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家丁 第697章

作者:紫微

  燕七忽然一笑:“丁书令说得对啊,将贾德道押送京城审问,的确是最为妥善的办法呢。”

  赵青一愣:“燕公子,你……”

  燕七摇摇头,不让赵青说话,笑着说:“杨丞相可是一国之丞相,绝不会徇私舞弊,刑部审问案件,也极为专业,我觉得,押赴贾德道进京,极为明智。”

  丁书城闻言,大喜过望:“燕公子真乃明事理之人啊,既然你能想明白,想必赵巡抚也应该能够理解吧,是不是,赵巡抚?”

  赵青不知道燕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好表态。

  燕七用力点头:“巡抚大人比我们聪明多了,当然看得透其中的诀窍,自然也不会有意见的,是不是,巡抚大人?”

  既然燕七这么说了,赵青还装啥啊。

  “燕公子说的……说的极对。”

  赵青根本不知道燕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他对燕七从无怀疑,人家的智商,抠出来,比自己多二斤。

  等着吧,燕七必定伏有后招。

  丁书城大喜过望:“既然如此,就请赵巡抚速速将贾德道带出来,由我押赴京城受审吧。”

  赵青急了:“这……”

  燕七笑了笑:“丁书令急什么?先审案子啊,好多案子要审呢,审过了案子,收了工,再去提出贾德道不迟啊。要不然,百姓都来了,却不审案子,岂不是犯了众怒?真当巡抚大人的名声不值钱啊。”

  “这个……”丁书城还在犹豫。

  赵青哼了一声:“本官以治理安危,整顿民生为己任,岂能任人摆布?我现在哪里也不去,先审案子,其他一切事情,等着审完案子再说。”

  丁书城见赵青发火了,也不敢逼得太紧,不然赵青不配合,反而麻烦。

  事实上,他都没有想过,事情能办的这么顺利。

  丁书城心满意足的站在一边,美滋滋。

  这个差事办好了,回去之后,杨丞相必定给自己升官。

  到时候,就可以压制佟健一头了。

  爽!

  哈哈!

  赵青向燕七眨眨眼睛:“燕公子,先提审谁呢。”

  燕七道:“当然是陶东海了。”

  赵青一声怒喝:“来人,速将陶东海,陶平,陶安三人押上来。”

  不一会,陶东海,陶安,陶平全部押上高台,跪倒在地。

  丁书城倒是恢复了那份看热闹的心态。

  反正不是提审贾德道,赵青爱审问谁,就审问谁,关我毛事?

  燕七怒视陶东海:“陶东海,你涉及巨额诈骗,坑害百姓,荼毒相邻,切扰乱民生,掀起了饥饿狂潮,你可知罪?”

  陶东海被折腾的浑身是伤。

  但是,这厮是个老江湖,知道有些事情说了,就死翘翘了,再无回天之力,就硬挺着不说。

  他还是个硬骨头,倒真能挨住。

  捕快们也怕陶东海年纪大了,用刑过度,再把他弄死了,反而坏了大事。

  所以,很多刑法在陶东海身上,有所保留。

  陶东海恨恨的看着燕七:“你说什么?我听不懂,我就是个生意人,什么巨额诈骗,我却不知。”

  “很好!”

  燕七笑了笑,直接丢下陶东海不理,质问陶安,陶平:“陶东海巨额诈骗,荼毒相邻,鱼肉百姓,扰乱民生,此事,你们也是经手人吧。”

  陶平,陶安对望一眼,一起摇头:“不明白你说什么呢。”

  燕七笑了:“陶平,你是陶东海的儿子吧?”

  陶平道:“是!”

  燕七又看着陶安:“你是陶东山的儿子吧。”

  陶安颤颤巍巍:“是。”

  燕七微微一:“陶安,你中过举人,精通大华律法,也该知道主犯和从犯之间,轻重有别的道理吧?”

  陶安又惊又怕:“燕七,你……你什么意思?”

