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6章

作者:王梓钧

  朱铭又说:“油菜就快收了,这位大哥要不要帮工?”

  庄稼汉连忙摇头:“不要帮工,俺家有劳力。”

  朱铭笑道:“需要帮工就喊一声,我也没个生计,只想赚几顿饭钱。”

  “好嘞,俺帮你留意着,哪家要帮工就喊你。俺……俺家里有事,就先走了。”庄稼汉仓促结束这次交流。

  朱铭挥手送别,自来熟道:“大哥好走,有空常来玩。”

  过了一阵,又来个中年妇女。

  “婶子好,俺叫朱铭,南方来的。”朱铭大大方方说道,还学着本地口音自称“俺”。

  这中年妇女也是个自来熟,见朱铭主动搭话,顿时燃起八卦之魂:“后生是南方哪里的?”

  朱铭随口胡诌,捡远了说:“俺家住在广南路。”

  中年妇女追问道:“广南路在哪?俺只晓得梓州路、夔州路、京西路,还真没听说过广南路。”

  朱铭说道:“远着呢,在荆湖路的更南边。”

  “荆湖路又在哪?”中年妇女愈发好奇。

  朱铭招手道:“婶子且进来说,俺给你画地图。”

  “那可好得很。”中年妇女站在门外,笑呵呵等待朱铭打开院门。

  朱铭把这妇人请进来,拿根棍子在地上画简易地图。简易得不能再简易,大宋疆域被他画成一块饼:“这就是俺们大宋,官家的皇城开封在这里。这里是利州路,下边是婶子说的梓州路、夔州路。这边是荆湖路,更南边就是广南路。”

  估计是第一次看到地图,中年妇女都不打听八卦了,盯着地图看半天:“杭州在哪?俺当家的上回进城,听说新来的知县是杭州人。”

  朱铭随手画圈:“杭州在这边。”

  中年妇女惊讶道:“那可远得很,当官的得走多久才来俺们县啊。”

  朱铭开始瞎扯淡,害怕自己说太多听不懂,刻意学着本地口音并放慢语速:“杭州俺去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光是那杭州城里的百姓,就比整个西乡县的人多。你上街都不好走路,前后左右全是人,还有拉货的骡子、驴子。街两边全是店铺,想买啥东西都有。杭州人喜吃鱼翅,你知道鱼翅是啥不?就是海里的鲨鱼,有钱人家不吃鲨鱼肉,专吃鲨鱼的鳍……”

  中年妇女听得一愣一愣,脑子里全是对未知世界的想象。

  朱铭继续胡编乱造,天南海北一通乱侃,甚至讲起了海外食人族的故事。

  讲着讲着,院外又“路过”一位村民。

  本着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的原则,那村民也被朱铭请进来听故事。

  不知不觉,听众渐渐增加到五人。

  两男两女,还有个孩童。

  讲到关键处,朱铭突然闭嘴,转身朝蚕房走去。

  一个村妇喊道:“小秀才,你干啥咧?快把那野人国的故事讲完!”

  秀才在宋代不是功名,仅仅是对读书人的尊称。

  朱铭咧嘴露出白森森的牙齿,笑着说:“蚕还没喂,等俺喂完蚕再说。”

  “俺帮你,边喂边讲。”妇人快步追来。

  包括那个小孩,五人全都跟进房里,手脚麻利的拿起桑叶,根本不需要朱铭亲自动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不就搞定了?

  喂完蚕宝宝,众人回到院中。

  “啪!”

  朱铭以棍击地,充当醒木来用:“却说那极南之地,万里大洋当中,有一个化外岛屿。俺爹有次随船出海,遇到大风大浪,在海上飘了两个月,差点就活生生渴死!”

  一个老妇人提出疑问:“小秀才刚说大海全是水,咋就在海里渴死呢?”

  “海里全是水不假,可海水盐分重啊,越喝越渴,喝多了要死人的。”朱铭解释道。

  有个老汉惊喜道:“海水里有盐,那住在海边的人家,就不用花钱买盐了?”

