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家丁 第2170章

作者:紫微

  太子妃身子一个踉跄,站立不稳,倚靠在廊柱前,怔怔的望着燕七:“你你你……你到底是谁?你再……你再说一遍。”

  燕七摘下皮制面具,露出一张清澈朗逸的脸:“大华战王燕七,向太子妃问好,太子妃辛苦了。”

  “这……”

  太子妃确定听懂了燕七的话,脑子里乱糟糟的,涌进了一束绚烂的阳光,却又不敢相信。

  她身子支撑不住,颤颤巍巍扶着廊柱,呼吸急促,眉头紧蹙,声线颤栗:“你不是德王的人?你确定你是大华战王燕七?”

  燕七道:“我都把面具摘了,你还不相信吗?我伪装成鲁天的样子,才混的进来,真正的鲁天,却还在洪城享福呢。”

  太子妃使劲摇摇头:“这一幕,太过意外你,我委实不敢相信眼前一幕。”

  燕七微微一笑:“我理解太子妃的心境。换成是我,也未必相信这过于虚幻的一幕。不过,这是事实,我这有老皇帝的一封书信,你见了书信,就知道我是不是真的燕七。”

  太子妃激动无比:“父皇的书信?”

  “当然。”

  燕七将书信递给太子妃。

  太子妃一看信封上的字,潸然泪下:“这的确是父皇的字迹。”

  打开书信,看了一遍,失声哽咽,眼泪哽咽。

  但是,她憋着不敢出声,害怕引来外面的人主意。

  燕七道:“黎高已经被支开了,三两天不得回来,容妃为了自己的狗命,也不会接近。太子妃若想发泄情绪,只管大声哭出来,没有任何妨碍。”

  “哇……”

  太子妃看着书信,背靠廊柱,嚎啕大哭呢。

  鼻涕一把,泪一把。

  燕七见了,心情也很沉重。

  这些眼泪,代表了太子妃十年来承受的心酸和苦楚。

  这些苦楚,憋在心里,异常难受。

  若非今日找到了太子妃,太子妃依然要将满腹心事,藏于心底。

  纵有千言万语,也无可诉说。

  太子妃哭声许久,收拾心情,起身,整理凌乱的衣服,向燕七端庄回礼:大华太子妃天洛,拜见战王。今日能得见战王,如见青天。”

  说着话,眼泪汪汪。

  燕七当然知道太子妃的名字叫做天洛。

  此刻,见太子妃报上名字,说明她对自己放下了警戒之心。

  燕七道:“太子妃不必多礼。”

  太子妃毕竟非同寻常,定力极强。

  她强迫自己控制兴奋的心情,感慨道:“我本已绝望,十年来,大华杳无音信,我仅仅是靠着一股思乡之情苦苦坚持。这几天,是我人生当中最难熬的时刻,若是燕大人未曾找到我,恐怕,我也坚持不下去了。”

  燕七道:“吉人自有天相,太子妃贵气不凡,为大华忍辱负重,受尽委屈,苍天自当照应,焉能让太子妃郁郁而终?”

  太子妃满腹疑惑:“燕大人,您如何知道我还活着,更是如何知道我藏匿在皇宫之中的?这一切,太过玄幻了,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燕大人竟然真的找到我了。”

  燕七拿出曹春秋所绘制的那幅画:“我就是通过曹春秋曹阁老的这幅画,推测出了太子妃还活着。”

  太子妃接过画作,感慨不已:“这的确是曹丞相的画作,这幅画作,是曹丞相保护我逃亡的路上所绘。”

  “而且,曹丞相曾经说过,这幅画是一副画中画,表现看起来像是寻常之作,根本没有人能发现其中秘密,唯有天纵奇才,才能发现其中端倪。”

  燕七点点头:“这幅画的确是画中画,能看透这幅画中玄机的人万中无一。刚好,我有幸得见,参悟透了其中玄机。”

  太子妃敬佩的眸光在燕七身上来回打量:“我很担心,问过曹丞相,这幅画中画玄机隐匿的这么深,纵然这幅画被父王和夏明看到,也参悟不透,那不是没有任何意义吗?”

  燕七道:“曹阁老如何回应?”

第2931章 往事不寒而栗

  太子妃道:“曹丞相说:未虑胜,先虑败!先不论有没有人参悟透其中玄机,但是,一定要保证,此画中画的秘密、不能被九王和杨克等人发现,不然,这幅画不是求救的,而是送死的。”

  燕七道:“曹丞相做事严谨,称得上万无一失。”

  太子妃又道:“我当时已然绝望,一个小女子,虽然见过世面,但在危机重重之下,也慌的六神无主。曹丞相临阵不慌,鼓励我,虽然这幅画是画中画,参悟玄机的人万中无一,但是,大华人杰地灵,必有后起之秀,能发现其中秘密。”

  “今日,能与燕大人在安南皇宫相见,足见曹丞相所言不虚。”

  燕七感慨道:“曹丞相真乃一代人杰。”

  太子妃道:“燕大人匡扶大华,万里寻亲,称得上人中之仙。”

  燕七道:“若是没有曹丞相的高瞻远瞩,我纵然万里寻亲,却依然会一无所获。曹丞相之智,称得上高瞻远瞩。”

  太子妃向燕七拂礼:“无论是曹丞相,亦或者燕大人,都是大华的青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是你们给了天洛第二次生命,天洛感激不尽。”

  燕七铿锵道:“无需感激,一切,都是为了大华。”

  太子妃咬紧了粉唇,虽然毁容的脸并不美丽,但一双美眸却气质绝伦:“燕大人说得好,一切,为了大华。”

