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第374章

作者:千越南秋

  所以起码在十年时间内,对方都难实现载人登月。

  相比较这点,无疑还是星舰更值得期待。

  很快当念头停留在这里,博尔逊斯当即便在心中做出了决定。

  沉吸一口气后,最终点点头,同意向对面索要月壤。

  “我会和华方的航天局进行交涉,让他们分享这次采集回来的月壤。”

  “相信他们肯定会给的。”弗沃克嘴角上扬说。

  话音才刚落,紧接着他又接过话茬,继续往下面讲。

  “目前因为那个徐源的存在,我们在国际上面的影响力已经大幅度下降。”

  “既然不能撕破脸皮动手,就必须要提前布局,在未来高科技领域上重新夺回我们的优势,同时打压对方增强我们的声势。”

  “就比如这次竞争黎曼猜想证明的事情。”

  “在航空技术领域上,我们虽然没有太多支持,但也要发挥出作用。”

  讲到这里弗沃克不忘抬起手,在博尔逊斯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

  而之后的时间,在讲完这件事之后,弗沃克便也不再这里过多逗留,随即交代一声便转身离开。

  当办公室内只剩下博尔逊斯自己,他这才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神情显得有些落寞。

  回想起几十年前,他们可谓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技术。

  在他们的努力下,使得人类对月球和太空探索,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可如今这么多年过去,昔日荣耀已不复存在。

  他们的航天技术非但没有迈入新的成就,反倒是越发的倒退起来。

  除了建造出国际空间站之外,连月壤采集放回这种任务都很难进行,实在是让他这位负责人有些汗颜。

  不过在胡思乱想了片刻后,他还是拿起桌面上的电话播了出去,准备安排人员去和华方航天局交涉,要求他们分享月壤共同研究。

  并且在同一天,NASA还发布了公开声明,再次要求分享月壤。

  国内网友们看到当初被拒绝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的始作俑者,居然也厚着脸皮要求分享月壤,对此心情也可谓是气愤不已。

  于是纷纷翻墙过去留言评论,可谓把传统的阴阳怪气使用的非常到位。

  表示NASA作为历史上多次登上月球的存在,怎么可能会缺少月壤研究。

  实验室里起码要有着几百斤才对。

  咋好意思还去索要。

  随着这些言论逐渐扩散,并在外网引起不小的热度之后。

  就连海外用户都有些看不下去。

  到后面硬是加入了吐槽队伍,直接揭开遮羞布,把当初的协议,以及排挤华方加入国际空间站的事,全部都公开讲了出来。

  对此博尔逊斯在看到网上的那些评论后,尽管心情非常的不好,却也根本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回击,毕竟事实确实就是如此。

  最终也只得索性保持沉默,等待航天局那边回应。

  毕竟不管怎么说,当初他们都赠送过月壤,现在要求分享也是合理的。

  如果真不给的话,反倒会显得对面做的不对。

  徐源这几天倒是没少关注月壤的事,好歹在国际上还挺热闹的。

  当然是否分享月壤这种事,肯定还是要在记者会上公开表态说清楚才对。

  于是在月壤交接仪式记者会上,各界记者也都非常期待希望能采访到大新闻,而由于在会上还需要对后续航天规划进行说明,已经负责起新一代航天飞行器设计的徐源,自然也亲临现场参加了会议。

  ……

第286章 说好的打擂台,怎么不跟了?

  此次发布会要现场举行月壤交接仪式,出席会议的人员非常隆重。

  除徐源何鲁平和陈建方外,还包括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郭东晓,以及航天局方面相关负责人。

  毕竟除这次任务还是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具备特殊意义。

  随着预定时间到达,在来自海内外的大量记者镜头注视之下,这场关于国内探月工程的汇报发布会,也正式开始举行。

  首先由航天局负责人开场讲话。

  然后在大家的期待之下,由科研人员现场开启运回的返回舱。

  从中取出采集到的月壤。

  整个过程虽不麻烦,却让现场所有人屏气,目光牢牢盯着科研人员手中封装月壤的容器。

  就仿佛在期待什么绝世珍品解开神秘面容。

  哪怕有着身为记者的专业素养,也只能尽量保证自己不发出声音。

  甚至连一些来自海外的记者,都显得非常激动。

  主要,虽说他们的国家,早就采集到了月壤,甚至连人都送了上去。

  但这已然是几十年前的事情。

  以他们的年纪,现在可还是首次见证月壤采集,心里兴奋很正常。

  另外毫不夸张的讲,这些花费巨大力气,才从月球上采集回的月壤,确实称得上无价之物,否则瓯空局连带NASA方面都不惜公开索要。

  丝毫没在意脸面。

  忽视掉无耻。

  月壤的研究,是人类了解月球的最好方法,能够更加清楚这颗星球是什么样的情况。

  甚至关系到以后月球资源的开采。

  只要是和未来发展有关的事,肯定谁都不想落后。

  这时陈建方将取出的月壤放到称量工具上,随即面带笑容说出总共采集到的分量。

  “本次探月任务共采集到月壤1731克!”

