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450章

作者:王梓钧

  西夏攻占许多地盘,抢走许多人口和财货,食盐生意反而没法做了!

  “除了青白盐,还有丝绸、茶叶等货物,也禁止卖到甘肃二州,丝绸之路商税锐减,”李仁忠说道,“汉人商贾虽有怨气,却还能撑得下去,我们却撑不得太久,须得尽快恢复贸易。迟迟不能和谈,只能便宜那些黄头回鹘,汉地货物都改走黄头回鹘的地盘过去了。”

  李察哥说:“先和谈吧,明国想怎么谈,再苛刻也答应他们。我看金国与明国,明年定有一战,而且还是一场大战。我们赶紧休养生息一年,明年找准时机再出兵。金国若败,便向明国称臣,趁机夺取八馆之地。明国若败,便向金国称臣,趁机夺取横山与河湟。”

  李仁忠思来想去,点头道:“只能如此了。大夏国势日蹙,必须相时而动,不可与金明两国硬碰硬。”

  李察哥厉声道:“不管哪国打赢,等他们一打起来,立即出兵收拾萧合达!”

  李乾顺说:“若是动手,他必定投靠明国。”

  李察哥说:“只要迅速调集大军弹压,抢在金明两国分出胜负之前,就不怕他到时候投靠哪国!”

  马扩离间西夏君臣,导致萧合达随时可能反叛,其最大的成果便是如此。可避免大战之时,西夏突然出兵助金,他们必然先搞定萧合达,才敢脑子发热对大明动手。

第555章 李宝又在发神经

  明夏议和,一直拖到秋末才谈判结束。

  第一,西夏趁虚而入吞掉的地盘,全部都得吐出来,恢复到宋徽宗的宣和末年局面。

  第二,大明出兵占领的和南军司城以及喀罗川河谷,还有震武城以及浩门河河谷,此为无可争议之中国疆土。

  第三,两国约为父子之国,大明为父,西夏为子。西夏国主,应当称呼大明皇帝为阿父。

  第四,两国恢复贸易往来。大明不得阻挠西夏往汉地出售青白盐,西夏也不得阻挠境内部落往汉地卖马。

  条约就这四点,非常简洁明了。

  什么父子之国、兄弟之国,如果不能取得压倒性胜利,其实也就占点口头便宜。

  可如果发展到灭国程度,比如大明把西夏灭了,那么很多地方就能借题发挥!

  条约之外,还有一个情况。

  西夏答应归还银州,而萧合达却还占着银州。这就显得很微妙了,地盘属于大明疆域,将士属于西夏军队,萧合达卡在那里难决去留。

  偏偏西夏还得供应粮草,害怕把粮食断绝之后,萧合达直接带兵投了大明。

  相比起西北局势,南方情况更受朱铭关注。

  “这个李宝,他又想搞什么?”朱铭有些头疼,把王渊发来的信件扔在桌上。

  张镗早已从山东回来了,目前担任兵部侍郎,给参加会议的众人简述情况:“荆江洪水退却之后,我军水师与伪楚水师多次作战。因火器犀利,我军水师获胜数场,伪楚水师残部已不敢出洞庭湖……”

  “我军水师控制长江之后,李将军先是攻占宜都和白水镇,继而用火炮强攻拿下松滋,彻底确保四川物资的东运安全……”

  “随即挥师攻打公安,虽然拿下此城,但伪楚士卒奋死巷战,我军死伤四千余人。其中,阵亡及重伤者六百余,李将军就此下令停止南征。太子那一千重甲侍卫,另有六千夔州士兵,被分批运往海门,练习乘坐海船……”

  已然回京的阁臣种师道,也被请来开会,听完信件内容说:“看来伪楚那边士气高昂,李将军攻下宜都、松滋和公安之后,认为继续强攻伤亡太大,打算瞒天过海先攻略东南。”

  王禀说道:“可是一应粮草辎重,都已运往荆襄。就连两淮新军,除了部分驻扎淮南,其余也是调去荆江一带。他说打东南就打东南,士兵和粮草都飞过去不成?”

  朱铭揉着眉心说:“正因为我们大举调兵运粮,钟相和赵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任谁也想不到李宝会去打东南。”

  张镗疑惑道:“李将军只调了七千兵去海门,再大规模调运军队粮草,必然会引起敌人注意。他这七千兵如何能收取东南?”

  朱铭说道:“从细作发回的消息来看,赵佶手里的兵,一部分在福建、江西两地剿贼;一部分布置在江州方向,随时可能出兵帮钟相打仗;一部分布置在长江以南设防。反而是杭州,只有赵佶新编的三千禁军。”

  “他要坐海船直取杭州?”石元公惊道。

  “肯定是。”朱铭哭笑不得。另一个时空的李宝,直接从杭州坐船奔袭山东,还能全歼数万金国大军。

  现在的李宝,从长江口坐船去杭州算个啥?

