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梓钧
刘正夫与郑居中,也已经彻底合流,完全以郑居中为主。别看刘正夫不想在朝堂纠缠,一心想着辞职回家。可这老东西,回到杭州之后,立即建宅子享受。
建就建吧,人家凭本事贪污的钱,你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刘正夫都懒得装一下,直接把杭州厢军的军营给占了,说是要建阁楼来储存皇帝御赐的书籍。
也别埋怨地方军队拉跨,军营都没了,这让他们到哪里训练?
一群虫豸,朱铭羞与为伍!
……
数日之后,闵子顺在石炭司上任,开始筹备买扑之事。
城南的一处官办场,朱铭打算承包其经营权。先跟炭行那边进行沟通,又有闵子顺在官面上配合,应该是很容易中标的。
别扯什么朱铭说一套做一套,就北宋末年的商业环境,买扑百分之百暗箱操作,正经投标根本别想拿下。
反正他也不占朝廷便宜,顶多承包费用拖一拖,等赚钱回款之后再给。
朱铭的精力,都回到太学这边,因为马上就要季考了。
他身为学正,需要监督外舍下等生考试。
季考比较随意,基本都由学正监考。
年考和舍考,才会由朝廷安排主考官,考试级别跟科举差不多。
再次回到贡院,半年时间不到,朱铭的身份从考生变成考官。
他在考场溜达了一圈,便回到屋檐下坐着,拿起一本书自顾自阅读。
太学博士张纲,拖张交椅过来坐下。
张纲是考官,朱铭是监试官。
“此次季考阅卷之后,便升斋升等,”张纲说道,“然后所有太学生,都要搬去南郊的新址。”
朱铭问:“已经确定了?”
张纲点头:“确定了。”
朱铭说:“有些学生回家挺远的。”
原则上,所有学生都必须住宿舍,但执行起来根本不可能。
太学的课程太多太杂,想要毕业至少三年,多数都得五六年,甚至是七八年才能毕业。
让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好几年都住在学校?
人家是有老婆的啊!
本地学生,经常回家,甚至干脆就住家里。
外地学生,多租房子住,跟妻妾住在一起。
南郊新校区太偏了,租房住的学生,估计会换房子,城南的房屋租金也得跟着涨。
正好能提升那里的消费能力,朱铭承包的煤炭铺子便在城南。
张纲说道:“季考结束,我要调任秘书郎。”
朱铭拱手祝贺:“恭喜彦正兄!”
张纲叹息:“我怕管不住自己的嘴,迟早要遭贬谪。”
这位老兄,也是很隐忍的,读书的时候,丝毫不说奸党坏话。
于是没人来打压他,升内舍时考试第一,升上舍时考试第一,毕业考试依旧第一,所以才被皇帝赐状元及第出身。
授官之后,迫不得已,去拜见了蔡京一次。
之后就懒得走动,因为蔡京想招揽他,被他给婉言拒绝了。
朱铭笑道:“多拍拍官家马屁,便不惧奸党构陷。”
张纲说道:“奉承不来,总是羞于此事。”
“那就没办法了。”朱铭说。
张纲又言:“这几年,官家多宠道士。今年先有薛道光受宠,继有王仔昔得势,听说最近又有个林灵素。三人之中,只成功荐举的薛道光,颇有得道高士的风范。那王仔昔和林灵素,已出言干涉政事,各自举荐官员任职。就连太学生搬走之后,太学旧舍都要改为道士学校。唉,哪有以道法治国的?”
“官家自有所好,吾等又能如何?”朱铭也装模作样,跟着叹息起来。
王仔昔和林灵素,已经干起来了,都想要媚上固宠。
王仔昔必败无疑,而且会死得很惨。因为这人太飘了,把太监当奴仆呵斥,迟早要被太监们算计。
反而是薛道光置身事外,懒得掺和进去,获得文官、太监和道士的一致认可。
张纲坐在廊下,看着前方那一个个考棚,对自己和大宋的未来都感到迷茫。
或者说,但凡正直之士,都不知道出路何在。
皇帝今年疯狂打压蔡京不假,却没有半点罢免的意思。如今,又让蔡党重掌户部,鬼知道接下来还有啥骚操作。
张纲忽然说:“阁下与默庵先生的书稿,鄙人已经拜读过了。”
“怎样?”朱铭问道。
张纲说道:“经世治国之书也。”
朱铭笑道:“哈哈,君若有兴趣,可多去拜访默庵先生。”
太学生啥玩意儿都要学,他们在老家读书时,就有洛学、蜀学等各学派的底子。来到京城又修新学,还要学《三传》、《老子》、《庄子》,算术也属于必修课。
如此复杂的学习内容,使得太学生的思想很开放,对各个学派保持兼容并包的态度。
对于“道用之学”,他们也毫不抵触。
张纲全程考第一从太学毕业,他看完书稿之后,对“道用学”的理解更为透彻。
张纲说:“吾欲献此书给官家。”
朱铭问:“就不怕其中有些非君的观点,把官家给惹恼了?”
