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第299章

作者:千越南秋

  实验通过探测该辐射,来验证微聚束的形成。

  因此激光系统的设计比较重要,这是能否成功验证稳态微聚束的前提。

  现场除了赵翔和徐源外,还站着几位博士生,都是赵翔带的学生。

  他们出现在这里,倒不是说能给项目帮忙,主要是不希望学习机会。

  这几个月通过和徐源的交流讨论,赵翔对徐源的高能物理水平很是佩服。

  甚至有时,都会出现中自愧不如的感觉。

  尤其某些思维上面。

  明明自己在高能物理领域,都已经研究了半辈子。

  还经常到海外访问,汲取海外的先进经验,结果某些理解还比不过徐源。

  若徐源擅长的领域是高能物理,这也就罢了,权当做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关键徐源擅长数学。

  所以想到今天讨论的内容,他便特意把自己学生喊了过来。

  刚好能听下徐源的讲解。

  提升自身认知。

  好对物理有更深的理解。

  徐源刚进来时,便注意到了这些学生,几双目光全都直勾勾盯着他看。

  丝毫没有转移过视线。

  似乎生怕不认真,不小心错过什么重要内容。

  当然他并没有多说什么。

  目前自己在学校里,还未带过研究生博士,只是有时给学生指导下论文。

  真有人能从他身上学到些东西,他心里是高兴的。

  接下来的时间,徐源也不再迟疑什么,接过设计方案认真查看起来。

  这时整个研究室,则显得非常安静。

  尤其几个博士生,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扰到徐源。

  他们很清楚,今天的机会有多么宝贵。

  要不是有导师牵线,想坐在这里只怕没那么容易。

  谁不知道徐源如今的名气,年仅三十岁便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别人望尘莫及的学术成果,就连很多教授都希望和徐源交流讨论。

  徐源自然不清楚,现场几人是怎么想的,同时也根本不会在意。

  哪怕发出动静,也影响不到他。

  目光落在设计方案上,很快便沉浸其中,注意力高度专注起来。

  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

  整个人的感知早已和外界脱离,视线中仿佛就只剩下设计方案。

  赵翔注意到徐源认真的状态,心里也颇为羡慕。

  能这么快沉下心,哪怕后天自行训练,也很难能达到这种程度。

  唯有天赋出众方可。

  不得不说,赵翔不愧是提出了稳态微聚束,在激光系统设计上,确实让人挑不出毛病。

  基本都符合相关实验验证理念。

  最终在波长上面,徐源稍微组织下语言,收回目光后说出自己看法。

  “这份激光系统设计方案没问题。”

  “特别是赵教授你熟悉柏林储存环,可以结合储存环进行设计。”

  “以求让验证实验更顺利。”

  “倒是在激光波长上面,我有些更适合的想法。”

  “可以将波长保持在最适合的纳米长度。”

  赵翔把徐源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对徐源认可这份设计方案暗自欣喜。

  同时得知激光波长问题后,脸上表情更是浮现出期待之色。

  连忙示意道:“徐教授尽管说,刚好我们讨论下。”

  话音刚落又扭头看向那几位博士生,不忘特意嘱咐了句。

  “你们都要好好听,徐教授的指导,其他人可没有这种机会。”

  “导师放心,我们肯定认真听讲。”博士生齐声道。

  “不用这么严肃,当做正常讨论就好。”徐源闻言连忙摆摆手说。

  接着便也不再耽搁什么,当即结合赵翔的设计方案讲出自己的想法。

  能看到满脸认真的赵翔,听完后眼睛越来越亮。

  显然也意识到了徐源的方法价值。

  后面更是主动参与讨论,和徐源进行更详细交流。

  最终这场激光系统设计方案讨论会议,足足持续了快三个小时。

  快到吃中午饭时才结束。

  不过收获也是良多。

  赵翔对激光系统设计方案,不但进行了优化,对后面的实际验证也更具信心。

  ……

  接下来的时间,赵翔研究组也很效率,完成激光系统后便开始和柏林方面对接。

  准备着手进行验证实验。

  尽管这个流程不会很快,还涉及到和储存环的对接工作。

  但在赵翔看来已经非常迅速,几个月的时间便有可能让概念变成技术,这在他以前的项目上,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对此赵翔将功劳归咎到徐源身上。

