乂若(赵旸)。他之前一直在翰林院,曹侯收复浙江之后,他就外放浙江做知县去了。”

  萧楚说道:“你们既然在新朝做官,自当尽心辅佐圣君安民兴邦。”

  “学生牢记教诲!”冯澥连忙说。

  萧楚问道:“新朝如何?”

  冯澥叹息道:“新朝万般都好,只是对官员过于苛刻。虽然无人敢有怨言,但恐怕腹诽之人颇多。”

  胡铨忍不住问:“怎样苛刻了?”

  冯澥低声阐述道:“小官小吏,俸禄皆涨。五品以上官员,俸禄却降了许多,其余诸多恩待也尽数取消。在地方为官,能自如取用的钱财也变少了。还有,比以前做官更累,增了许多刀笔吏的琐碎事务。”

  胡铨不由莞尔,他算是听出来了,相比起以前的大宋,新朝官员干得多拿得少。

  当然,也不是全部如此,低级官员的工资就涨了,一些吏员也有了正式工资。

  冯澥继续说道:“督察院……也就是以前的御史台,如今的权力变得更大。左都御史陈东年轻得很,做事完全不计后果,连陛下的亲信也敢查处,其余官员自是不在话下。仅在今年,因贪蠹而罢官之人,七品以上者就有一百二十多人。其中三十几人,被流放至川南与熙河,永世不得再启用。连他们的子孙也不准科举,只有到了曾孙辈才可考试做官。”

  胡铨听得瞠目结舌。

  萧楚同样颇为惊讶,虽然他也看不惯贪官,但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冯澥变得八卦起来:“临晋县令唤作杨怀恩,因为起征苛捐被人告发,听说督察院御史到了府城,竟吓得主动前往河中府投案自首。却是主动投案的贪官,只须老实交出赃款,就可免于流放边地,且孙辈就能参加科举。当然,如果贪赃实在太多,罢官下狱是肯定的,儿子也不得科举。”

  胡铨啧啧感叹:“放在旧宋,哪会有这般事情?官员征收苛捐杂税,连贪赃都不算,根本就不能论罪。”

  冯澥说道:“就是因为前朝贪污稀松平常,诸多官员到了新朝改不过来。即便朝廷规矩森严,贪污渎职者也遍地都是,每个月都有因贪污而罢官者。有许多官员已在怀念旧宋了,河北山东山西那边,甚至有官员投奔伪朝。”

  “投奔金人所立的伪朝?”胡铨难以置信。

  冯澥说道:“投奔伪朝的还不止一两个,都是听说御史要查自己,带着家人就畏罪潜逃了。”

  萧楚怒道:“华夷不分之辈,抓到了必须处以极刑!”

  事实上,今年还有往宋徽宗那里跑的贪官,刚跑过去不久李宝就带兵杀去了……

  师徒三人聊到半夜,中途还让店家把饭菜送来。

  冯澥走后,萧楚面带笑容对胡铨说:“新朝天子如此强势,吾等皆可有大作为也!”

  并非所有官员都期待“宽仁之君”,萧楚、胡铨这一派就喜欢强势君主。

  严格来讲,胡安国那一派也热衷于辅佐强势君主。君主不强势,如何做圣王?

  两日之后,内官前来传旨,带着萧楚前往宫中觐见。

  这些征辟而来的官员,按流程都是要皇帝亲自考察的。

  已经一把年纪的萧楚,显得格外有精神,仿佛突然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等萧楚来到一处偏殿,发现主位坐着皇帝,旁边那个应该是太子,客座上却还坐着一个官员。

  萧楚阔步上前,对皇帝和太子行礼。

  朱铭介绍道:“这位是胡安国,字康侯,精于《春秋》。”

  “不敢称精,”胡安国起身作揖,“愚弟胡安国,拜见师兄,吾曾求学于伊川先生。”

  萧楚从容回礼,算是认下这个师弟。

  萧楚是程颐的亲传弟子,而胡安国只是程颐的记名弟子。

  两人除了都跟随程颐学习,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他们年轻时皆四处游学,并不拘泥于一家一说,而是博采众长之后融会贯通。

  朱国祥微笑道:“老先生且坐。”

  “多谢陛下!”萧楚作揖礼拜,坦然坐下。

  朱铭开门见山直接考教:“江西有六位官员,联名荐举阁下。就连我那岳父,也称阁下为大儒,称阁下的《春秋》当世无二。”

  萧楚也是不含糊,上来就语出惊人:“圣主欲王天下,其柄有二。一曰威,二曰福。二柄举,天下治。天子该当作威作福!”

  有点意思。

  朱铭笑道:“先生继续。”

  萧楚说道:“威福者,罚赏也。一旦有失,则沦亡败乱。”

  朱铭问道:“昏君赵佶也作威作福,二柄皆在,他怎就败亡了?”

  “不然,赵佶看似作威作福,其实威福二柄俱丧。”萧楚说道。

  “请细说。”朱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