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贼开始的无限战争 第299章

作者:捂中生友

  赵偃忍不住问道。

  赵偃身边虽然聚集了不少战争代行者出谋划策,但是那些人总是有意无意说廉颇的好话,说什么大赵有廉颇、李牧两位顶级名将,绝对能够扫平六国,立不世之功。

  这让赵偃很不喜欢。

  尤其是看到廉颇一脸得色,还和不少夸他的人把酒言欢的模样,就更不喜了。

  当太子的时候,他不敢明里得罪廉颇,只能忍了,但是现在……

  “贱妾只知道如何侍奉好大王,哪里知道国家大事啊……”

  宋姬半遮半露的穿着孝服,跪在赵偃身前。

  “美人儿……你懂,你都懂!”

  赵偃大笑。

  赵偃算不上是十足的蠢货,好色只是男人的本能,更算不得什么。

  刚才,赵偃对宋姬其实是在试探,他觉得,宋姬突然剑指廉颇,可能居心不是那么纯粹。

  但事实证明,他可能想多了。

  因为宋姬并没有什么其他的诉求,只想伺候好他。

  这让他对宋姬更加喜爱,这种喜爱已经不是之前因为刺激而引发的恶念与冲动,而是变成了男女之间的宠爱。

  赵偃一面抚摸着宋姬的秀发,一面开始思索。

  他觉得,让廉颇这个跟他不对付的老头子继续掌握那么多的兵权,未必是一件好事。且既然大军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那么也没有必要跟秦国在野王耗下去了。

  长平之战的教训近在眼前,赵偃就算是再不喜欢廉颇,也不可能阵前换将,否则,再来一出长平之战,赵国可就真的完了。

  他决定,先跟秦国休战,休战之后,假装升廉颇为假丞相回来奔丧,等大军返回后,再夺了廉颇的军权。

  至于让谁替代廉颇,自然不能是李牧,因为李牧已经掌握了一支精兵了,赵偃的首选是乐乘、其次是庞煖、乐间。

  乐乘是乐毅的族弟,能力突出,有着击败过秦将王龁的经历;

  庞煖和大名鼎鼎的庞涓是同族,原本是魏国大族,在庞葱时期来到赵国发展,庞葱在历史上曾以“三人成虎”而闻名,历史上的庞煖是个寿星,在赵武灵王时代就有表现,也比李牧更得赵偃重用,不仅在李牧已经崭露头角之后,率军大败燕国,还作为五国伐秦的主帅,能力与威望都很突出;

  乐间则是乐毅的儿子。

  总而言之,赵国并不缺大将之才——尽管以上三个大将可能都不是蒙骜的对手。

  但对于君主而言,把兵权交给谁,有时候不仅仅考虑能力,还要考虑派系、忠诚、政治。

  像是廉颇,当了几十年的赵国武将第一人,门生故吏遍及赵国,又掌握了赵国一半军队的军权,这本来就是君主该警惕的目标;偏偏他还和新君赵偃不和,赵偃又得国不正,弑父上位,心里有鬼,这让赵偃怎么能够对廉颇放心呢?

  赵国的突然撤军,完全在蒙骜的意料之中,因为蒙骜之前就已经得到了赵孝成王薨的消息。

  君主权力交替,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赵国这个时候自然没有精力与秦国大战一场。

  因为有所预料,所以蒙骜反而没有进行追击。

  原因并不仅仅是遇丧不伐,更是因为蒙骜很了解廉颇。

  廉颇这种名将不会给他机会的。

  廉颇的撤军,意味着秦国自从前年以来就不间断的战事,总算暂时告一段落。

  蒙骜做出了主力撤军的态势,这让魏国稍稍松了一口气。

  秦国和赵国交战,最害怕的反而是魏国,因为魏武卒几乎丧尽、靠割地才得以勉强维持和平的魏国,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殊不知,蒙骜大军的真正目标,恰恰就是毫无防备的魏国。

  蒙骜做出大军回师的战略欺骗后,再次从白马渡河沿已经成为秦国土地的燕、虚南下,强渡济水,拿下济水南岸的重镇黄池,兵围大梁。

  与此同时,齐国背信弃义,出济阳,兵围魏国的雍丘。

  此时,大虞原本支援魏国的黄忠所部,因为魏国一心求和,而不得不退到了钜阳;韩国援军白亦非(郭嘉)所部也已经撤回了陈都;魏国境内只有魏国自己的军队苦守。魏国唯一的机动部队,竟然成了尉达、尉缭军团。

  魏王只能一面命令尉达、尉缭所部赶紧返回大梁支援,一面向大虞、韩国、赵国求援,并允诺割让领土给这些国家,其中以向赵国求援最有诚意,竟然许诺将河北的飞地邺城等地割让给赵国。

  邺城自从西门豹治理之后,就是一座雄城,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这次魏国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与之相比,许诺给大虞和韩国的好处就差了点意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邺城飞地魏国舍得送,但周围的核心区,哪里舍得送啊。