张纲说道:“主动献书,还能用算术讨好官家。若是被奸党看到书稿,必然隐藏其他篇幅,断章取义来构陷罪名。”
“确实。”朱铭点头说。
得到张纲提醒,朱铭在监考结束后,立即回家取书稿,然后骑马去拜访薛道光。
“道长,我来看伱了!”朱铭笑嘻嘻说。
薛道光没好气道:“小友无利不起早,有什么事情尽管说。”
朱铭说道:“道长此言也太直接了。”
薛道光问:“难道不是吗?”
“我只是叹息,道长看人真准,”朱铭让白胜捧上书稿,“这些东西,请道长献给官家。”
陈渊已经把“义利篇”写完,大致引用王安石的观点,但义与利谁先谁后的问题,刻意忽略不提。
薛道光问:“小友此次升官,可知出于何故?”
朱铭问道:“我献策帮官家解决了石炭司的事情?”
“不是,”薛道光摇头,“是因为官家爱读《西游记》,已经反复读了好几遍,对你这个作者颇为喜欢。”
朱铭:“……”
果然,建言献策为朝廷出力,不如写讨好皇帝。
就像朱铭科举的时候,认认真真写策论,为朝廷分析施政利弊,结果却省试倒数第一。乱七八糟瞎写一通,胡乱扯修道治国,反而被点为探花郎。
这世道,做人不能太正经啊。
第161章 造船寻仙
新科状元何粟,每日在秘书省工作,兢兢业业给皇帝打工。
这天早晨,何粟照例来皇城上班,却在秘书省办公楼门口,看到了宋徽宗的御辇。
何粟非常高兴,觉得皇帝勤政了,快步上前去拜见。
还没走近,就被太监拦住。
却听一个道士指着秘书省说:“此地风水绝佳,可建为明堂。”
宋徽宗微笑颔首:“朕也有此意。”
说完,皇帝便乘坐御辇走了,登上附近的楼阁俯瞰全景。
他要亲自设计明堂,包括外围的园林。
宋徽宗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他看不起北宋历代皇帝的宫殿,认为贴金饰翠太过显得暴发户。他喜欢清雅、朴素、简洁,甚至让宫殿柱子只刷一层清漆。
何粟傻愣愣看着皇帝离开,反复确认自己的耳朵是否出毛病。
秘书省要被强拆了?
这可是中央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啊!
何粟连忙跑去办公室,给自己的上司汇报情况。
上司听了也是一怔,随即摇头苦笑,让何粟不要多嘴。
如今的皇城,早就变成大工地。
前段时间,朱铭考殿试的地方,此时正在重新装修。皇帝觉得集英殿太奢华,应该清雅朴素一些,等装修结束,还要把集英殿改名为右文殿。
皇城的东北方,为了建万岁山(艮岳),城外一大片民居正在动员拆迁。
皇城之内,上清宝箓宫刚刚落成,又开始修建葆真宫,以及用于存放九鼎的殿阁。
而秘书省的办公地,即将拆了建明堂。
明堂最初由周公所建,是周天子朝会诸侯的地方。
王莽建过明堂,武则天也建过明堂,以彰显自己受命于天。
宋徽宗翻阅大量古籍,认为王莽和武则天都建得不对,他要恢复东周古制,把大宋的明堂修得最合古礼。
在各处工地都转了一圈,宋徽宗不断提出意见,觉得那些将作官水平太低。
他不禁想起好友李诫,若是李诫还活着,几句话就说清楚了,哪用得着自己这般费心?
李诫多才多艺啊,书法、绘画、音律、建筑无所不通,还撰写了《续山海经》、《马经》、《古篆说文》等专业书籍。
宋徽宗的土木工程知识,便学自于李诫的《营造法式》。
宋徽宗就算不做皇帝,也能当一个优秀的建筑师。
“官家,薛真人求见。”
“让他去宴春阁等着。”
宴春阁在扩建的延福宫内,自从延福宫扩建之后,宋徽宗一大半时间都住在里头。
真正的皇宫,反而不怎么常来。
准确来讲,延福宫属于行宫,但跟皇城只隔着一条巷子。
那里被强拆的民居也不多,主要是作坊、店铺、寺庙和军营。
嗯,别怪高俅、刘正夫拆军营建宅子,皇帝自己就在带头拆军营。
延福宫分为五个建筑群,分别由童贯、杨戬等五位太监督建。
互相之间,争奇斗巧,只为讨皇帝喜欢。
如今计划修第六个建筑群,内城地皮已经不够,打算拆外城民居扩建。
薛道光身边跟着两个道童,道童手里捧着书稿。
太监对他颇为尊敬,在等待皇帝的时候,趁机向薛道光请教道法。
薛道光也不藏着掖着,让那几个太监都过来,传授他们正经的道家呼吸吐纳术。
传道片刻,忽有太监过来:“请真人移步。”
却是宋徽宗临时改主意,要一边游湖一边吃饭。
湖也是人工挖掘的,水源乃是十几口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