  毕竟要不是有徐源的帮助,实验进度不见得会这么顺利。

  事实证明杨老的眼光确实不错,给他推荐了一位很适合的帮手。

  而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海外的储存环,和自家的东西肯定不一样。

  需要照顾对方的科研时间项目,很多时候哪怕这边准备妥当,也必须浪费时间耐心等待下去。

  只有储存环空闲下来的时候,才能给赵翔他们验证稳态微聚束概念。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往返两地。

  因此具体的验证环节,徐源并不参加。

  有赵翔全权负责即可。

  反正面板进度条在那放着,稳态微聚束概念的验证成功。

  是板上钉钉的事。

  最该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这项技术价值。

  就这样。

  当时间来到月底,赵翔研究组便前往柏林,首次开始实验的事。

  至于徐源人则在金陵市。

  自从上次隐身无人轰炸机首飞成功,并表现出了优异的隐身性能,使得国内最先进的地面雷达模组,都没法在短距离发现。

  这对张光意院士所负责的地面雷达研究团队,可以说是不小的打击。

  他们主要负责的项目便是地面雷达模组,能够依靠雷达车快速布置。

  在战争时期,负责侦查敌人的飞机,确保范围内的安全性。

  所以在他们眼中,根本不管国产隐身飞机的,隐身性能有多优秀。总之只要掠过地面雷达范围,就要被及时侦查发现才行。

  如果做不到这点的话,不是说明飞机隐身性能多么优秀。

  而是他们的地面雷达车不够先进。

  也只有这样的高标准严苛要求,才能保证地面雷达的强大性能。

  就拿先前刚成功首飞的,国产隐身无人轰炸机。

  单论其隐身性能,或许能排到全球首位,但海外的幽灵战略隐身轰炸机同样不容小觑。

  其同样只有0.01平方米的雷达反射面积,就如同天空中一只麻雀。

  必须研发出更加强大先进的地面雷达,才能保证让幽灵无所遁形。

  为此张光意带领团队,在最近这段时间内,都在想办法提升地面雷达的性能。

  尽管已经顺利明确了方向,却仍存在些问题,导致暂时无法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张光意便想到了徐源,所以特意发出邀请。

  希望能寻求徐源的帮助。

  毕竟谁不知道,当初正是徐源为歼20设计有源相控阵雷达,使得国产雷达技术迎来新的突破。

  徐源接到张光意的消息时,刚好赵翔这边准备出发去实验验证。

  想到自己没什么要紧的事,便同意了下来。

  对于国产雷达的研究,他还是比较重视的,具备着很高的战略意义。

  地面雷达能变得更加先进,便可以使用到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上,使得飞机的雷达探测距离更远。

  如此面对敌机的时候,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好比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五代隐身战斗机,若雷达在原本程度上再次加强,其所能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想必会实现全球断层领先。

  远远超过海外的其他战斗机型。

  于是在专职司机王飞的陪送下,徐源很顺利便到达了金陵市。

  并直接前往第十四研究所。

  作为电子科技集团旗下重要研究所,主要从事微波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研究。

  是国内雷达工业的发源地,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创始者。

  当徐源到达目的地,刚从车上下来,便看到了视野中前来迎接的熟人。

  站在首位的正是张光意院士。

  “小徐你可算来了,我们所人员都盼望你过来。”

  张光意明明和徐源接触的不多,此刻却像是见到了亲人很是热情,主动伸手和徐源握了下满脸笑容。

  徐源这时也忙回道:

  “有张院士你开口,我肯定要赶紧过来,只是希望能帮到忙就好。”

  “在雷达这块你就不用谦虚了,哪怕放眼全球,恐怕都找不到几个比你强的。”张光意闻声笑呵呵说,丝毫没有掩饰对徐源的认可和称赞。

  而他这句话也确实没有说错,单凭徐源设计出有源相控阵雷达。

  就已经领先了世界上很多地区的雷达技术水平。

  这时张光意又突然想到了什么,有些激动的告诉徐源一件事情。

  “对了。”

  “都忘记恭喜你了,再等几个月,咱们工程院可就要多上一位年轻的院士。”

  “三十岁的院士,当初我可是连想都不敢想。”

  徐源把张光意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对此却并没有表现的太惊讶。

  脸上表情基本保持着平静。

上一篇:我在乱世词条修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