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216章

作者:王梓钧

  整个初冬,朱国祥都在反复尝试,一点一点规范改进,顺便训练村民的造纸技术。

  手脚笨拙的,负责砍竹子、削竹子、捶竹子。

  手脚灵活且聪明的,则参与更有技术性的工序。

  入冬之前,张广道走私回来,将第一批陕西移民带到。总共六十多人,躲进山中亦匪亦民,他们冬天的日子会很艰难,所以才愿意跟着张广道走。

  这些陕西人,都被朱国祥安置在金潭村,让他们在更上游建屋落户。

  文小妹拎着食盒来探望:“先生冬天也住这里吗?若是下雪,必然冷得很。”

  朱国祥说:“下雪就回大明村。”

  造纸坊搞得如火如荼,朱国祥却还没给自己修建住宅,几个月来一直住在简易竹屋当中。

  他确实更喜欢享受了,但真正做起事来,依旧吃得了苦。

  文小妹把食盒打开,拿出几样菜肴。

  又从侍女手中接过一件衣服:“这是我给先生缝制的袍子,且穿着试试合身不。”

  朱国祥直接把长袍穿在外面,左右摸了摸:“软和得很,里面是什么?”

  “鸡鸭鹅毛,存了许久呢。”文小妹道。

  朱国祥点头说:“非常合身。”

  “那便好。”文小妹笑容灿烂。

  朱国祥终究还是没有抄诗词撩妹,这种骚想法停留在脑海中即可,真正付诸实践太掉价了。

  也只有自己那傻儿子,才会抄诗词装逼。

  朱国祥相信,即便不抄诗词,他也是魅力十足。君不见文小妹对他越来越亲热,甚至都亲手为他缝制长袍了。

  今年冬天,气候倒是很正常,第一场小雪如期而至。

  文小妹把他送到岸边,依依不舍道:“先生保重!”

  朱国祥拱手话别,终于问道:“还不知小妹芳名。”

  文小妹微微一笑:“闺名不便透露,之前的字也弃用了。前日里风过竹林,偶得一字竹风,不如先生觉得怎样?”

  “文竹风?”朱国祥念叨两声,“风韵,风韵,不如叫做文竹韵。”

  文小妹蓦地脸红,屈身行万福礼:“多谢先生赐字。”

  字都收下了,且不再用第一次嫁人的字,两人之间那点事基本已捅破窗户纸。

  就在朱国祥即将登船之际,一艘小船迅速驶来。

  “朱先生,可叫咱好找啊!”为首者是个太监。

  朱国祥认得此人,拱手问道:“中贵人怎来洋州了?”太监说道:“官家有差遣,让俺来宣旨。”

  朱国祥说:“有劳贵人走一趟。”

  太监把圣旨塞过来:“咱跟朱先生好说话,就不用焚香沐浴了,圣旨写的啥自己看吧。”

  朱国祥打开圣旨,表情有些古怪。

  居然让他提举洋州素灵宫,还拨款一万三千贯,让他将素灵宫扩建修缮。

  别小看这个差事在徽宗朝是很吃香的,可以随意调动当地的民力财力,州县官员必须老老实实听话。

  太监说道:“官家拨发那8000贯,出京就只剩5000贯了,还请朱先生见谅。”

  “不妨事的。”朱国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他多少还得打发眼前此人,虽然这家伙肯定早就伸手捞了些。

  朱国祥跟着太监回到洋州城,领了皇帝给的5000贯钱(都是银铤),顺手便塞回一个银铤给太监,低声说:“贵人莫在洋州久住,兴元府那边更加富庶。”

  太监笑道:“俺省得,不让先生为难。”

  太监多半要趁机勒索地方,只要别在洋州乱搞即可,去了兴元府随便他霍霍。

  当初朱国祥捆着太监进京,一路归还其勒索的财货。那时的情况不同,需要尽快立人设攒声望,现在却完全不同了。

  朱国祥只想尽快发展实力,害怕节外生枝,不愿跟这太监闹起来。

  赶紧把太监打发走,剩下的事情就是朱国祥说了算。

  扩建素灵宫?