  以宋徽宗表现出的软弱性格,杭州城外突然出现七千大军,能有什么反应可想而知。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因为这种战术思路,以前虽然也曾有过,但碍于各种因素都战果不大。比如汉武帝时期,就让一路偏师从山东渡海,配合主力夹击朝鲜半岛。

  但也不能说不行,有时候打仗总得玩点新花样。

  当年赵匡胤灭南唐,就是开创性的搭浮桥过长江,李煜得知消息还嘲笑此乃儿戏。

  几里长的浮桥,大军踩着浮桥过江,不是儿戏又是什么?

  然后,南唐没了。

  两日之后,朱铭终于收到李宝的亲笔信。

  信中详细叙述了荆湖战场情况,洞庭湖周边是钟相的大本营,那里的百姓虽然过得很艰苦,但一个个都把钟相视为救世明尊。

  不管大明军队的军纪有多好,当地百姓始终不买账。

  明军每次出兵,刚开拔不远,就有百姓给钟相通风报信。长江里随便一艘小渔船,都有可能主动为钟相提供情报,而李宝又不可能把沿途百姓全杀光。

  还有伪楚军队打仗不要命,越是靠近洞庭湖,伪楚守军就越难打。

  李宝在信里说,强行灭亡伪楚,他现有的兵力能够做到,但最后极有可能伤亡过半。

  不如直取杭州!

  朱铭左思右想,决定信任前线主帅,回信只有一句话:“君可便宜行事,注意海上风浪。”

  把信发出去,朱铭跑去找老爸谈心。

  简单说明情况之后,朱铭忍不住埋怨道:“这个李宝,为了隐藏调兵之举,只告诉了随军的王渊。没有得到我的许可,就擅自强令王渊,把那一千重甲侍卫调离既定战场。”

  “他能打赢不?”朱国祥问。

  朱铭说:“手里有数万大军不用,非得几千兵绕后奔袭。这仗打得就像神经病,谁能猜到他的动向啊?估计可以轻松拿下杭州。”

  “能打胜仗就够了,人才嘛,总有一些任性。”朱国祥笑道。

  “不止是自作主张的问题,”朱铭说道,“他接来怎么打,我已经能够猜到。若是宋徽宗被抓住,东南即可传檄而定。若宋徽宗跑得快,李宝这家伙必定故技重施,在东南疯狂招募新军,趁着局势混乱大量吸纳起义军。他肯定能够夺取东南,但东南各路多半被搞得一团糟,还得花时间慢慢去善后治理。”

  朱国祥安慰道:“李宝不把东南搞乱,宋徽宗也会把那里盘剥得一塌糊涂。长痛不如短痛,早打下来早治理。”

  朱铭摇头:“道理我都懂,但宋徽宗再怎么盘剥,也比不上兵灾的破坏力。两淮的屁股刚给他擦完,有些地方还带着屎呢,接下来又要给他擦东南的屁股。”

  “如果今后大军南征,东南就不会有兵灾吗?到时候肯定也是乱兵四起。”朱国祥道。

  朱铭说道:“有大军在,乱兵可控。他这种搞法,到时候遍地乱兵,而且烧杀抢掠还打着我们的旗帜。”

  朱国祥说:“你太顾此失彼了,天底下哪有完美的事?”

  “我知道,所以我同意了他的想法,”朱铭说道,“就是心里还有点不爽,想找个人吐槽一下。李宝这个人,平时挺正常的,一打仗就变成疯子,多次擅自更改作战计划。我倒不怕自己控制不住他,就怕他今后做得太过分,让我不得不对他动杀手。”

  朱国祥劝道:“属下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不要刻意去压制,否则今后大家做事都畏首畏尾的。等他凯旋回京,该封赏封赏,该敲打敲打。”

  朱铭吐槽道:“敲打他有个屁用,都敲打好几次了,这厮就没当回事儿。”

  ……

  杭州行在。

  这里的皇宫已经开建半年,由于缺乏合适的木材,不得不缩小规模和规格。

  宋徽宗感觉很委屈,他亲自设计的皇宫啊,竟然因为原材料短缺而更改图纸。

  即便如此,现成的木料也不好找,只得拆毁一些周边庙观,把大殿里的柱子、房梁运来。

  “陛下,宜兴莠民作乱,在君山香炉峰聚事,已攻陷宜兴县城!”太监李彦狂奔进来。

  宋徽宗不慌不忙:“朱勔何在?朕记得他就在太湖周边做事。”

  李彦说道:“就是朱勔父子借着营建宫室之名,在太湖周边大肆征敛,这才把宜兴百姓给逼反的!”