第1080章 分一口大黑锅

  燕七嘿嘿一笑,表情诡异。

  陶东海在一边听了,突然明白了什么,大叫起来:“陶安,你别听燕七的,你是我侄子,但在我眼里,胜似我儿,可别听燕七挑拨离间。”

  陶安唯唯诺诺,没有回应。

  燕七呵呵一笑:“什么挑拨离间啊,说实话算是挑拨离间吗?”

  燕七围着陶安来回的乱转,一脸笑容,十分玩味。

  陶安紧张起来:“燕七,你到底要干什么?你笑什么笑?你想说话就说话,别笑的这么吓人行吗?”

  燕七眨眨眼,吓唬够了陶安,这才掷地有声说道:“陶家为非作歹,操纵粮食价格,为了汲取暴利,鱼肉相邻,又放高利贷,套路贷,左手倒右手,愚弄百姓,诸多相邻家破人亡,甚至于易子而食。一切种种罪过,你可知道,这是多大的罪名?”

  陶安故作镇定:“这些事和我们陶家无关,你少吓唬我。”

  燕七道:“你不承认有用吗?无数的证据就在眼前,你们陶家可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刽子手,你们不承认,那这世上就没天理了,我可以这么说,如今,你们陶家人,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陶安吓得一激灵,心里绝望:“这么说,我死定了?”

  燕七嘿嘿一笑:“也不能这么说,虽然一定要动刀了,但是,这一刀砍在什么地方,这才是重点啊。”

  说到这里,他突然盯住了陶安惊慌失措的眼睛:“我现在审问陶家的案子,是给你们定罪吗?错,你们的罪名早就定完了,现在之所以审案,不过是给你们陶家分锅而已。”

  “嘿嘿,分锅,你懂吗?谁背的黑锅重,就在谁身上动刀,这个道理,你可懂得?”

  陶安一哆嗦:“分锅?懂,我懂了……”

  燕七气定神闲:“你懂了?呵呵,我看你不懂,你伯父陶东海,他是主谋,罪恶难逃,死路一条,他是必死的。但是,你不一样,你是他侄子啊,又不是他儿子,你还是举人呢,你有护身符啊。而且,你若是交代清楚,说清来龙去脉,算是立下大功,朝廷必有奖励。”

  “但是,如果你执迷不悟,脑子愚钝,一心拒不交代,包庇其他有罪之人,那最终,这把刀子就会悬在你的头上,咔嚓一下,一刀砍下去,让你人头落地。”

  陶安吓得高声尖叫:“不要!”

  燕七道:“你不要?但是你不配合啊,我现在给你机会,但你不中用啊,你还是听你伯父的,呵呵,你的性命攥在你的手中,但你却并不珍惜,这怪谁呢。”

  陶安听了燕七的话,吓得脸色如土,浑身筛糠。

  燕七的话,打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燕七指了指一边壮硕魁梧的刽子手,指了指那把鬼头刀,伸手做了个砍头的姿势:“看到没,这就是鬼头刀,一刀砍下去,你就死翘翘了。”

  陶安一哆嗦,尿了裤子。

  陶东海看出不妙,在一边大吼:“陶安,别听燕七的,他是在坑你,你不要当真。咱们陶家的人要团结,懂吗?要团结,捕风捉影的帽子,休想往陶家的头上扣。”

  陶安看着陶东海严厉的眼神,又闭上了嘴。

  陶东海的威望极高,说一不二。

  陶安这些年,看惯了陶东海的眼色,对陶东海有种与生俱来的惧怕,从心里,都会默默接受陶东海的指示。

  燕七撇撇嘴:“愚昧啊,无知啊,陶安,没想到你是个举人,竟然读书读傻了,完全不知道自救。真以为陶东海是在帮你?哼,要我说,他就是在坑你。”

  陶安望着燕七,内心慌乱的一B。

  燕七心里偷笑,连蒙带唬:“你伯父陶东海是个老油条,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无论招是不招,都罪大恶极,被砍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不容置辩。所以,陶东海很强硬,就是不招,明知死定了,还招什么?”