  更何况,魏王也有点儿看不上大虞和韩国的实力,觉得他们加上魏国的魏武卒都不是秦国军队的对手,要想打败秦国,无疑得靠赵国大军。

  无疑,魏王再次把路给走窄了。

  而蒙骜却在多次攻打大梁无果后,在战争代行者的提示下,开始挖河引水,准备等水量一充沛,就水淹大梁。

  在这种危机的时刻,尉达亲率包括八千魏武卒在内的三万精锐,先是秘密南下从南侧突入到了大梁城中,接手大量城防,算是给大梁守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而他的儿子尉缭,却秘密会合郭嘉之后,准备先击败齐人的部队。

  郭嘉和尉缭认为,既然齐国在魏国人眼中已经成了背信弃义的小人了,那么韩国如果出手的话,魏国人势必会感恩戴德,到时候这些土地纳入韩国也就显得理所应当,不会引起大梁的魏人反抗。

  甚至就连魏王和魏庸,也可以接到韩国,到时候韩国做坏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吞并魏国。

  反正韩国吞并的,也就是大虞吞并的。

  说不定,在对齐国不满,又不愿意被韩国吞并的情况下,这些魏人会主动投降大虞呢?

  总而言之,在吞并瓜分为国的战争中,秦国是饿狼,齐国是背信弃义的混蛋,韩国勉强算是好人,大虞则是真正的仁义之师。

  郭嘉的决断其实与大虞中央的决断并不完全相同,但因为世界地图太大,中枢现在还没有得到秦国已经南下的情报呢,所以自然也就只能够让郭嘉来做决断了。

  郭嘉也很有野心,他觉得,一直没有动的典韦、程昱军团也可以动一动了,如果黄忠军团也行动一下,而赵国又能够出兵的话,完全可以冒着让韩国空城的风险,打一场大包围战,将蒙骜军团一举包围、消灭在在大梁!

  甚至不用大军团决战,狠心一点,直接等到雨季,决堤大河就可以了!

  黑化郭嘉,可不是什么好人。

第342章 迈出家门,腾出空间(万字求月票)

  新任的赵王赵偃发现自己是四喜临门。

  一个字,爽!

  实在是太爽了。

  他不仅如愿以偿的继承了王位,还收回了在廉颇手中的赵国主力部队的兵权;此外,宋姬还介绍了四个姐妹入宫,让他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而魏国竟然愿意以邺城等地为谢礼,请求赵国出兵。

  这下子,他不仅彻底稳固了王位,享受了更多的美人儿,还一下子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国际地位有了巨大的提高。

  从今天起,本王也是国际警察啦!

  唯二让他不爽的则是,廉颇的叛乱与李牧等人反对立宋姬为王后。

  廉颇在得知赵偃用武襄君乐乘取代他的消息后,大怒,带领亲兵攻击武襄君乐乘,结果一不小心把乐乘打死了!

  事实上,廉颇只是把乐乘打得大败,乐乘受了点儿伤,带着几个护卫狼狈逃走而已,廉颇倒也没有一定要要杀了乐乘的意思。

  但有人却想要乐乘死。

  乐乘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以黑白玄翦为首的刺客。

  黑白玄翦可是能够发挥出初入神话三阶的战斗力,周围变种人出身的刺客中有一个叫金木的和一個叫有码的也达到了神话二阶,此外还有大量神话一阶的杀手辅助;而乐乘身边的人不仅不够组成军阵,而且几乎人人带伤,自然只能够饮恨当场。

  乐乘惨死的锅,被理所当然的扣到了廉颇的头上。

  确认廉颇已经走远的黑白玄翦,还很贴心的将身上有其他痕迹的死者全部清除干净,又把乐乘枭首,在其他被廉颇杀死的乐乘家将身边,立了一个杆子,挂上了乐乘的头,伪装成廉颇所谓的样子。

  违抗军令、肆意弄权、截杀天使……这些罪名足以杀廉颇十次。

  赵国君王绝对不能够容忍这种挑衅,而乐氏一族也不可能放下这样的深仇大恨,要知道,乐氏一族死的可不仅仅是头面人物乐乘,还有大量的家生子,几乎要家家戴孝!

  对廉颇的跋扈极度不满的赵偃,派乐间去捉拿廉颇的家小问罪。

  很显然,赵偃这是要对廉颇下死手了。

  其实,如果乐乘不死的话,赵偃也绝对会留有余地的,但是乐乘的死却是在啪啪打他这个赵王的脸,更是在打赵国的脸。

  赵偃也被逼到了墙角上。

  乐间当即带着叔叔乐乘之子,也就是他的族弟,去了廉颇封地,然后以廉颇家反抗为名,对着廉颇主宗大开杀戒。

  因为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导致很多战争代行者没有反应过来,最终只救出了几个廉颇家族的旁支。

  在整个廉家遭难的过程中,始作俑者的李儒都没有出手。

  事实上,如果李儒出手的话,凭借情报上的时间差,是能够救出几个廉颇的亲人的,但是如此一来,有朝一日廉颇与亲人相见,会不会反而怀疑这一切都是大虞、都是李儒的策划呢?

