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248章

作者:王梓钧

  他听从林灵素的建议,将佛陀菩萨改名为大觉金仙、仙人、大士等称号。比如观音菩萨,就改叫观音大士。

  寺院改称宫观,住持改为知宫观事。僧人改称德士,尼姑改称女德,皆不准穿僧服。

  又册封老子、庄子、列子,全国兴建道学校,允许修道之士进州学、太学读书,在太学当中设置道学博士。

  宋徽宗还亲自给《道德经》作注,蔡京领衔编修《道史》。

  一切的一切,在连年天灾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皇帝啊,你自称是上帝之子,为何上帝还要降下恁多灾祸?

  去年黄河水涨,淹到东京城外,宋徽宗让林灵素出城作法。

  正在紧急加固堤坝的役夫,他们又累又饿,心中早已有冲天怨气。

  眼见林灵素前呼后拥出城,不但不帮忙,反而让他们暂时停工,先搭建一座法坛高台。想到垒了高台还要拆,拆了高台还要加固堤坝,又思及林灵素的徒子徒孙欺压百姓,役夫们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他们拿着各种工具,一窝蜂朝林灵素冲去。

  随行的道士和禁军难以抵挡,林灵素狼狈逃回城内。

  此事闹得很大,因为黄河堤坝,关乎整个东京城的安危,搞得宋徽宗都很快听说。

  林灵素依旧不知悔改仗着皇帝的宠信,竟为郓王赵楷(原为嘉王)撑腰,故意跟太子争道。他一个道士,敢让太子避驾让路!

  无数大臣为之愤怒,特别是那些小年轻,纷纷上书弹劾。

  宋徽宗也有些生气,同时又感到无奈,只得让林灵素返回温州老家。

  不敬太子的忤逆大罪,林灵素非但没有下狱,居然还能保住各种封号。离京之时,又加封太虚大夫,风风光光返回家乡。

  正直大臣们,却不甘止于此,继续弹劾林灵素的徒子徒孙。

  一桩桩罪证拿出来,那些道士为非作歹、残害百姓,道观和道学大肆兼并京畿土地。

  宋徽宗也只能再次退让宣布裁撤全国道学校,并处罚一些臭名昭著的道官。

  皇帝这次为啥不一意孤行?

  因为道士们名声太烂,激起了太多民愤!

  同时,朝廷财政窘迫,又遇到连年天灾,宋徽宗口袋里没钱,实在是硬气不起来。

  ……

  薛道光带着二十多个亲传弟子离京,沿途被人指指点点。

  他虽然不作恶,平时也约束弟子,但身上的道士服,就足以成为过街老鼠。

  出城沿漕河而行,郊外遍地饥民。

  这个季节,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京畿各路都在闹饥荒。无数百姓逃荒到东京,大宋的首都已被数万饥民包围。

  朝堂君臣,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一直要拖到六月,饥民越来越多,才让开封府放粮赈济。

  还是老法子,招募流民青壮为厢军,剩下的随便施粥几日便可。

  蔡京,就快下台了。

  他已经想不出花样增加税收,只能重启方田令清查田亩(开源),同时让心腹反对联金攻辽(节流)。

  方田令得罪士绅官员,反对攻辽得罪皇帝和童贯,他还无力为朝廷继续捞钱。

  这宰相哪能做得下去?

  薛道光离开京城,一路往杭州而去。

  抵达东南之时,东南各路又在发大水,而且今年两淮也有洪水。

  广东路,江西路,同时出现小规模起义。

  待到洪水稍退,薛道光才继续前往杭州,沿途发现花石纲未停。且地方官为了政绩依旧在超额收税,两浙路、江南路已遍地饥民。

  “真人,你总算来了!”