  朱铭说道:“海水可以煮盐,大宋官府在海边设了很多盐场。把海水倒进锅里煮沸煮干,这剩下来的物什就是盐。不过嘛,海水还有毒,直接喝是不行的,喝多了就要被毒死。”

  “你们莫要乱说话,快听小秀才讲故事,”另一个妇人催促道,“海里飘了两个月,飘到哪边去了?”

  “咳咳!”

  朱铭咳嗽两声,拿出做视频吹逼的架势:“这位婶子也莫急,却说俺爹坐船失了方位,在那万里大海一直飘着。口渴了,喝水只能等下雨。这吃的,还要自己弄。船上已经腐坏的食物,就扔到甲板上当诱饵。人藏在旁边,等海鸟下来吃食,人就扑出去把海鸟抓住……”

  “大海里有鲸鱼,俺爹就看到一头。那鲸鱼浑身蓝色,没有鳃,在水里游几个时辰,就得浮到水面上呼吸。看到对面那座山没?好家伙,鲸鱼浮起来,就有那座山大。翻个身,差点把船掀翻了……”

  “且说那大岛上,有种畜牲怪异得很。脑袋像是耗子,却能两脚站立,身后拖着条长尾巴。母的肚子上还有口袋,生崽放进口袋里养……”

  “那天晚上,俺爹跟船员到了村里。村人都不穿衣服,腰间围着兽皮遮羞。他们还热情好客,请俺爹去吃饭。俺爹本来欢喜,快到吃饭时候,却惊吓得黄疸水都吐出来。你们猜吃的是甚?一个活人,喀的砍掉脑袋,脖子还在飙血。都不知道拔掉头发,脑袋就架在火堆上烤……”

  随着时间推移,下午回家吃饭的越来越多。

  他们经过这附近时,听到院子里很热闹,不由自主的好奇过来围观,然后就被各种离奇故事吸引。

  听众围着朱铭,时而全神贯注,时而一惊一乍,说到血腥恐怖处,胆小者吓得发抖。

  这些身居内陆大山的村民,许多连大海是啥都不知道,屁大点的小事都算轰动新闻。他们哪听过这般新鲜见闻?

  渐渐到了饭点,有村民过来喊家人回去吃饭。

  不但没把家人叫回去,自己都忍不住留下,生怕听漏了半个字。

  也有人饿得不行,飞快跑回家中,端起饭碗就走。家人忙问缘由,答一声听故事,于是全家都端着饭碗过来。

  严大婆害怕时间短了,朱铭不能解决问题,估摸着快天黑才下山。

  三人带着孩子回来,已经是黄昏时刻。

  只见自家院子里,以朱铭为圆心,或坐或站围着好几十人。

  “却说那美猴王,在菩提祖师那里学得法术。拜谢完祖师,手捻法诀,纵起一个筋斗云,就飞出十万八千里!”朱铭见老爹回来了,用棍子猛地敲地,“啪!天色已晚,明日再讲。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那些没吃饭的村民,急忙饿着肚子跑回家。

  还有更多人,手里捧着空碗不肯走。

  “小秀才,再讲一段,天还没黑!”

  “就是,就是,俺还没听过瘾哩。”

  “小秀才你先吃饭,吃完再讲,俺们等着你。”

  “边吃边讲,不耽误事。”

  “……”

  沈有容目瞪口呆,场面如此热闹,简直难以想象。

  并且村人对待朱铭的态度,不再是讥讽其勾搭寡妇,而是发自内心的热情欢迎。

  寡妇绯闻时常有,海外故事从未听。

  哪个更稀罕,村民们自然知道。

  转移注意力,只是“辟谣”的第一步!

