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54章

作者:王梓钧

  气氛越来越热闹,有些家伙已经坐不直了,歪斜着与旁人勾肩搭背。

  不时有人说着荤笑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也有人不愿再喝,被罚酒的时候,改以表扬节目。

  甚至是开始脱衣服,露出半身刺青,然后互相攀比谁的刺青更漂亮。

  白崇彦、闵子顺和郑泓,这三人明显喝高了,彻底放下自卑情绪,开始跟在座的权贵子弟开玩笑。

  白崇彦甚至当场作词一首,颇有当初在上白村的风姿。

  酒是好东西,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

  有两位公子哥,互相搂抱着倒下。其中一人,把手伸进另一人衣襟,砸吧着嘴摸来摸去,似乎摸半天没找到目标,开始迷迷糊糊的骂咧起来。

  “哈哈哈哈!”

  众人捧腹大笑,郑胖子甚至大喊:“亲一个,亲一个!”

  那人完全喝蒙了,迷迷糊糊之间,竟然真的噘嘴去亲,侯宣笑得疯狂拍桌子。

  “师师给俺奏乐,俺要跳上一曲!”

  曹昱把上衣脱了甩到一边,歪歪扭扭走到堂中。

  李师师抱起琵琶弹凤凰引,曹昱的双眼半眯着,已经醉得根本站不直,却在音乐伴奏下手舞足蹈。

  朱铭拢共也就喝了十多杯黄酒,此刻清醒得很,望着放浪形骸的众人,心中只生出四个字:醉生梦死。

  从傍晚喝到深夜,大部分客人都倒了。

  李师师招手叫来侍女,吩咐几句,侍女开门请进亲随,扶着这些醉客回家去。

  除了喝酒耍乐,啥事儿没干。

  朱铭一手拎着闵子顺,一手提着白崇彦。至于郑胖子,这货太重,让郑家奴仆搀着。

  “朱大郎请留步。”李师师出言道。

  朱铭扭头:“何事?”

  李师师红着脸说:“时辰已晚,归家不便,大郎可在此留宿。”

  朱铭哈哈一笑:“取纸笔来。”

  李师师更加欢喜,捧来纸笔,亲手研墨:“郎君请落墨。”

  朱铭写了一首王国维的《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写罢,搁笔,扶起友人,潇洒而去。

  李师师反复读了好几遍,绣眉紧蹙,不解其意。

  这首词格律不对,而且有点像故意为之。再加上词中书写的意象,平白产生几分诡异,李师师虽然没读懂,但隐隐感觉有些发寒。

  王国维的本意,是在写清王朝没落。

  可放在这花团锦簇的东京,似乎又有另一层寓意,仿佛穿越到十年之后隔空凭吊。

  李师师疾步追出,门前倚望,去见朱铭已经走远。

  这附近有许多驴车、马车停靠,就像是出租车夜班司机在等生意。

  朱铭叫了一辆,把白崇彦、闵子顺扶上去,顺便还把车钱给付了。

  他自己则坐着皇帝赐给朱国祥的马车回家,白胜和郑家奴仆,跟抬死猪一样,把郑胖子给抬进屋。

  郑元仪正在打瞌睡,听得动静,立即叫上侍女出来。

  “哥哥回来啦!”郑元仪笑得很开心,她知道朱铭去了哪里,居然没有留宿在外边。朱铭坐下休息:“还没睡呢?”

  郑元仪说:“奴怕郎君回来晚了没人照顾,要不要去烧澡汤?”

  “太晚了,洗澡不便,打盆水洗脸便可。”朱铭说道。

  郑元仪让侍女去打水,有了蜂窝煤炉,热水极为方便。半关上炉盖,让煤球阴烧着,便能保住壶里的水温,而且还不怎么浪费煤炭。

  现如今,探花炉与探花煤,已经是风靡全城。

  就连皇宫里都有,随时备火,方便伺候夜猫子皇帝。

  蔡京虽然非常讨厌朱铭,却不讨厌朱铭的发明物。只刚开始训斥了几句,就默许自家奴仆烧蜂窝煤,反正离他的起居院落很远,眼不见为净也没啥大不了。

  朱铭正待起身,郑元仪已经拧好帕子,专心细致的给他擦脸。

  擦净脸部,又重新拧来擦脖颈。继而袒开衣襟,为朱铭擦拭胸膛和腋下,擦着擦着她自己就羞红了脸。

  或许是穿越之后年龄变小,朱铭虽然每天锻炼,但还没形成古代将军的身材。

  跟着朱国祥来东京的邓春,那身材才叫标准。

  邓春每日都有肉吃,每天都在锻炼,肚子已经鼓起,全身上下脂肪储备充足。看不出肌肉有多发达,反而像是发胖发福了,但力气却因此大涨。脱了衣服,甚至感觉皮肤表面有一层油脂。

  古代将军,现代大力士,全特么是这种体型。

  郑元仪一边擦拭,一边红着脸偷瞧,心想:哥哥脱了衣服,那皮肤真白啊。

  她擦拭的时候,还忍不住按了两下,胸膛的肉硬硬的,肯定力气很大。

  “郎君今日见了李师师?”郑元仪忍不住问。

  朱铭靠在交椅上,闭着眼享受:“见了,姿色尚佳,算不得绝美。但歌喉犹如天籁,琴艺也殊为高超。”

  郑元仪说:“郎君若是喜欢,奴也去学小唱。今日官家送来一位歌姬,唤作安娘,她唱曲就很好听,奴可以跟她学唱。”

  “你若喜欢就去学,若不喜欢就算了,”朱铭说道,“莫要想着讨好谁,做自己才更开心。”

  郑元仪微笑道:“奴喜欢的。”

  “不用擦了,”朱铭搂着她肩膀,问道,“想家没有?”

