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208章

作者:王梓钧

  蔡京其实不愿意攻辽,水旱地震齐至,遍地灾民难济,西夏烂摊子还没处理,这种情况还想什么收复燕云?

  但蔡京骑虎难下,他必须讨好皇帝,顺着皇帝的心意做事,如此才能巩固地位,不被郑居中、王黼等政敌扳倒。

  而童贯呢,心里只想着封王。

  那是先帝许诺的,谁能收复燕云,谁就可以封王!

  ……

  汉中、上庸地区也开始下雨,或许是有秦岭和大巴山阻隔,这里的降雨量刚刚合适,正好结束了上半年的旱情。

  朱铭带着亲随、衙吏出城,没有鸣锣净街,但他所过之处,百姓却自动避让。

  今年的日子很难过,但有朱太守在,勉强可以熬过去。

  只那些粮商心怀不满,朱铭允许他们涨价。但具体涨多少,什么时候涨,完全是朱铭说了算,丝毫不给囤积居奇的机会,有的粮商甚至还小亏一笔。

  金州城外,数千灾民,正在排队领取粮食。

  以工代赈已经结束,每人领一斗粮回家。官府会派遣船只,将他们分批运走,在离家较近的地方下船。

  一斗粮肯定撑不了多久,他们回去还得乞讨度日。但至少下雨了,植物焕发生机,挖草根吃树皮也能顶一阵。

  富裕些的地主,会借种子给灾民,让他们赶紧补种晚粟,或许能在下雪之前有所收获。借粮借种子,肯定属于高利贷,利滚利这辈子也还不起,但可以渡过危机保住性命。

  朱铭对此毫无办法,钱琛只弄回五千多石粮食,没有能力继续救助灾民。

  一批又一批灾民上船,有许多人感念太守恩德,朝着州城的方向磕头跪拜。

  黄珪站在城楼之上,目视船只远去,低声说:“已经查清楚了,常平仓里的粮食,一部分卖给了粮商。还剩下许多,堆放在城郊的榻房里,估计是李通判舍不得卖掉,越往后拖就越能卖高价。太守一直强压粮价,李通判就始终不出手。”

  榻房,在隋唐叫邸店,在明代叫货栈。

  李道冲存粮的地方是官榻,兼具验查过税、暂时存放货物的功能。

  “走吧。”朱铭离开城楼。

  他跨上聚宝盆,带着亲随和衙吏,直奔城郊的官方榻房而去。

  那里的胥吏,全是李道冲的心腹。

  但太守亲临,他们不敢阻拦。

  直至朱铭勒令打开榻房,终于有人站出来:“没有李通判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

  “你算什么东西?”朱铭呵斥。

  那人说:“我乃李通判的亲随!”

  朱铭伸手按向剑柄:“官员亲随,不得插手地方事务,还不快点让开!”

  张镗、李宝、白胜等人,通常负责传达命令,或是跟随官吏一起行动,从来没有单独带人执行公务。

  这是宋朝的规矩。

  那人却不敢让开,他没法跟李道冲交差。

  既然给了机会不识相,朱铭也没啥好说的了,怒喝道:“你这厮背着主人盗走常平仓粮食,居然还敢拒捕!”

  “俺没……”

  话音未落,朱铭已经一剑斩出,对方的喉咙鲜血喷涌。

  就在众人惊骇之际,朱铭吩咐道:“将这厮的尸体,给李通判送回去。就说其瞒着主人盗卖官粮,我帮他清理门户,让他不必登门拜谢。再告之金州粮商,让他们五日来一次,我会低于市价卖给他们粮食。”

  旱情虽然结束,粮食却依旧紧张。

  这批被盗走的常平仓粮食,正好可以顶上一阵,不让粮价变得过高。

  朱铭没让官府直接卖粮,而是通过粮商出售,就是给商贾留有余地,尽量不使用暴力手段控制粮价。

  半个时辰后,李道冲看着亲随的尸体,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李宝笑嘻嘻拱手:“俺家相公说,虽然为通判清理门户,通判也不必太过感谢。”

  李道冲咬牙切齿,终究还是没忍住:“当然要谢,此恩铭记于心,今后定有厚报!”

  “那俺家相公就等着通判来报恩。告辞!”李宝转身离去。

  哐当!

  等李宝出门之后,李道冲按捺不住,一脚将旁边的高凳踢倒,凳子上的花瓶落下来砸个粉碎。

  如果不是朱铭捣乱,他可以趁着今年旱灾,囤积居奇盗卖官粮,狠狠的捞上一笔!

  但朱铭根本不给机会,天天盯着粮价。五天召集商贾开会一次,让所有粮商都得按官价出售,哪家卖得贵了就加倍罚钱。

  搞到最后,李道冲钱也没赚到,名声和政绩也没捞到,全都白白便宜了朱铭。

  世上哪有这样做官的?

  李道冲现在非常肯定,朱铭半文钱都没有贪,甚至潜规则的灰色收入都不拿。知州可以正常挪用的公使库钱,全被朱铭交给钱琛去襄阳买粮。

  至于冶铁场,前期投入不少,鬼知道哪天能收回成本。

  李道冲愤怒又沮丧,这样的人他斗不过,因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斗。

  他所作的一切,似乎都是无用功。

  只能期待那些弹劾奏疏,列出的十大罪状能让皇帝生气,毕竟皇帝最看重的就是祭祀之事。

  而且,地方官不好好祭祀,说明不把皇帝放在心上。

  “相公,还要跟姓朱的争州试主考官吗?”

  “怎么争?他是知州,我只是通判。他非要做主考金州哪个敢反对?”

