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家丁 第715章

作者:紫微

  解三甲不想纠缠这件丢脸的事情了,怼燕七太难,还是从国平人这四个老家伙身上找存在感吧。

  他指着这四个奇装异服的人,向国平人、唐不凡、陈桥、赵宏问道:“你们老眼昏花,量你们也不知道这四人的来历。看在你们一把年纪的份上,也罢,我来给你们做个介绍吧。”

  他指着那位安南国的男子,盯着不爱言语的赵宏望去:“你啊,下棋吓傻了,竟然有眼无珠,不认得此人。”

  赵宏眯着眼睛,看向那名安南人:“你是……”

  解三甲呵呵一笑:“这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打住,你给我打住。”

  燕七突然窜出来:“解解元,这句话是我的版权,你引用这句话,问过我了吗?我允许了吗?你想拽词,自己原创,何必引用我的话?”

  “你……”

  解三甲这个尴尬啊。

  他强自忍下这口气,再也不敢卖官司,望着赵宏,一脸狞笑:“告诉你吧,这位就是安南棋王——赖大兄。”

  “什么?”

  赵宏闻言,瞪大了眼睛,望向那个安南人:“你就是安南第一棋王赖大兄?称霸安南十年之久的赖大兄?”

  赖大兄一脸桀骜:“不错,我就是赖大兄。在我眼里,大华象棋已经势微,安南棋界却是一片胜景。这一次,我就要在擂台之上,将你击败,一展安南风采。赵宏,我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击败你,让你知道,象棋是安南人的天下,与大华无关。”

  此言够狂!

  赵宏盯着赖大兄,一字一顿道:“很好,擂台之上,我必赢你。”

  解三甲不屑一笑:“赵宏,你一把年纪,脑筋不灵活,算度不精深,仅凭经验,如何是赖大兄的对手?赖大兄可是连续十年安南象棋擂主,更是百年难处的棋王天才。赵宏,这次你凶多吉少了。哈哈。”

  赵宏望着赖大兄,神情严肃。

  连燕七都看得出,赵宏遇上赖大兄做对手,的确有些紧张,更有如山一般的压力。

  解三甲轻蔑看着国平人:“你们不用幸灾乐祸,稍后,我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强敌来袭。”

  他逐一介绍:“这位东瀛贵客,便是东瀛第一书画大师——德川太三,这位,是高丽文坛新秀——朴太闲,而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突厥第一数术天才——猛格。”

  听到这些名字,国平人等人面面相觑,十分震惊。

  那些围观的才子佳人,也都被一个响亮的名字给惊到了。

  “我的天哪,没想到,这四个外国人竟然来头这么大。”

  “没错,德川太三是东瀛皇族御用画师,一画万金,有画龙画骨、入木三分的美誉啊。”

  “朴太闲也很厉害,高丽望族,文坛新贵,诗词双绝。”

  “猛格是突厥难得的高智商人才,听说,他发明了机械马,不用大马,就用机械的、铁器制作的马,可以移动,端的十分刁钻。”

  ……

  现在,场面一下子变得尖锐起来。

  国平人与朴太闲四目相对。

  唐不凡和德川太三眼神藏着犀利。

  陈桥和猛格更是眼眸通红。

  赵宏和赖大兄,也针尖对麦芒,眼神相杀了无数遍。

  解三甲无比得意:“国平人,现在你们知道怕了吧?我告诉你,这四位天才,可是我请过来的救星。有了他们的帮忙,你们的擂主之位还能保得住吗?哈哈,你们可别到老了,一世英名,付之东流啊。害怕了吧?恼火了吧,你们想求饶吗?不过,就算是想求饶,也来不及了。”

  国平人四人的确有些紧张,互相对望一眼,如临大敌。

  燕七呵呵一笑:“害怕?国老四人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害怕呢?”

  “高兴?”

  解三甲满脸戏谑:“此言从何说起?”

  燕七道:“堂堂外国精英,不研究他们本国的文化,却心念大华,钟情于大华文化,甚至于不远千里,参加博学鸿儒科的比试。”

  “这说明什么?这充分说明大华文化优越先进,包容宇内,辐射四海,更加说明不管是东瀛、安南,亦或者高丽、突厥,他们的文化,与大华相比,就是皮毛的关系,大华就是皮,他们的文化就是覆在皮上的毛,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大华文化如此兴盛,我们身为大华子民,难道不该高兴吗?”

  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国平人鼓掌叫好:“燕公子说的对极,一语道破了真谛。”

  唐不凡咧嘴大笑:“大华文化,源远流长,辐射四海,加持万方,众望所归。我,以生在大华为荣。”

  ……

  赖大兄、德川太三、朴太闲、猛格四人,本来十分兴奋,以为,凭借一番危险,轻易压制了住了国平人四位擂主的嚣张气焰。

  但哪里想到,燕七就像是站在他们头顶上,兜头一盆冰水浇下来,给他们来个来了个透心凉。

  如此高屋建瓴的批判,难受至极。

  想要反驳,难如登天。

  燕七这厮,永远站得比人高一个身位,干气猴。

  赖大兄四人望向解三甲,一副求助的眼神。

  解三甲满肚子窝火。

  看着我干.鸡.毛。

  好像我能怼过燕七似的。

  解三甲指了指国平人四人,又怒视燕七,咬咬牙,一字一顿:“等着,你们给我好好等着,咱们擂台上见,我定要给你们好看。”

  说完大话,带上赖大兄四人,拂袖而去。

第1108章 相当之圆滑

  燕七也要离开。

  国平人向燕七拱手:“燕公子请留步。”

  “国老先生还有何事?”

