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229章

作者:王梓钧

  张根站在内院东南阶,面朝西方说:“某固愿从命。”

  钱琛遂又跑出去转达,然后回去请张根,二人一起到大门外迎接新郎。

  翁婿俩互相作揖,张根在左,朱铭在右,共同跨入大门,随从提着大雁跟进。

  就连大雁摆放在庭院的方位,都特么有严格规定。

  又是一套礼仪之后,黄氏引着张锦屏出来。

  张根告诫女儿说:“往之汝家,以順为正,无忘肃恭。”

  黄氏跟着说:“必恭必戒,无违舅姑之命。”

  张根的妾室刘氏补一句:“尔诚听于训言,无作父母羞。”

  “女儿谨遵父母教训。”张锦屏屈身行礼道。

  至此,终于把迎亲流程搞得差不多,朱铭骑马,张锦屏坐轿。

  张家的陪嫁品多得吓人,雇来二百余人挑抬,队伍排了六七百米长,且肉眼可见诸多贵重之物。

  金州百姓算是开眼了,就没见过这么阔气的娘家。

  张锦屏此刻有些迷糊,仿佛跟做梦似的,浑浑噩噩来到夫家。

  她被牵着去见公公婆婆,互相行礼之后,沈有容为张锦屏斟酒。

  拜堂属于民间俗礼,可拜可不拜,今日直接跳过不搞,只保留了挑盖头的民俗。

  挑盖头之人,须是新郎家的女亲戚,且还得父母双全。朱家父子都没亲眷,于是把沈有容的嫂嫂带来。

  沈家嫂子手持撑杆,也不完全挑开,挑到一半就偷瞧,笑着赞道:“新娘生得真俊俏!”

  张锦屏含羞低头。

  沈家嫂子不再磨蹭,挑开盖头交给仆人。

  朱铭看到新娘的相貌,鹅蛋脸,长得虽不惊艳,但胜在端庄耐看,比他想象中更漂亮。

  “夫君!”张锦屏屈身行礼。

  朱铭拱手还礼。

  黄珪喊道:“夫妻同牢!”

  新郎新娘被引去拜祖先,仆人抬来一只蒸羊羔。在告慰祖宗之后,新婚夫妇得一起吃祭品,意寓夫妻同牢合为一体。

  朱铭和张锦屏拜祖完毕,仆人割来羊肉,他们当众吃了几口。

  “飨送者!”黄珪又喊。

  飨送者,就是招呼宾客喝酒吃饭。

  公公婆婆带着新婚夫妇,端着酒杯去席间招待,跟后世的婚礼差不多,无非说些吃好喝好的话。

  没有什么拜天地,也不喊什么送入洞房,就连交杯酒都可有无可(虽然交杯酒也是古礼)。

  朱铭招呼一阵,天色已渐黑,便带着张锦屏去洞房。

  至于酒席这里,朱国祥自会招待。

  结发和交杯还是保留了,跟来一些好事者,看着他们完成俗礼,把酒盏和新娘子的花冠扔到床下。酒盏一仰一扣,闹了片刻洞房,闲杂人等便嘻嘻哈哈离开。

  红烛摇曳,佳人在床。

  朱铭肚子有些饿了,出门唤来仆人,把那只蒸羊羔端进来。

  “填饱肚子。”朱铭说。

  张锦屏坐得端直,左手牵袖,右手执筷,把肉片夹起来,用袖子遮住嘴巴细嚼慢咽。

  朱铭一边挥刀片羊肉,一边笑问:“平常也这般拘礼?”

  张锦屏说:“今日不同。”

  “又没外人在,放松些。”朱铭顺手把官袍脱了,今天穿的是官员礼服,宽袍大袖的很不方便。

  张锦屏犹豫片刻,见朱铭率性得很,于是也不再装了,麻溜脱掉新娘礼服,夹起羊肉就往嘴里塞。

  离家前虽也要干饭,但那属于礼仪,没吃几口就作罢,张锦屏现在饿得慌。

  朱铭割了一条羊腿递过去:“这个好吃。”

  “用手拿着?”张锦屏问。

  “是啊。”朱铭割下另一条羊腿,塞到嘴边就啃。

  张锦屏莞尔一笑,也有样学样,两口子吃得满嘴流油。

  酒盏在床底下,朱铭直接对着壶嘴饮了一口,便把整壶米酒给递过去。

  张锦屏更是乐不可支,也对着壶嘴吹。

  大口吃肉,举壶痛饮,这就是两人的洞房之夜。

  张锦屏很快就放开了,比在娘家还畅快,因为父母太严格,不可能放任她这么做。

  这个夫君,很是有趣。

第274章 入蜀

  金州,码头。

  朱国祥、沈有容、张根、黄氏、郑元仪等人,还有许多官吏士子和百姓,都来到汉江边送朱铭离开。

  郑元仪还要在金州养胎一两个月,反正公公婆婆也在这里。

  “相公珍重!”郑元仪屈身行礼。

  朱铭连忙搀扶:“不要乱动,好生歇息。”

  “是。”郑元仪挤出笑容。

  张根和黄氏,也在跟女儿话别,说些夫妻和睦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嫁妆都由新娘收着,朱铭却是个厚脸皮,居然点名索要了一样物品。

  他让张家送来一些铅做妆奁……

  口头说是要运去洋州造铅活字,其实会截留一部分做铅弹。

  黄氏对女儿说:“我已问过了,那郑氏相识成功于微末,这几年又辗转追随,想必他们感情甚笃。如今又怀了身孕,今后宠爱更甚。你与她相处,要掌握一个度,如此才能妻妾和谐。”

  “女儿省得。”张锦屏道。

  黄氏又说:“大妇要有胸襟度量,也要有治内手段,以前教你的可还记得?”