  太监崔护热情迎接,鞠躬作揖道:“寻仙之事,便托付给真人,在下留在杭州为真人祈福。”

  薛道光说:“中贵人身负皇命,该当随船出海才对。”

  崔护连忙说:“在下福薄,恐无仙缘,若是随船反而坏事。”

  其实,这家伙是被吓破胆了。

  去年崔护率领船队出海,遭遇一场大风暴。总共14艘船,沉没2艘,失踪1艘,其余皆损毁严重。

  崔护本人,也差点葬身鱼腹,他这辈子都不愿再坐船。

  崔护还让亲随捧来一尊雕塑:“此为闽地巫女,姓林氏,死后立庙化神。闵人称其为神女或龙女,可保佑海上行船平安。咱回来的时候,途经闽地,请了一尊神像,果然顺风顺水。这半年来,在下日夜祭祀,想必更加灵验。”

  妈祖在北宋末年,还只是民间巫女化神,属于福建的巫觋信仰。

  还要再过三年,才被宋徽宗赐下顺济庙额。没有任何封号,只是御赐庙名而已,妈祖本人也没有名字,只知道她是“林氏女”。

  薛道光不喜欢这种民间巫觋,但考虑到船员的想法,还是打算把神像带上。

  薛道光问:“中贵人去年到了哪些地方?”

  崔护回答:“在下沿途打探消息,得福建路转运使相助,招募当地船员、渔民十余人。从泉州而下,遇平湖诸岛(澎湖列岛)。平湖诸岛已有汉民,皆福建逃户。咱是出海寻仙的,没有苛待这些逃户。赏赐铜钱,获其信赖,探知附近更有大岛。”

  崔护让亲随去拿航海记录,自己继续说道:“平湖诸岛之东,有一大岛。据逃户所言,岛上有流求国、毗舍邪国、谈马颜国。流求人温和一些,愿与逃户贸易土货。毗舍邪人和谈马颜人,却是凶残异常,经常驾着竹筏渡海,烧毁房屋,抢劫粮食,掳掠妇女。”

  “咱就带着船队,去拜访流求国。那里的蛮夷,果然性情温和,还有酋长会说汉话。咱给了几件瓷器,酋长便回赠许多水果、鹿肉和鹿皮。”

  “沿着大岛往南,就遇到毗舍邪人。他们肤色教黑,连船也不会造,竟然划着竹筏来往海上。咱驾船撞过去,一下子撞翻好几个竹筏,也算为平湖岛上的汉人逃户出了口恶气。”

  “谈马颜国听说在更南边,咱却是没有遇到……”

  这些所谓藩国,其实都是部落。

  流求国在台湾岛西北部,因为经常跟汉人来往,便按史书记载称他们为流求人。

  毗舍邪国和谈马颜国,则在台湾岛的西部和西南部。

  特别是毗舍邪人,多次出现于南宋史料,竟然划着竹筏一路劫掠到福建沿海。

  南宋在泉州修建永宁寨,又在澎湖列岛修建兵舍二百余间,就是专门为了防备毗舍邪人。

  崔护继续说:“咱带着船队继续往南,遇到许多岛屿,都派人登岛去看了。一些岛上有人一些岛上无人,就是没有遇到神仙。一直到了麻逸国(菲律宾北部),那里却能遇到汉人商贾……”

  这货就是从台湾一路到菲律宾,经爪哇岛绕了一圈抵达越南,中途遇到风暴损失三艘船。

  除了寻仙,还以物换物带回许多香料,抵达杭州居然大赚一笔横财。

  但赚钱再多,崔护也不愿去了,他是真的差点死在海上。

  薛道光说:“离京之时,官家令我去日本催促朝贡,今年先得去日本一趟才行。”

  崔护说道:“此事可去明州,跟知州楼异商量。”

  大宋和日本,一直有外交来往,以牒状的形式进行交流。

  大宋以明州(宁波)知州的名义发牒,日本则以大宰府的名义回牒。

  这并非什么朝贡关系,甚至不属于中央级别的外交。但大宋皇帝为了面子,经常带着“制诏”、“赐”等词汇,单方面将彼此视为君臣朝贡关系。

  三年前出现变化,宋徽宗不知咋想的,居然给日本发去国书(两宋仅有的一次)。

  这等于承认,日本与大宋是平等邦交。

  但日本很不给面子,三年过去了,居然还没有回复国书,实在让宋徽宗有点挂不住。

  此时的日本,源氏干涉朝政,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大宋商人前往,日本则是片帆不得出海。

  白河天皇为摆脱外戚和源氏,主动退位做白河上皇,在朝廷之外另设厅院,拉拢提拔中下层武士。

  简单来说,就是太上皇造反了!

  日本两套权力班子斗得正激烈,哪有心情陪宋徽宗玩外交?

