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名利双收 第625章

作者:白色十三号

  将马丁送去还在出外景的《爱乐之城》剧组,布鲁斯电话打给乔迪,联系好了明天下午见面。

  另一边,露易丝与格拉汉姆也联系好了媒体,托尼-门德斯、马克-汉森和迈克尔-科恩当天就接受了媒体专访。

  露易丝又与CIA的对接办公室打了电话。

  翌日上午,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CIA的新闻发言人专门提到了《逃离德黑兰》,盛赞影片真实反应了当年CIA的营救计划,说CIA在好莱坞电影中难得有一次正面形象,大卫-芬奇执导的这部电影是一部杰作。

  随后,《娱乐周刊》刊登了托尼-门德斯的专访,后者当然对改编影片称赞有加,认为影片起码有八成属实,虚构的那一点也是为了突出事件的紧急性和救援的迫切性,无伤大雅。

  跟罗恩-斯特恩一样,同样经历了整个事件的马克-汉森和迈克尔-科恩两人,在《人物》的专访中,说出了截然不同的话,认为影片非常真实,几乎是当年经历的真实再现。

  但想要完全打消负面影响也不容易。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何况,这本就不是造谣。

  这个世界终归是魔幻的,造谣的在说真话,辟谣的满嘴谎言。

  而且公众舆论相信后者的居多。

第795章 违反禁令和邮件门

  圣莫妮卡,马丁送给布鲁斯的房子里面,乔迪做好了晚饭,喊布鲁斯过来吃饭。

  布鲁斯穿了一件紧身贴腿泳裤,仿佛搞笑一样,上面贴了十几块暖贴,看起来相当怪异。

  乔迪搞不明白:“你怎么了?”

  “骨盆疼。”因为购买风油精之类的玩意,布鲁斯去过不少次唐人街:“有人告诉我,骨头疼的时候要注意保暖。”

  又一次听到这种话,乔迪下意识摸了下自己屁股,气不打一处来,恨恨说道:“这次是你主动的!”

  布鲁斯这个烂货,满嘴都是歪理:“我担心你对马丁不利。”

  乔迪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看上布鲁斯,觉得他就是真命天子了,因为跟她一样无耻啊。

  布鲁斯坐下吃饭,边吃边说道:“办事的时候我说的那些话,你只顾着享受,也没给我答复。”

  乔迪重新将金棕发整理了一下,绑成一个高马尾,坐在布鲁斯对面,说道:“我从业十几年了,有些小事可能记不清了,但大事一直记得很清楚,重要的新闻我从来没有造过假。”

  布鲁斯相信这些话,因为他了解乔迪:“我也没让你报道假新闻,而是用你最为擅长的方式。”

  乔迪火热的双眼,赤红的盯着布鲁斯:“你知道我最擅长什么吗?”

  布鲁斯没有回答,继续吃饭。

  “想得到,就要付出。”乔迪突然笑了起来:“老布,你不想看到对马丁有利的新闻出现在TMZ上吗?”

  布鲁斯直接站了起来,绕过餐桌来到乔迪身边。

  为了马丁,他第N次做了牺牲。

  当这一切结束,布鲁斯和乔迪商量起了正事。

  作为一个具有职业操守,又有新闻原则的记者和业务总编,乔迪绝对不同意TMZ报道虚假新闻,这与她的原则相悖!

  没有发生的事,胡编乱造的报道叫做假新闻。

  而发生了事,再报道出来,当然就成为了真新闻。

  所以,在报道之前,首先要制造新闻。

  无论布鲁斯,还是乔迪,这样的事都做过很多次了,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做起来异常熟练。

  就在学院邮寄奥斯卡选票的当天凌晨,有人利用黑客技术以及缺乏监管的公共设备,向学院众多成员发出了一封重量级邮件。

  内容不是黑其他奥斯卡竞争对手的,而是大力称赞李安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住在北好莱坞的拉尔夫,早在1999年就加入了艺术指导工会,几年后收到电影学院的邀请函,成为了学院成员,也拥有了奥斯卡投票资格。