  “燕公子,你帮了我很大的忙,又和华翼姑娘救了我的性命,能否赏光,一同品茶呢?”

  燕七拱手:“求之不得。”

  ……

  一行人找了一处清净的茶馆,一边喝茶,一边畅聊。

  华翼又为国平人把脉,开了一个药方子,和秋香、双儿一起出去,为国平人抓药。

  不一会,药抓了回来。

  国平人将药吃下去,就觉得神清气爽,好了许多。

  再过一会,林若仙也赶过来,与国平人等人一一见礼。

  林若仙落落大方,举止得体,高贵中透着无与伦比的气质,倾国倾城的容貌洋溢着与生俱来的自信。

  檀口款款,用词精致,常有画龙点睛之效。

  口才,那是一顶一的棒。

  这样的贤内助一出场,就把国平人等人震慑到了。

  国平人感慨不已:“燕公子真是厉害。”

  燕七很臭屁的说:“没错,我的确厉害,近乎于完美。”

  国平人摇摇头:“我的意思是,你有这么多红颜知己与你相伴,最让人佩服的是:你的红颜知己个个多才!华翼姑娘医术通神,秋香姑娘书法超绝,双儿姑娘乃是江浙第一绣工,林小姐乃是经商奇才,让人佩服啊。”

  燕七开玩笑:“哎,她们也真是的,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不要,非要靠才华,真是那她们没办法。”

  国平人、唐不凡、陈桥、赵宏四人轰然大笑。

  秋香、华翼、双儿脸颊绯红,似桃花绽放。

  唐不凡打趣道:“当然,最有才情的,莫过于安晴小姐莫属啊。”

  燕七很得意:“那当然了,大华第一才女的名头,绝非浪得虚名。”

  聊了一会天,天色渐黑。

  燕七道:“国老先生,天色已晚,暂且告辞吧。”

  国平人也起身作揖:“燕公子先去忙,我们四人也刚刚抵达杭州不久,杭州府丞宁信大人也和我们约好了,晚上一起小酌。”

  燕七随口问道呢:“宁信是代表杭州官府为四位先生接风吗?”

  国平人摇摇头:“不是,只是代表个人,至于杭州官府的接风,万万是没有的。”

  “为何?”

  燕七一怔:“四位先生地位非凡,出自于皇家书院,更是文坛领袖。你们到了杭州,杭州官方岂不是应该隆重欢迎,大肆宣传?要知道,杭州之地,也是文化圣地啊。”

  国平人没有说话,欲言又止。

  刚巧,一位官员,带着几个差役,信步而出,向国平人四人作揖:“唐先生好,陈先生好,赵先生好,宁信来迟,还请见谅。”

  唐不凡、赵宏、陈桥起身相迎。

  唯独国平人却没有站起来。

  宁信见过了唐不凡三人,这才端端正正跪地,给国平人磕了三个响头:“宁信拜见恩师。”

  燕七恍然大悟:原来,宁信是国平人的门生啊。

  “快起来吧。”

  国平人看到宁信,好生打量了一番,一脸笑容:“刚说到你,你就到了,难不成,你生了一对顺风耳秒啊?哈哈,衙门的事情处理完了?可千万不要耽误工作。”

  “恩师在这里,我定要赶过来。恩师放心,所有的工作妥善处理过了,我心里牢记您的警示:做事任劳任怨,万万不能马虎。”

  “很好,很好啊。”

  国平人非常欣慰,看着宁信,一脸慈祥。

  宁信看了一圈,发现燕七在对面坐着。

  他愣了一下:“这位是……”

  国平人赶紧介绍:“宁信,这是大名鼎鼎的金陵燕公子。”

  燕七向宁信作揖:“宁府丞辛苦。”

  宁信上下打量燕七,大吃一惊,热情的迎过去:“真没想到,燕公子竟然如此年轻,您的大名,我早都熟知。”

  燕七笑问:“我不过是个小家丁,哪里会有名呢。充其量,也就是在金陵有点人气,此番,远来杭州,谁能认得我呢。”

  这厮,竟然破天荒的玩起了谦虚。

  宁信道:“燕公子此言诧异,你从一个小家丁,一路逆袭,成就王者之路,正是我辈的楷模和典范。我经常用燕公子的逆袭之路,勉励年轻人,也曾在杭州书院宣传过燕公子的伟大成绩。可以说,燕公子的事迹,激励了许多才子奋进呢。相当一部分才子也是被燕公子的逆袭所感动,奋发有为,钻心苦读呢。”

  燕七脸皮虽厚,针扎不进,但被宁信如此吹捧,也难得脸红一次,一脸促狭的笑容:“能为学子传递正能量,就是件好事。”

  这厮,说他胖,他就喘,谦虚这两个字刚刚进入他的脑海,还没有热乎,就在他的字典里抠了出去。

  不过,燕七还真对宁信刮目相看。

  能把自己夸得神乎其神,还句句属实,这样的人,绝对是个人才。

  看样子,国平人这个门生调教的不错。

  宁信和燕七套够了近乎,又小声说:“燕公子,其实,我们也算是老朋友呢。”

  燕七一愣,没有接话,不知道宁信这是何意。

  宁信小声说:“我和安天,可是一个被子睡觉的好友。”

  “哦!”

  燕七恍然大悟:“原来,你和小天是好基友?”

  日!

  怎么叫好基友呢,咱能不能把这个‘基’去掉?

  宁信一脸尴尬:“安天与我书信频繁,多次提及燕公子的大名,字里行间,对燕公子极为崇拜,今日,有幸与燕公子结识,真乃三生有幸。”

  燕七对宁信更加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