  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打着这个幌子做事。

  皇帝让洋州官员也筹措5000贯,朱国祥当然得把圣旨亮出来。

  太监前脚刚走,朱国祥后脚就去州衙。

  “胡知州且看。”朱国祥拿出圣旨。

  胡知州去年的表现很不错,黄潜善激起民乱,他曾跟随运判镇压,接着又全程协助修缮栈道。虽然乡兵鼓噪,他差点被打死,但终归还是逃出来了。

  把圣旨仔细读完,胡知州哭丧着脸:“朱相公,今年有旱灾,朝廷还又不减免税额,哪里还能筹措5000贯去修道观?若是强行征发赋役,恐怕又要像去年那样,暴民生事不好平息啊。”

  朱国祥叹息道:“我当然知道其中好歹,只能尽量拖一拖。官家赐下八千贯,刚出京就没了一半。还要打发传旨的内侍,我手里只剩三千多贯了。”

  胡知州问道:“朱相公打算怎生拖延?”

  朱国祥说:“道观外墙随便粉刷一下便可,里面破损的神像修修补补。”

  “这个包在俺身上!”胡知州连忙应承。

  朱国祥道:“莫要对上面提起,只说素灵宫已修缮便可。”

  胡知州作揖道:“朱相公仁义。”

  真的,如果不是朱国祥负责工程,随便换哪个道士过来督建,都能把州县官员搞得欲仙欲死。

  就拿洛阳的道观来说,居然到处杀耕牛取骨磨粉。被迫落实此事的官吏,早已名声狼藉,快被百姓戳断脊梁骨了。

  将近五千贯工程款,直接被朱国祥吞掉,他正好缺钱用,可以做许多事情。

  修建道观的差事,随便糊弄即可。

第258章 准备铸炮

  作为太白金星的道场,宋代的素灵宫建在西岳华山。

  洋州这边的素灵宫,反而成了陪衬,并不太受朝廷重视。

  但它依旧是洋州都道正的驻地,这两年借着宋徽宗崇道,疯狂兼并土地。

  今年旱灾,素灵宫表面赈济百姓,实则少量施粥、大量借贷。灾后以催还高利贷的方式,霸占周边农民的田土。

  朱国祥冒着小雪前往素灵宫,地址就在洋州城的西北边,坐落于城外一个小山丘上。

  “洋州都道正温至柔(都监聂凤),拜见朱先生!”

  领头者有两人,都是道官身份。他们负责管理洋州三县的道教事务,平时住在素灵宫里办公,还要负责祈雨、祭祀等事。

  都道正温至柔,同时还兼任素灵宫的住持。

  朱国祥微笑道:“二位不必多礼,外面雪大,且进去说话。”

  温至柔矮矮胖胖的,曾前往东京考试,并与其他道士一起,当面参见过宋徽宗本人。

  他知道朱国祥有多受宠,全程弯腰不敢站直,引着老朱往里走,顺便抱怨道:“素灵宫年久失修实在寒酸得很,朱先生提举素灵宫,总算能好生修缮一番。俺们这里,才是素灵夫人的道场,却被那华山素灵宫抢了名头。”

  朱国祥先去正殿拜太白金星,果然是丰腴妇人形象,怀里还抱着一把琵琶。

  紧接着,他又在宫观四处转悠,发现里面有好几处暂时停工的工地。

  温至柔解释道:“宫中道人日渐增多,原有的寝房不够用了,小道便筹钱新建一些。”

  朱国祥问:“有多少道士?持道牒那种。”

  温至柔回答:“度牒难求,持道牒者,不过五十余人。修道之士有两百多,算上杂役将近四百。”

  “宫田有多少?”朱国祥又问。

  温至柔哭穷道:“还不到五千亩,实在寒酸得很。正好朱先生来了,还请执奏陛下,免了素灵宫的科差徭役。”

  朱国祥疑惑道:“不是一直都免的吗?”