  李道冲咆哮发泄一通,便回到后宅喝闷酒。

  若是十大罪状都弹劾不成,他今后就要躺平摆烂了,只求混日子早点离开这鬼地方。

第248章 越狱

  长安,京兆府大牢。

  杨志已经饿得没甚力气了。

  他在旱灾时领了差事,把来自江南的漕粮,从东京一路运到长安,交给京兆尹招募流民为兵。

  船行至陕州地界,忽地天降暴雨。好不容易等到放晴,没两天又开始下暴雨,粮食卡在潼关附近无法动弹。

  随即黄河之水猛涨,连粮带船全部冲走。

  都不用谁来陷害他,按律当包赔粮食,赔不起就得刺配充军。

  洪峰过后,杨志被押去长安交差。

  由于近日地方事务太多,根本没人管他死活,扔进大牢审都不审。而且这里粮价奇高,怎么可能顾得上犯人?三天两头吃不上饭。

  阴暗牢房当中,全是饿得半死的犯人。

  一片死寂,无人说话,也没有力气说话。

  恍恍惚惚醒来,是被疼醒的,胃里空空如也烧得慌。

  “轰!”

  忽地一声巨响,整个大牢都在摇晃。

  正在吹牛聊天的狱卒,全部惊立而起,随即大呼:“地龙翻身了,快逃去外边!”

  所有犯人都被惊醒,惶恐不安的等待命运审判。

  又过一阵,再次剧烈摇晃,牢房直接被震塌一角。此地距离地震中心,足有三百公里,但威力依旧足以震塌房屋,就连余震都让人惶恐不安。

  有犯人从缺口处逃跑,由于饥饿无力,几乎是爬着走的。

  杨志用尽全身力气大喊:“俺是开封殿前司大将,你们这样逃出去也是死。去寻个物什,把牢房全部撬开,多救些兄弟一起走!”

  几个正待逃出大牢的犯人,听闻此言觉得有理,他们饿得都快走不动了,确实出去也是死路一条。

  这些家伙四处搜寻,很快捡来一把手刀、几根棍棒,都是那些狱卒惊慌遗落的。

  “当当当……”

  砍了半天,有气无力,根本砍不断门锁。

  他们轮换着来,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

  隔壁有个犯人,无比虚弱的喊道:“削一根木针来,俺会开锁……”

  “这位兄弟会开锁快削木针,快削木针!”同监的犯人跟着一起喊。

  木棍边缘被劈下一截小木片,然后用手刀继续削木片。略成针型,拿去试了试,削得太粗插不进锁孔。

  “磨,磨成针!”隔壁那犯人又说。

  于是又拿去墙壁上磨,磨得比缝衣针稍粗,给会开锁的犯人送去。

  那犯人已经无法动弹,被同监扶着站起。整个人趴在木栏上,他手腕戴着木枷,手臂无法伸出去活动。

  于是,众人把铁链和铜锁,都给他塞进来。

  木针插入锁孔,只一秒钟左右,铜锁便应声开启。

  他被拖出牢房之后,先给同伴们打开手枷。

  到了明清两代,由于冶铁量大增,犯人一般戴铁制镣铐。宋代就要糊弄得多,地方官府为了省钱,给犯人手上戴木枷双脚则用绳索拴住。防止越狱只是其一,更大的作用是避免犯人打架。

  一间间牢房开启,开锁的开锁,砍绳的砍绳。

  “轰!”

  又是一次余震,有几个获得自由的犯人,竟然惊恐之余直接就逃出去。

  杨志大喊:“快回来,结伴了一并走!”

  那几个犯人充耳不闻,生怕再留片刻,整个大牢都会塌下来。

  好在狱卒也全跑了,齐刷刷奔往最宽阔的街道,他们连狭窄的街道都不敢多留。

  磨蹭几十分钟,杨志终于带着囚犯出逃。

  还有牢房没被打开,但已经无法营救,因为会开锁的犯人饿晕了……

  “莫再管这厮,活不成了!”一个犯人说。

  杨志却说:“他为俺这许多人开锁,俺们出来了,怎能把他丢下?”

  “快饿死的人,你背得动吗?”

  “背不动就拖着走!”

  还没开始越狱呢,就已经出现分歧。

  谁也说不服谁,最后分成两拨。

  只有十多人,愿意跟着杨志,并把那开锁的犯人带走。

  其余四十多人,都不再管开锁犯人,还顺走了手刀和棍棒,结伴冲出去寻找吃食。

  又耽搁一阵,杨志和同伴们,轮流架着开锁者逃跑。他们的速度很慢,有人扶墙而出,有人一路爬行。

  从大牢逃到街上,竟然没发现活人,诸多官吏和百姓,都去了城市中轴线的宽阔大街。

  “去府衙后门!”杨志说道。

  身边的逃犯惊骇道:“还……还是寻个民房吧,去了府衙恐被抓住。”

  杨志说道:“地龙翻身,各处房屋都没人,府衙跟民房一个样。我们从牢里逃出,反是离府衙最近,而且府衙后宅肯定有肉吃。”

  众人将信将疑,麻着胆子去府衙的后门。

  门竟然是打开的,京兆尹的家属避震时,慌得连门都不锁上。

  分头寻觅一阵,总算寻到了厨房。

  竟然有一锅银耳粥,炭火温度还在,银耳粥是热着的,被震倒在地面洒了不少。

  弄碗分粥,狼吞虎咽。

  杨志没有自己先吃掐人中把昏迷者掐醒,让这帮忙开锁的家伙填填肚子。

  已经有犯人把粥喝完,又去厨房寻找别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