  薛道光离开杭州,前往明州跟楼异商量,随后便与商贾一起前往日本。

  他出海不到半月,有个叫方腊的便开始造反。

  历史改变了,虽然变得不多,而且都跟朱家父子有关。

  宋徽宗为了建造玻璃洞天,勒令各路官私窑多多进贡玻璃。江西百姓苦不堪言,导致今年的江西起义,其规模比历史上更大,许多烧窑工人纷纷入伙。

  打造船队出海寻仙,也加重了两浙人民负担。不但造船需要物资,还强征船员,强征出海粮食。甚至连带去贸易的货物,都是从商贾那里勒索来的。

  玻璃洞天里的奇石花木,也多在两浙强征。

  方腊起义,提前了好几个月。

  而宋金两国还没结盟,大宋的军队,也没在东京集结,不能直接拉去镇压起义。

  这个时空的方腊,有更充足的时间扩张地盘。

第297章 方腊起义

  进献花石纲,也是互相竞争的。

  朱勔只是最有名的一个,盛章单干之后也在进献,还有王永从、俞輖、陆渐、应安道等等。

  宋徽宗觉得太混乱,于是选了六人,分别负责不同流程。比如搜寻奇物由朱勔负责,王永从、俞輖等人皆归朱勔管理。又比如淮南运判孙默,专门负责转运花石纲。

  在激烈竞争当中,花石纲的内容推陈出新。

  不一定非得贵重,核心思路是要新奇!

  例如橄榄,这玩意儿皇帝就没见过。小小的一株橄榄苗,运抵东京之后,宋徽宗便喜笑颜开。

  宋徽宗也明白花石纲扰民,便让蔡京负责管理,严禁挖坟拆屋、掠夺私产等事。但蔡京根本管束不住,因为朱勔早已投了童贯,做起事来那是毫无顾忌。

  青溪县,帮源洞。

  这里多产竹木漆,山中还有多种木材,是应奉局重点搜刮的地方。

  朱勔都不亲自派人下乡,只让青溪县令上贡。县令派出衙前吏,给里正和保甲长安排任务,并且趁机勒索超额征收。

  “你这厮作恶多端,还有甚好说的?”方腊揪着里正方有常的衣领。

  方有常披头散发,已被打得鼻青脸肿,只是一个劲儿的求饶。

  “也是个孬货!”方腊将其一刀砍了。

  随即搬走方家财货,将屋宅一把火烧光。

  他没有去攻打县城,而是回家聚集信众,同时联络县里别的信徒。

  不到十天,数万人参加,四处劫掠富户,杀死那些负责征收花石纲的里正保甲。

  方腊自号“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头裹红巾分为六等。

  睦州知州张徽言,派两浙兵马都监蔡遵,率领五千兵马来剿。

  蔡遵兵败身死许多士卒投靠方腊。

  当月,方腊趁势攻占青溪县城。次月,方腊攻占睦州城,继而分兵攻取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

  在蔡遵葬送五千兵马之后,州县城池就跟纸糊的一样。

  占领了整个睦州,方腊亲率部队进军歙州,绕过州城去攻打休宁县。

  一番奋战,方腊攻破休宁县城。

  他听说知县鞠嗣复是个好官,于是决定收为己用。先抓来主簿和押司,当着鞠嗣复的面杀了,然后威胁道:“你若不降,便是这般下场!”

  鞠嗣复面不改色:“自古妖贼,无长久者。现在不是我投奔于你,而是该伱把我放了,待我请奏朝廷,或许还能饶你一命。我是不会从贼的,要么放了我,要么杀了我!”

  既然恐吓不能奏效,方腊改为苦劝,但鞠嗣复都不答应。

  方腊只能说:“你是个好官,听说前几任休宁县官,没有一个比得上你。我不堪贪官征敛才造反,你既不是贪官,我怎忍心杀你?去吧。”

  鞠嗣复逃离江南被火速提拔为睦州知州,朝廷让他赶紧带兵打回去。

  但鞠嗣复守城时已受伤,一路奔波伤势加重,还没拿到兵马就死了。

  方腊又率军包围歙州城,守将郭师中有“东南名将”的称号,还有个诨号叫“病关索”。郭师中力战而死,歙州告破。继而,起义军兵分三路。

  一路北上进攻宁国,一路南下进攻衢州,方腊亲率主力东征杭州。

  富阳、余杭两县相继告破,方腊大军很快包围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