  “朱先生还不知道?”温至柔说道,“前阵子官家降旨,寺庙宫观都要收取了。”

  “且让我看看圣旨。”朱国祥说。

  温至柔连忙去把圣旨请来,内容为:内外宫观舍置田,在京不得过五十顷,在外不得过三十顷,不免科差、徭役、支移。虽奉御笔,许执奏不行。

  这道圣旨,侧面反映了徽宗朝,道观兼并土地有多严重。

  严重到尊崇道教的宋徽宗,也不得不下旨抑制道观占地,顺便让道观也要应杂税和徭役。

  但是,宋徽宗又加了一句话,内外道观领到圣旨之后,可上奏请求不遵守这道圣旨……这是宋徽宗给受宠者留的后门,只要是他喜欢的道士,随便怎么占田都可以,苛捐杂税和徭役也不必理会。

  “便我不奏请官家你们会应科差徭役吗?”朱国祥问道。

  温至柔尴尬笑道:“当然要奉公守法。”

  才怪呢,他们平时肯定拖着,反正官吏不敢来收。

  顶多遇到灾荒年月,知州、通判催得急了,象征性的给一点小钱。

  温至柔连这点小钱都不想给,所以才请求朱国祥,上奏皇帝把科差徭役免了。

  朱国祥又问:“圣旨上规定,在外宫观置田,不得超过三千亩。怎素灵宫的宫田都快五千亩了?”

  温至柔说:“百姓崇道踊跃投献,小道难以拒绝。还请朱先生奏明陛下,允许素灵宫超额置田,官家肯定是会答应的。”

  “天寒地冻,明年再说。”朱国祥巡视一番,直接带着工程款回大明村。

  ……

  却说金州那边,退回到解试之时。

  朱铭强行夺权做了主考官,直到阅卷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考生水平低得愁人。

  而且在广大山村地区,基本上没有村学,考生数量也远不如洋州。

  鹿鸣宴上,朱铭宴请新科举人,勉励道:“诸君还要努力啊,自大宋开国以来,金州竟没出过进士,只考取了几个诸科。反而出了许多高僧名道,尔等儒门弟子,莫要被佛道比下去!”

  诸生闻之汗颜,就连州学校长都不禁低头。

  举人戴承嗣拱手道:“吾等谨遵太守教诲,必定努力精进。”

  朱铭笑道:“你这厮一派胡言,你连中四次举人,无非以举人身份进京卖货而已。”

  “不敢。”戴承嗣连忙说。

  “莫要否认我也进京卖过货,”朱铭拿出一道公文,“刚发来的,严查举人带货进京,尔等最好当心一些。今年连番灾情,朝廷赋税不足,便连举人的货物也要搜检了。”

  士子们瞬间变色,他们就没想过能中进士,考取举人只为免交过路费去卖货。

  “真要严加搜检?”戴承嗣问道。

  朱铭点头说:“沿途估计不会检查得太认真,但到了京畿各路,必定要搜检伱们,最好在半路上就卖掉一些。”

  “多谢太守提醒!”举人们连忙致谢。

  朝廷是真的缺钱用了,居然让庙观也缴纳科差支移,还要严查举人进京卖货的行为。

  还准备提高酒税,全国酒价大涨。

  接着提高醋税,醋价也跟着涨。

  河北遭遇那么严重的水灾,居然“加折耗米”,官府不但没钱赈济,反而还在给河北农民加税。

  明年东南各路又有严重水灾,朝廷的做法是:加征和籴钱,让富户出米赈灾!

  直至皇宫发生大火,烧毁房屋五千余间,烧死宫人众多,宋徽宗认为是上天警示,这才下诏取消了一些新税。

  酒足饭饱,朱铭宣布鹿鸣宴结束。

  他转身回到黄堂,把左右都衙范准、郭文仲叫来:“皇帝有旨,各路庙观占地不得超过三千亩,你们安排丈田之事。金州庙观若有多占,土地立即充公。还有,圣旨里说,庙观土地也要征科差、徭役、支移,让和尚道士们把今年的税钱补上。”

  “是!”

  二人领命离开,脸上全是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