  这里,其实也就看出了李儒和其谋士的不同,李儒是真的狠毒。

  李儒一定要杀死乐乘,就是为了逼死廉颇一家,廉颇一家都死了,廉颇才会对赵国产生无尽的恨意,才有可能因为恨而向某个愿意帮他报仇的君主效忠、归心;才会为了家族的延续,有可能心甘情愿的娶妻生子!

  在狠毒这一块上,李儒其实远胜过宋江、吴用之流,但是李儒却又要远比宋江、吴用之流聪明。他会把事情干得毫无痕迹,而不是像宋江、吴用之流那样,明着害死人全家,然后让人投降;这个世界也不是人均梁山好汉,被人杀了全家还跟人聚义,忠心耿耿。

  总之,李儒够狠毒,口风也够紧,他不会让任何多余的知情人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甚至都不会让董璜知道。

  因为大虞没有出手救廉颇的家人,自然就没有了用廉颇的家人要挟或者示好廉颇的可能,在廉颇那里,也就可以排除提前得到消息进行布局、乃至是始作俑者的可能。

  未来廉颇得知乐乘之死,有所怀疑乐乘和他家人的死另有阴谋的话,也不会怀疑到全程都没有露过面的李儒或者说是大虞身上,反倒会怀疑到那些自作聪明的去救了廉颇的部分家族旁支的人身上。

  ——就算是这个时候不怀疑,日后有人一挑拨,他也会怀疑。

  且一旦廉颇日后归心,知道了战争代行者的秘密后,这种怀疑只会变得更大。

  李儒费了这么大的功夫,绕了这么大的圈子,其实已经把廉颇万一归心后得知了战争代行者的秘密后的反应都算进去。

  至于说廉颇逃亡后会去哪国,李儒也不担心。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廉颇的选择其实只有齐国而已。

  如今的九州,燕国都快被打没了,根本没必要考虑;

  韩国体量小,又处在秦国兵锋之下,国小民弱,没有廉颇发挥的空间,也不在廉颇的考虑范围内;

  秦国与廉颇的仇恨很深,抗了大半辈子秦的廉颇,就算是出于习惯本能,在得到全家被杀的消息前,他也不会投靠秦国;得到全家被杀的消息后,说不定还会怀疑这是秦国的反间计;

  至于说魏国,历史上廉颇在打跑了乐乘之后,先投奔的是的确是魏国,并在魏国待了很长时间,见不被信任,又被郭开陷害,失去了回赵国的机会后,这才去了楚国;在楚国廉颇也没有立下什么功劳,最后死在寿春;然而这个时空的魏国,现在正被秦国和齐国围殴呢,他又怎么可能去送死?廉颇是想要作为名将立名的,可不是傻夫夫的去送死的;

  如果去虞国,那还得经过齐国,但过境可不是那么好过的,且谁知道虞国究竟是个什么状态呢?廉颇自然也不会去轻易冒险。

  所以廉颇现在的最优选择也是唯一选择就是去齐国。

  廉颇去了齐国,大虞自然就有办法把他弄到大虞,而这一切,还都会合情合理而不留下任何把柄。

  现阶段,大虞对廉颇的事没有动作,刚好表现出大虞对廉颇的事情并不知情;廉颇去了齐国之后,大虞再有动作,则就显示出了大虞的求贤若渴。

  可以说,李儒已经把一切都算计到了。

  可怜的廉颇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李儒为了算计他,为了得到那么一丝收服他的可能,竟然会做到这一步。

  尽管说,宋姬的这步棋,除了在对付廉颇的时候外,在其他时候也有大用,但在廉颇身上无疑取得了开门红。

  激情杀人之后的廉颇,也果然如同李儒所料想的那样,带着心腹去了齐国。

  廉颇都想好了,等到了齐国,就劝说齐王先和秦国结盟,共同灭了赵国,瓜分燕赵之地;再和虞国结盟,共同抗秦。

  至于说齐国有没有那么好说服,他却没有细想。

  事实上,廉颇也想不明白。

  他又不是纵横家,不知道怎么劝人。

  赵偃所不爽的第二件事,既让他松了一口气,也令他分外愤怒。

  赵偃既痴迷于宋姬,又有些担心舆论,所以有人反对他立宋姬为王后,本来也让他松了一口气,让他有借口对宋姬交代了,可问题是,带头反对他的是军中大将李牧啊!

  你一个军人掺和啥呢?

  越是古代,当权者越是不喜欢军人干政,因为你永远都无法判断,对方的观点究竟是个人观点还是依托于麾下大军的威胁!

  尤其是李牧这种一手训练出二十万精兵的猛人!

  他的话,赵偃必须要重视,但是心中也必然会极度不爽。

  赵偃甚至以最大的恶意揣测,这是李牧看到廉颇背叛后,觉得自己成了赵国武将第一人,所以飘了。

  也正是因为李牧这种军人都带头反对,赵偃反而更要把这件事推行下去。

  你们越反对,越说明我这件事做对了!

  这倒不是意气之争,而是他这个新君必须要能够压制住李牧这些武将。

  大礼仪之争,也不是意气之争啊。

  君强臣弱,君弱臣强,倒反天罡可是致命的。

上一篇:仙父

下一篇:诸天之大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