  “召他父子进京。”宋徽宗说。

  “是!”李彦躬身退下,脸上一副得逞笑容。

  李彦也在培植心腹征敛钱财,而现在地盘就那么大,他跟朱勔父子属于竞争关系。

  宋徽宗也已经不耐烦朱勔父子,左思右想之下,等不及这两人来杭州。他把蔡攸叫来说:“你去苏州诱捕朱勔父子,收编他们的私兵,杀了他们以泄民愤,再宣布明年会减免赋税,今年太湖周边的土贡也不再征了。”

  “遵旨!”蔡攸领命退下。

  离开行在,蔡攸有些精神恍惚。

  朱勔父子聚敛钱财无数,还兼并数十万亩土地,而且胆敢蓄养私兵,按理说千刀万剐也活该。

  但这些事情,宋徽宗早就清楚,却一直到现在才动手,无非是把朱勔父子当成工具。

  敛财的工具,平乱的工具!

  蔡攸奉命去收拾局面,难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说不定哪天就轮到他自己呢?

  这东南小朝廷,也不知能维持到几时,蔡攸觉得能撑过五年就不错了。

  到时候自己该何去何从?

  蔡攸前往苏州的途中,十几条海船从海门出发,无声无息朝着杭州驶去。

  这种海船叫做海舶,宋代常见的近海商船,载重仅120吨,甲板约10米宽。

  谁会想到,船上运的全是士兵和粮草?

  直到此时,荆湘那边的大明士卒,都不知道自己的主帅哪儿去了。各部暂由王渊统一指挥,分兵守在关键城池,再让水师纵横游弋,防备钟相突然带兵反扑。

第556章 逃跑是专业的

  北宋末年的杭州,还是一个海边城市。

  钱塘江口此时呈正喇叭形,没有因入海口泥沙淤积,而变得河道拐来拐去。

  后世属于陆地的地方,此时有些是一片海面;后世属于大海的地方,此时又有些是陆地。

  来自苏州、镇江的谷物,明、严、衢、徽等州的燃料、油脂、鱼畜、林产品。还有浙西南的木材、山珍,浙东沿海的海货,以及湖绢、越绫、婺罗等珍贵纺织品……以上货物,通通朝着杭州汇集!

  由于内河运输过于繁忙,杭州已容纳不下太多海船,因此真正的海贸港口,已经挪到海盐县西南的澉浦镇。

  别看只是一个镇,它的衙门机构却多,官吏数量也特别多。

  有文官镇监,有武官镇将,有专门负责盐税的,也有专门负责关税的。甚至还有军队驻扎,以及近海巡逻舰艇。

  这里的盐税和关税,已成为东南小朝廷的财政命脉!

  钱塘潮刚刚过去不久,从南边而来的海船越聚越多。它们皆在澉浦镇附近停靠,有几个月时间用来卸货、卖货、买货、修补船只,等待冬季风和洋流来临再运货南下。

  来自大食、吉逻、阉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等地的商人,正在跟本地牙行谈生意。

  他们通过官牙卖出货物,又通过官牙购进货物。

  大量近海小船,从杭州方向而至,为澉浦镇运来内陆货物,又把海船卸下的商品运去杭州。

  曹洸靠在交椅上直打哈欠,他是跟随宋徽宗南逃的侍卫。身为曹氏子弟,又是宋徽宗的近侍,自然能够得到重用,被安排到澉浦镇做镇将。

  官职不大,油水颇丰!

  至于澉浦镇的镇监,则是蔡攸的远房族侄蔡彦臣。

  十多艘海舶从北边驶来,领航员是从海门寻来的老师傅,知道避过每年八月的钱塘潮,也知道什么时候过来风浪最小。

  在海舶驶进杭州湾之时,就有小型舰艇靠上去,引导他们该去何处靠岸并接受检查。

  这种小型舰艇,名叫四橹海鹘,船身长度仅十余米。

  李宝已经穿上盔甲,对船长说:“冲过去,直抵杭州城外!”

  座舰打出旗语,身后船只排列跟随。

  “停下,停下!”

  “当当当当!”

  “就在澉浦镇靠岸,不得前往杭州,那边的港口没空位!”

  巡逻舰艇上的士兵,敲着铜锣大声呼喊。

  他们其实没有多想,以为这些商船不懂规矩,想要直接把船开往杭州贸易。

  眼见十多艘海舶依旧横冲直撞,澉浦镇士兵终于意识到不对,开始发号呼唤停在港口内的战船。

  那些战船的反应非常慢,估计平时懒散惯了,真遇到事情就手忙脚乱。

  慢悠悠驶来的战船,多为八橹战船,船身长度约二十五六米。还来了两艘双桅多桨船,这玩意儿体型更小,但比之前的四橹海鹘要大些。

  李宝乘坐的全是海舶,一条正经战船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