第19章 朱院长拒婚女儿国

  严大婆背着一篓的桑叶,走在最前面把院门推开。

  朱国祥、沈有容和白祺,三人都担着柴禾,陆陆续续走到院子里。

  见主人家回来了,村民们纷纷问候,同时又忍不住偷瞧朱国祥。对于寡妇绯闻的热门八卦,他们依旧还在关注,不可能听几段故事就无视了。

  但核心关注点,已经出现偏差。

  在朱铭讲故事以前,对于村民们而言,朱国祥只是勾搭寡妇的野汉子。

  可在朱铭的故事当中,朱国祥频频出现,一会儿出海做生意,一会儿跟海盗打仗,一会儿硬闯野人国,一会儿还在蓬莱遇到神仙。

  一通乱七八糟的奇遇,让朱国祥浑身笼罩着神秘色彩。

  勾搭村中寡妇算啥?

  人家朱大相公,还曾被女儿国国王招赘呢!

  就是不晓得,《西游记》讲到女儿国时,朱院长和唐僧会不会撞戏。

  也有可能,朱铭挖坑不填,根本就讲不到那里。

  村民们迅速围上来,一个个两眼冒光,七嘴八舌开始发问:

  “朱相公,那女儿国真的只有女人?”

  “朱相公,女儿国国王是不是美得跟仙女一般?”

  “朱相公,神仙教你法术没?”

  “朱相公,那野人国可天天吃活人?”

  “……”

  朱国祥瞬间就被问懵了,脑子迷迷糊糊,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强行挤出人堆,准备放下柴禾回屋。

  立即有几个庄稼汉,帮助朱国祥卸下柴禾。又有几个村妇,死死堵在前方。甚至有人伸手乱摸,想沾沾朱国祥身上的仙气。

  由于故事太过离奇,村民们其实不太相信。

  但万一是真的呢?

  就像进庙拜菩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朱国祥的个子很高,视线越过村民头顶,径直看向自己的儿子。见儿子正在憋笑,朱国祥顿时就明白了,大吼道:“莫要多问,天机不可泄露,乱说话会遭天打雷劈!”

  说完,朱国祥用力拨开挡道之人。

  他穿越后体质得到改善,居然能轻松推开庄稼汉。

  “嗙!”

  朱国祥疾奔回屋,飞快把房门关上,不愿给儿子擦屁股。

  婆媳俩快步去厨房煮饭,天色已快黑了,早就耽误了煮饭时间。至于小屁孩白祺,也被带到厨房里,外面人多嘴杂,害怕小孩子学坏。

  有个村妇大喊:“小秀才,严大婆这才烧火,还等很久吃饭,你再讲讲美猴王!”

  “对,讲美猴王!”众人纷纷附和。

  别说宋代了,就算是新中国的农村,若有人跑来说书讲故事,那也是全村出动热闹非凡。

  曾有一个时期,新中国的许多县文化局,都设立了专职故事员。他们采集各种各样的故事,自己进行改编,删掉不健康的内容,然后走街串巷去农村。一到晚上,整村轰动,把打谷场挤得严严实实。

  因为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天黑之后,连点灯都怕费油,听故事已是极致享受。

  “那俺就再讲讲?”朱铭咧嘴笑道。

  “讲,快讲!”

  村民们齐声大喊,也有人快速离开,呼朋引伴叫来更多听众。

  朱铭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张嘴便来:“却说那美猴王,一个筋斗云,便翻了十万八千里,学得法术回到花果山……”

  讲着讲着,天色尽黑,人却越聚越多,至少有六七十个村民。

  黑暗中,一个人影默默转身,拉着旁边之人说:“走了,回去。”

  “大哥,你先回家,俺听完故事再走。”旁边那人说。

  此人呵斥道:“还听个屁,快走!”

  这是白福德兄弟俩,闻讯赶来看热闹。弟弟迅速被故事吸引,白福德却一肚子郁闷,因为事情走向跟他想象中完全不同。

  兄弟共有五人,分别叫福禄寿喜财。

  在农村,男丁越多越不容易被欺负。如果能找到靠山,好狠斗勇之下,还能去欺负别人。

  他们的妹妹,本来在老白员外家当丫鬟,被造访白家的一位贵客看上。妹妹嫁给贵人做外室,虽然早已不受宠,但也有了天大的靠山。

  老三白寿德,还得了长名衙前的差事,五兄弟合伙慢慢在村里坐大。

  回到家中,老四白喜德问:“那边热闹得很,出了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