  开始时,拉尔夫每一届奥斯卡前都会认真观看提名影片,与公关或者相关电影人认真讨论,最后才郑重投出自己那关键一票。

  连续几届奥斯卡,发现凡是自己看好的影片,没有一部获得重量级奖项,拉尔夫的心渐渐淡了。

  他变成了公平投票的典型人物,经常公开展示闭眼扔石头投票和二楼落笔投票等负责任的投票方式。

  还时不时在媒体和博客上刊文,抨击学院放任宣传和公关,导致奥斯卡一片乌烟瘴气。

  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拉尔夫算得上电影学院中的一位愤青。

  无论电影学院,还是艺术指导工会,都不怎么欢迎他。

  吃过早饭,拉尔夫来到书房,打开电脑准备发一篇博文,今年的奥斯卡又到了关键时刻,媒体上面的报道乱成一团,又是无比糟糕的一届。

  他打开博客的同时,顺便登陆工作邮箱,邮箱提示有三篇新的未读邮件。

  前两篇都是工作的联络邮件,拉尔夫看过之后直接删掉,第三篇邮件却勾起了他的兴趣,因为跟奥斯卡公关有关。

  邮件是匿名发过来的。

  “尊敬的拉尔夫-杰克逊先生,我们为冒昧打扰向你表示歉意,希望得到你的谅解。

  我们写信给你,想说的是希望你会喜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影片,如果你喜欢并且希望我们赢,就请投给我们一票,并且转发给你的奥斯卡评委朋友,转发给演员、导演、剧组、艺术指导、特效人员,如果每个人都能转发给他们一两个朋友,我们就能赢下奥斯卡……”

  这是一封明显的拉票邮件!

  拉尔夫脸色变得异常难看,因为根据学院的规定,任何参加奥斯卡角逐的剧组,严禁向任何评委发送邮件拉票。

  就跟拉片会和早餐会等公关一样,你可以发送各种资料,展开各种侧面游说,甚至赠送些小礼物给评委们,但严禁直接向学院成员们拉票。

  可以说电影有多好,但不能说你把票投给我。

  当然,学院的规定是一回事,真到了实际操作就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私下里,像混蛋三人组等朋友之间怎么说都无所谓。

  比如学院还规定了剧组赠送的礼物不得超过35美元,于是剧组纷纷把礼物“租借”给评委们……

  按照学院的规定,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电子邮件,将涉及影片的资料或者评论,以及各种吹捧软文,发送给学院成员们,只要不在其中出现投票相关的内容,就没有问题。

  即便出现了,正常情况下一般也不会有问题。

  你不说我不说就是了。

  但尼克尔森这个老混蛋专门找出来的拉尔夫不同,这是个愤世嫉俗的老愤青,对于搞的乌烟瘴气的奥斯卡公关多年不满。

  以前,没有惹到他头上,拉尔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有人竟然把拉票邮件直接发到了工作邮箱里,拉尔夫忍不了。

  “这些混蛋,越来越过分了!”他稍作考虑,有了想法,当即给邮件内容截图,又登陆了博客,快速编写博文。

  “有些剧组和影片在奥斯卡公关上赤裸裸的违规,学院有没有人管?”

  拉尔夫又配上了邮件内容截图,发了博文。

  这还不算完,拉尔夫又@电影学院的官方博客,还有学院主席汤姆-谢拉克的博客,将自己刚刚发出的博文加配图,转发给了他们,并且再次发文。

  “我,拉尔夫-杰克逊,举报有人奥斯卡公关违规!”

  发完博文,拉尔夫郁闷的心情好了许多,但看看毫无动静的博客,又愁眉不展。

  私底下发生的这些事,学院的大佬们真的不知道?现任学院主席汤姆-谢拉克是个制片人,副主席汤姆-汉克斯是个超巨巨星,女性副主席凯瑟琳-肯尼迪担任斯皮尔伯格的助手好多年。

  这些人全都经历过奥斯卡冲奖,对其中的事肯定了解。

  突然,博客上的消息提示音响起。

  拉尔夫以为学院那边回信,赶紧点开消息,发现根本不是。

  一家媒体向他发了消息。

  “你好,杰克逊先生,我是TMZ的记者,刚刚看到你发的博文和配图,能否耽误你几分钟,请问这些是你本人收到的吗?”