  话音落下的同时,空间内顿时传来一阵热烈掌声。

  大家都为这个结果高兴。

  还记得当初从阿美方手中得到1克月壤,为此科研人员将这1克月壤一分为二,用其中的0.5克进行研究,并发表了研究论文,整个过程就只能用拮据两个简单的字来进行形容。

  至于下面的研究院或高校实验室,更是连研究月壤的机会都没有。

  时隔多年来到今天。

  随着国人首次从月球采集到土壤样本,情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足足一千多克新出炉的月壤,就连一些高校实验室都能分到样品。

  有助于推动国内探月研究的进展。

  接下来的时间。

  按照原定的发布会流程,需要对后续航天规划进行相应的说明,关于这点也是记者们最为期待的。谁让这很有可能吐露出,和载人登月相关的消息,届时随便报道便能引起网友讨论。

  没办法。

  就目前航天领域的情况来说,载人登月无疑是顶流中的顶流。

  于是当记者们终于等到提问环节,每个人顿时变得迫不及待起来。

  不过若仔细观察的话,则会发现绝大多数记者,其目光聚集的位置,全在台上右手边徐源的身上。

  大家都心知肚明,徐源在航天技术研发上,无疑起到着重要作用。

  知道的也肯定更清楚。

  如果讲,现场谁能给出登月大致时间,那毫无疑问非徐源莫属。

  要知道这种事,之前是发生过的。

  当初徐源参加开讲啦栏目,面对大学生询问,便给出了天宫空间有建成时间。

  最终事实证明,徐源给出的预估时间,只会提前绝对不会晚。

  “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就由这位记者先开始吧。”

  伴随台上坐在最边上的人员主持,说着便选择了位看上去比较年轻的男记者,让其作为今天发布会第一个现场提问的记者。

  不知道是不是新入职没多久,这位年轻男记者显得非常激动。

  看到自己首个提问,似乎是没有想到,脸上浮现出的表情明显怔了下。

  好在个人反应还算迅速,很快便回过神,拿起话筒从座位上站起身,将目光落在了徐源身上。下秒赶紧问出自己的问题。

  “我是华新社的记者米彬,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站在这里进行采访。”

  “请问徐院士。”

  “目前我们自己圆满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期,接下来还会继续进行探月任务吗?”

  “还有我还想替网友们问一个问题,不知道我们的航天员什么时候才能登上月球?”

  徐源虽然并不认识这位记者,但对于对方率先向自己提问并不意外。

  这两天因为NASA公开索要月壤样品的事,他也顺带关注了下网上,自然知道很多人都在讨论登月,迫切想要看到自家航天员登上月球。

  实现国人几千年来渴求的伟大梦想。

  其实对于类似的问题,他在参加今天会议前,就已经想到了。

  并经过了思考,知道该怎样正确的回答。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脸上顿时浮现出笑容,抬起视线朝米彬投去。

  稍微组织下话题,随即开口道:

  “探月任务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月球,同时也是为实现载人登月积累经验,所以大家在这事上可以放下,未来我们还会继续进行月壤采集。”

  “至于大家所关心的载人登月,目前研究院正在进行我国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研发。”

  “相信在五年时间内,有望在月球表面留下我们自己的脚印。”

  几乎是随着徐源话音落下的瞬间,包括米彬在内的现场记者,顿时面露惊色瞳孔仿佛发生了地震。

  除了是没想到徐源会真的给出预估时间,更惊喜这个时间居然那么近。

  本来这几天网上出现的声音中,不乏一些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发声,但他们给出的预估时间,基本上都在十年之内范围。

  哪怕这个时间比较保守,想必也不会差太多。

  毕竟新一代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以及新一代月面着陆器的研发。

  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看似现在国内航天发展非常强大,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航天大国。

  无论帮助其他国家发射卫星,还是到建造天宫空间站到月球采集样品,都能够比较轻松做到,但载人登月却属于另外的一个层面。

  中间横跨着不容易逾越的鸿沟。

  从某方面简单来说,如果把现在的航天技术,当做是高中知识。

  那么新一代火箭和载人飞船,以及月面着陆器,便已经达到了大学的阶段。

  眼下摆在他们面前的正是高考。

  所以说要完成这种技术上的质的跨越,十年时间已经算比较快了。

  可现在徐源却表示在五年内,这如何不让人感到无比吃惊。

  况且按照徐源的作风,这五年恐怕还是保守估计。

  若不是大家都清楚徐源的权威,这会都要怀疑是不是乱说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对徐源的信任,当大家反应过来后心里面也只剩下了狂喜。

上一篇:我在乱世词条修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