  郑元仪身体有些僵硬:“想了。”

  朱铭说道:“再过两三年,可以回去看看。”

  郑元仪说:“跟着郎君也挺好,就是有些想念翁翁,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健朗。”

  朱铭说:“你二哥要回去了,写封家书让他带去。”

  “嗯,已经写好了。”郑元仪身子一缩,因为朱铭摸到了不该摸的地方。

  她忽地变得主动,扭转身体,双手环住男人的后颈:“哥哥,该歇息了。”

  朱铭横抱着少女站起,脚步颇为急促,进了卧室用脚一勾,将房门给踹回去关好。

  郑元仪的侍女,是从洋州带来的,从小一起长大。侍女红着脸追过去,把还有条缝隙的房门拉上,羞笑着贴耳在那听墙角。

第181章 又见杨志

  日上三竿。

  朱铭躺床上还不肯起来,好久没有睡懒觉了,人总是喜欢偷闲享受的。

  直至肚子饿得不行,他才伸着懒腰起床。

  郑元仪正在梳妆,在侍女的帮助下,已经梳好了发髻。

  而且形制变了,昨天是丫髻,今日变作朝天髻,代表着她从少女成为妇人。

  上装是一件交领短衫,带着明显的契丹样式,下装是宋代典型的百褶裙。

  在文化风俗方面,大宋和辽国互相影响。宋人经常模仿辽人穿衣,辽人也各种借鉴宋人服饰,反正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奇。

  再过几年,宋人女子甚至流行金国发型……

  “郎君万福!”

  听到脚步声,侍女尤四姐转身行礼。

  这尤四姐与郑元仪同岁,还有个小名叫妙妙。

  典型的宋代女子名,大名“某某姐”、“某某娘”。小名则惯用叠字,滔滔、师师、小小、盈盈、燕燕之类。

  郑元仪正待起身,朱铭将她按回去:“妙龄少女,肌肤白皙,用什么铅粉?”

  “敷了铅粉,总要更白些。”郑元仪说。

  朱铭说道:“铅粉有毒。”

  郑元仪说:“加以鸡蛋火炼,就能解铅毒。”

  朱铭问道:“谁教你的?”

  郑元仪说:“在洋州读书时,女先生教的,法子出自《千金方》。”

  古人早就意识到铅粉有毒,利用蛋白质使重金属结块,减少铅粉中的纯铅含量,从而让粉底的毒性减小。

  朱铭叮嘱道:“铅毒解不净,平时少用为妙。”

  郑元仪展颜一笑:“郎君不喜欢,我今后就不用,只在逢年过节时抹抹。”

  朱铭仔细观察,又问:“怎把眉毛也刮了?”

  郑元仪说:“刮了好画细眉,适合今日的发髻。”

  “之前也挺好看的,其实不用刮。”朱铭拿起眉笔,在她眉间勾画。

  张敞画眉,本属雅事,可惜朱铭的技术太烂。

  侍女妙妙在旁边看着,忍不住捂嘴偷笑,因为朱铭画出的眉毛不对称。

  郑元仪却喜欢得很,心里甜丝丝的,不时出声纠正:“左边……再往下画一点……对对,那里太淡了,再补上几笔……”

  画到最后,郑元仪咯咯直笑,由于补得太多太浓,柳叶眉画成了猛张飞。

  “我出门去了。”朱铭只能放弃。

  等他踏出房门,屋里的主仆二人,猛地爆发出一阵笑声,也不晓得在笑些什么。

  骑马路过孙好手馒头铺,朱铭喊道:“来八个灌浆馒头,再要一碗豆浆、一叠咸菜!”

  “好嘞,探花郎里面坐!”伙计热情欢迎。

  灌浆馒头,就是灌汤包。

  北宋中后期,包子由冷水面制作,多为素馅;馒头由发酵面制作,多为肉馅。其实,都是包子。

  至于没有馅的,那叫炊饼。

  自从朱铭发明了蜂窝煤,这种店铺经营方式都变了。

  就拿孙好手馒头铺来说,直接在门口摆两个双芯炭炉,垒起高高的蒸笼塔,剩下的就不用再管。既节省了人工和空间,又把肉包子的香气,非常直接的传给路人。

  厨子可以腾出精力,在里面制作别的早餐种类,大大丰富了这家店铺的菜品。

  店老板孙好手甚至亲自出面,给朱铭端来吃的,发自内心的恭敬道:“赠给探花郎一碗肉粥。”

  “多谢。”朱铭笑道。

  孙好手赖着没走,坐在朱铭对面闲聊:“听说探花郎又做了新东西,印出的书能变得便宜?”

  “这你都知道了?”朱铭有点意外。

  孙好手道:“听两个书商说的,他们在本店吃饭时,商量着去国子监书库弄点油墨。”

  朱铭笑了笑。

  恐怕不是弄点油墨,而是想要搞到油墨配方。

  铅活字的配方,那些书商也想搞到。但成套的活字,制作成本太高,动辄需要几万枚,能让大部分书商选择放弃。

  泄密是迟早的事情,经手工匠不止一两个,肯定有人扛不住金钱诱惑。

  吃了早餐,朱铭骑马前往国子监书库。

  “探花郎!”

  一个声音传来,朱铭扭头望去,只见几人站在道旁,似乎颇为面熟的样子。

  “探花郎,俺是孙立,还曾买相公的香蕈!”其中一个汉子笑道。

  朱铭勒马说:“想起来了,你是杨志,伱是孙立,林冲何在?”

  杨志欣喜道:“探花郎竟还记得俺们,林兄弟在外城监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