  拉尔夫心中一动,回复:“没错,这是我今早刚刚收到的邮件,对方明确违反学院禁令,通过电子邮件直接向我拉票。”

  那边的记者等了一会,才回复消息:“我查了下学院的规定,又打电话问过学院那边,确实违反禁令了。杰克逊先生,TMZ能就这件事采访你吗?我们不会耽搁你太长时间。”

  拉尔夫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点开博客看了眼,汤姆-谢拉克和电影学院官方博客仍然毫无动静。

  虽然知道涉及到学院官方,不可能这么快就给他一个明确答案,但拉尔夫仔细考虑过后,还是给那名记者回复道:“可以,十点钟你来北好莱坞劳瑞尔山谷大道的月亮湾咖啡厅。”

  那边马上回道:“好的,我现在就出发。”

  拉尔夫等了十几分钟,仍然没有等到回复,关掉电脑穿好外套,开车赶往约好的地方。

  这样做当然会引起一些非议,但他不在乎。

  拉尔夫就要退休了,凭借养老金和以前作品的分红,足以过的很好。

  至于电影学院方面,能拿他怎么样?

  拉尔夫在学院里面无官无职,就是纯粹的学院会员,学院会员属于终身制,等闲不会取消会员资格。

  确切点来说,好莱坞从电影学院成立以来,近百年的时间当中,有且只有一个人被学院除名。

  那人叫哈维-韦恩斯坦!

  拉尔夫准时赶到约好的地点,接受了TMZ记者的采访。

  后者争得前者同意后,就这件事视频采访了拉尔夫。

  当天中午,TMZ就播放了拉尔夫的采访视频,并且在新闻中配发了拉尔夫邮件和博客的截图。

  同时,还备注了学院关于这方面的硬性规定,以免吃瓜群众疑惑。

  电影学院刚刚邮寄出选票,正是全美最为关注奥斯卡投票的时间,这件事顿时被引爆,推特、INS和油管纷纷转发,当天就爬上了热搜榜。

  随后,来自港城的一位学院成员,还有一位来自韩国的学院成员,也在推特上贴图,公开自己同样收到了类似的邮件。

  虽然邮件全是匿名发出,TMZ的报道也未提剧组和片名,但获益者清晰可见。

  这样的事情掩盖在水面以下的时候,自然是风平浪静。

  但先后有人冒头,水面立即沸腾起来。

  有了出头鸟,数十位学院成员也通过各种方式,揭露了同样的邮件。

  期盼热点新闻的媒体纷纷跟进,奥斯卡“邮件门”爆发了!

第796章 坚持新闻真实性

  比弗利山庄,戴维斯庄园。

  结束异常激烈的运动,又冲过澡后,马丁、莉莉和伊丽莎白来到卧室的大阳台上喝了一杯。

  伊丽莎白刷着手机,看着上面关于《少年派》的新闻,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问道:“我记得《少年派》是《逃离德黑兰》的竞争对手,这些?”

  马丁没有否认的必要,说道:“我也想风平浪静,但其他剧组不愿意,非要搞竞争,我只能堂堂正正的迎战。”

  莉莉凑到伊丽莎白旁边,看手机上的新闻,说道:“打死他们啊!”

  伊丽莎白琢磨着说道:“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也想过做演员,那时觉得奥斯卡高大上,但这几年我发现,每一届奥斯卡的争夺上,总会发生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莉莉接话道:“大选比奥斯卡更加高大上,哪一次狗血都不少。”

  她看向马丁,问道:“我发现了,从哈维-韦恩斯坦开始,都喜欢用贬低竞争对手的手段。”

  伊丽莎白点点头:“吹捧自己的同时,还要打压对手。”

  “其实这次与去年本质上没有区别,核心还是比烂。”马丁简单的说了一下:“一部电影作品,比如说去年的《火星救援》和今年的《逃离德黑兰》,质量都不错,但绝对做不到碾压其他竞争对手,影片做到这种程度,想要再提高自身,太难了。”

  莉莉赞同:“就像我的雕刻,从1到90不算难,但90以上每进一步,不止自己要有天赋,付出大量时间练习,还要资金上的巨额投入,难得要死。”

  伊丽莎白故意冲莉莉翻了个白眼:“你是在自夸吗?”

  马丁继续刚才的话题:“想要提高自身,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可能付出10,收获都不到1。但贬低竞争对手,就容易太多了,尤其奥斯卡竞争上,投入低见效快。”

  伊丽莎白抓住了关键点:“只要对手比我们烂,我们就能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他们!”

  马丁打了个响指:“所以,我们一边辟谣,一边让对手变得比我们更烂。”

  用谎言去反驳对手翻出来的事实,也很有意思。

  ……

  电影学院是一个很老很保守很缓慢的民间组织,其主要成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做事按部就班,效率非常一般,讲究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