  “但是,你不一样啊,你有争取宽大的机会啊,你很年轻,很有才华,你会吟诗作赋,你会风花雪月。况且,你又不是主犯,而是从犯,从犯罪过相对较轻,而且,你还可以主动交代,立功赎罪,那罪过就更轻了。对不对?”

  陶安听了燕七的话,原本死寂的心里,萌生起生还的希望,双眼可怜巴巴的,充满了渴望。

  燕七继续诱导:“想一想,你这么年轻,却受了误导,替人受过,就这么白白的死了,岂不是可惜?”

  “陶安,你也是读书人,别看我和你不对付,但是,咱们其实没仇啊,只不过你姓陶,受了陶东海的蛊惑而已。其实,抛开了陶家这层关系,我们完全可以成为朋友啊。”

  陶安懵了:“我和你,成为……成为朋友?”

  “对呀!”

  燕七道:“咱们一没有杀父之仇,二没有夺妻之恨,并且,都是响当当的才子吧?咱们在一起,可以把酒言欢,吟诗作赋,甚至于,可以一起去逛青楼,猎美人。”

  陶安被燕七精彩纷呈的联想馋的直流口水:“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啊。”

  燕七话锋一转,唉声叹气:“但是,你不配合,拒不招供,就没办法了,律法就是律法,岂能不一视同仁?你不坦白,拒不交代,你的花样年华就被腰折了,什么美酒啊,佳人啊,财富啊,前程啊,都与你无关,从此,你只能做一个孤魂野鬼,游荡在酆都城……”

  “啊,不要!”

  陶安吓坏了,突然大吼起来,表情歇斯底里。

  陶东海见陶安失控了,担忧的很,挣扎着站起来大叫:“陶安,你别信燕七的,他很坏,信他的话,你将死无葬身之地,我不许你说话。”

  燕七一怒!

  砰!

  一脚飞出,踢中了陶东海的腿弯。

  噗通!

  陶东海应声跪倒。

  这一腿踢得狠了,陶东海吃痛不已,再也说不出话来。

  燕七指着陶东海,对陶安说:“你难道还要活在陶东海的淫威之下?真当他还是以前那个金陵首富吗?真当他还是曾经那个不可一世的陶大善人吗?狗屁,他就是狗屁,你若听他的话,你就是连狗屁都不如……”

第108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

  陶安心灵受到震荡,回眸看了看跪地挣扎不起的陶东海。

  陶东海无声的做着口型:“不要说啊。”

  陶安近乎于崩溃。

  燕七当机立断:“好啊,陶安,既然你还不招,不珍惜机会,就别怪大华律法无情了。巡抚大人,请把陶安带下去吧,一会,等着砍头。”

  赵青十分配合:“来人,将陶安带下去……”

  陶安吓死了。

  求生的本能,冲上脑海。

  陶安哇呀呀大叫:“不要,不要带我下去,我招,我招了,我全都招了……”

  陶东海脸色紫青,还要说话。

  燕七一脚飞出。

  砰!

  陶东海的下巴挂钩被踢掉了,想说话也不行。

  燕七让差役松开近乎于崩溃的陶安,严肃逼问:“说,陶家的粮食,从哪里运来的?”

  陶安道:“是德川一郎和手下那些东瀛武士抢来的。”

  燕七怒斥:“你能对你说的话负责吗?”

  陶安用力点头:“当然能了,德川一郎明着是东瀛商会的代表,实际上,他还是东瀛细作,手里的商人绝大多数都是东瀛武士。他们抢了粮食,无处销赃,就由我来销赃。”

  众人听了,破口大骂。

  “陶家真是恶贯满盈。”

  “陶大善人?我呸,真是讽刺啊。”

  ……

  燕七又问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德川一郎为何找你们陶家销赃?他为什么不找苏州邓家?为什么不找金陵宋家?邓家和宋家可都是售粮大户啊,他们的渠道比你们广啊,这不奇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