  张锦屏道:“女儿记得。”

  母女俩诉说一番,船只即将启程。

  张锦屏走到郑元仪面前,拉着她的手说:“妹妹保重,多多注意身体。”

  郑元仪连忙行礼:“姐姐也多保重。”

  婚礼的次日,张锦屏去拜舅姑之后,就已经跟郑元仪正式见面。妻妾二人还互赠见面礼,张锦屏送了一支金步摇,郑元仪送了一支金簪。

  朱铭逐一跟亲友道别,又朝众人拱手:“诸君保重!”

  “恭送太守!”金州官吏和士绅商贾,齐刷刷作揖送行。

  就连粮商都来送别,虽然灾荒之时,朱铭不准随意涨价,每次涨价都得开会讨论。但相比起直接征粮救灾的做法,朱铭已经非常给面子了。

  换作别的官员,他们会损失更大,毕竟金州没啥大粮商。就算囤积居奇也赚不到几个,反而极可能被官吏勒索敲诈。

  商贾们都舍不得朱铭走,因为朱太守离开之后,各县市镇必定重建私栏,今后的生意更不好做。

  朱铭登上船只,朝着岸边挥手。

  忽有百姓下跪,随即跪成一片。

  有的百姓,是给民意箱投了信件,朱铭勒令司理院为他们伸冤。有的百姓是旱灾时得到官府救济,专程从郊外赶来给太守送别。

  还有许多百姓,纯粹是觉得朱太守很好,灾荒时节压了粮价让他们好过。

  张锦屏看着乌压压下跪的人群,又扭头看向丈夫,脸上露出与有荣焉的微笑。

  船行至大明村时,朱铭留下住了一日,带着张锦屏拜见严大婆。至洋州城时,又在郑家逗留一日,谈及郑元仪怀孕的事情。

  过兴元府之后,一路舟车,翻山越岭。

  许多时候只能步行,张锦屏走得腿脚发软,直至脚板心都起了水泡,终于不再坚持,雇佣当地山民抬滑竿走。

  个别栈道区域,滑竿也不坐,只能麻着胆子自己走。

  抵达利州城,朱铭去拜访知州李友闻,全体随行人员集体歇息五日。李友闻说:“我见你们还带着十多匹马,马儿最好走嘉陵江。剑门关的北坡太难行了,不擅爬山的马匹,极有可能在半坡就体力耗尽。”

  “还请李太守派一位向导。”朱铭说道。

  李友闻笑道:“此事易耳。”

  于是队伍一分为二,朱铭要去亲自领略剑门之险,白胜、李宝带着马匹物资走嘉奖江。

  众人在昭化县的桔柏津分开,向南可坐船,也可沿嘉陵江而行。走到半路再折向西,翻山越岭可绕过剑门关,这就是北宋灭后蜀的来苏小径。

  张锦屏跟着朱铭走,来苏小径虽然可绕路,但实际上路途遥远也是不易。

  前后两辈子,朱铭第一次到剑门关。

  站在北坡之下,仰望前方雄关,朱铭终于知道啥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终于知道李友闻为啥说马儿不好走。

  这特么上山的道路,接近90度直角!

  别说组织军队攻打关城,体力不好的,爬到一半就腿软了。

  不可能正面强攻。

  剑门关从建造完成那天起,就没有被正面攻破过,一次都没有。

  北宋灭后蜀得绕过去,解放军入川也得绕过去。而可以绕道的来苏小径,同样寨堡关卡林立,同样需要翻山越岭,必须顺着山川绕一大圈。

  张镗咋舌道:“今日方知何为险关!”

  “过关吧。”朱铭笑道。

  张锦屏早已脱下宽袍大袖,穿着一身短打衣服。爬了一段便觉气喘,感觉左手被握住,她扭头朝朱铭甜甜一笑。

  折腾好半天,来到关城前,一大半随从已经累瘫了。

  过了剑门关,又行两日,虽然依旧要翻山越岭,但沿途景色变得极为赏心悦目。

  这一段叫翠云廊,古道两侧种满柏树,遮天蔽日犹如绿色长廊。

  众人在青强店等待十二天,白胜、李宝他们终于绕过来汇合。

  白胜见面就吐槽:“路不好走,还遇到贼人。”

  “可有伤亡?”朱铭问道。

  白胜说:“伤了几人,没有大碍。来苏小径的走私商贩好多,还有巡检兵公然勒索,俺拿出官府公文才被放行。”

  复行半日,景色更加优美。

  朱铭笑道:“歇息一阵,补充体力。”

  张锦屏已经彻底不顾仪态,直接坐在道旁的拦马石上,她望着如同隧道般的绿色长廊,笑着说:“虽然一路辛苦到了此处却心情愉快。”

  “辛苦过后的享受,总是更为难得。”朱铭拿出豆饼和盐水,给聚宝盆补充体力。

  魏应时、曾孝端两个士子,正在脱鞋观察脚底板,水泡早就破掉结出一层茧。

  “噫吁嚱,危乎高哉……”魏应时突然开始朗诵诗歌,他此时也畅快得很,仿佛自己已经征服蜀道。

  一群背茶的役夫从这里过去,前后还有官差押送。

  来自洋州的亲随,立即收起笑容,用怜悯的眼神看向役夫。这些活生生的人,明年能回来一半,就算他们运气好了。

  待运茶队伍过去,朱铭介绍说:“他们是被强征的役夫,把川茶运去河湟换马,死者往往在五成以上。”

  魏应时惊道:“死一半?”

  朱铭说:“也有可能是六成。”

  张镗难以置信:“他们就不知道逃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