  太子妃由惊吓到惊喜,也就在一瞬之间。

  但是,她却恍如隔世。

  燕七为她沏茶。

  品了几口香茗,太子妃方才从极度的兴奋中回过神来。

  燕七有满肚子疑惑:“太子妃,当年洪城之战,太子和曹阁老明明占据了先机,为何突然溃败?以至于太子战死于洪城?时至今日,仍旧是个迷,请太子妃为我解惑。”

  太子妃叹了口气,眸光中,充斥着无尽的恨意:“太子之死,全都是九王、杨克、张勇武所为。这三个狼狈为奸的狗东西,就是杀害太子的罪魁祸首。”

  燕七眸光严肃:“请太子妃细细道来。”

  太子妃道:“当年,安南德王野心膨胀,侵略我苗疆土地,伤害我大华子民。而且,安南德王和突厥右贤王夜格是联动的。夜格攻击大华北疆,拖住了战神冷万山的大军,安南德王趁着大华无暇南下,便野心勃勃,大肆屠戮苗疆百姓,要将苗疆抢去。”

  “曹丞相和太子心里明白,此乃生死之战,岂容马虎?太子和曹丞相便向皇上力荐,要亲自帅兵,赶赴南疆,与德王一绝生死。”

  “皇上很佩服太子的勇气和睿智,但太子手下只有五万亲卫兵,如何能抵挡德王二十万大军?所以,皇上犯了难。没想到,九王竟然出面了。”

  燕七道:“九王说了什么?”

  太子妃道:“九王说他早就吩咐张勇武募集了十万府兵,并且变卖王府宅院,筹集了粮草,可以随时供太子差遣。”

  燕七蹙眉:“九王这是故意要将太子送去洪城啊,这厮果然心思歹毒。”

  太子妃道:“当时,哪里有想那么多?无论是皇上、曹丞相,亦或者太子,都对九王的雪中送炭怀中感激之情。朝野上下,对九王赞叹有加,称他为一代贤王。”

  燕七冷笑:“换成是我,在当时的局面下,恐怕也会对九王竖起大拇指。这一招,真是高明!”

  太子妃又道:“张勇武率领十万大军,与太子五万大军合为一体,九王甚至于让张勇武交出了兵权,全权听候太子吩咐。九王所做的一切,不可谓不忠心。”

  “抵达洪城之后,太子指挥有方,张勇武也骁勇善战,在曹春秋定下的大略下,将德王打的狼狈而退,逃出洪城。大华收复失地,将洪城抢了回来。不过,接下来,事情出现了变化。”

  燕七问:“九王要搞事了。”

  太子妃道:“九王的确是要搞事了,不过,当是并不能这么想,唯有复盘之后,方能知道九王有多么的卑劣狠辣。”

  燕七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太子妃道:“张勇武提出,宜将乘勇追穷寇。要抢在德王逃回河郡之前,他加速行军,赶到河郡,攻克安南首府,让安南彻底俯首称臣,一举解决安南之患。”

  燕七蹙眉:“我认为这个战略太过冒险,以当时大华腹背受敌的国力,根本就不能支撑这一战略。我认为,曹丞相并不会同意。”

  太子妃惊诧的看了燕七一眼:“燕大人果然与曹丞相战略相同。曹丞相听了张勇武的计划,沉思片刻,否认了这个计划,曹丞相认为,太子若是冒然攻入河郡,孤军深入,危险重重,不宜冒险。”

  “可是,张勇武却说,要太子留守洪城,他率领十万大军,偷袭河郡,并且言之凿凿,不破安南,决不收兵。”

  “太子闻听张勇武的话,感动不已,并称张勇武乃是精忠报国的大将军。”

  燕七蹙眉:“张勇武要发兵河郡,曹丞相会同意吗?我认为曹丞相并不会同意。因为,一共才十五万大军,兵源甚少,怎么可能继续拆分呢?”

  太子妃惊诧的看着燕七:“燕大人说对了,曹丞相与燕大人是一般想法,认为兵源甚少,分兵两路,容易被各个击破。这个计划,被曹丞相给否认了。”

  燕七道:“后来,又如何?”

  太子妃:“可是,就在当晚,张勇武竟然留下一封血书,带领九王那十万府兵,连夜杀向河郡。并且立下军令状,若是不破河郡,愿意提头来见。”

  太子妃道:“曹丞相想要阻止,却来不及,毕竟,这十万府兵是九王的人,从将领到兵卒,都听九王的。张勇武带着十万大军赶赴河郡,谁也阻挡不了,也来不及阻挡。”

  燕七道:“曹丞相得知张勇武分兵十万的消息,又如何布局的?”

  太子妃道:“曹丞相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太子率领余下的五万亲卫兵撤离苗疆。”

  燕七攥紧了拳头:“曹阁老战略布局太英明了。洪城虽然拿下,但太子只剩下五万兵马,洪城周围几所城池守卫不稳,细作、间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被偷袭,如何脱身?哪来的援兵?”

  太子妃哀叹一声:“可惜啊,在这最关键的一件事上,太子却没有听从曹丞相的战略,做了糊涂事。”

第2932章 国士也

  燕七幽幽叹息:“太子一定是心忧国家,试图一劳永逸吧?太子是储君,心忧天下,爱戴百姓,此乃明君也。但是,九王偏偏就利用了太子的忧国忧民之心,设下了无法拒绝的连环陷阱。”

  太子妃眼眸中泪水连连:“燕大人此言极对,太子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心怀百姓,一心复兴大华,不忍百姓受苦。”

  “太子想的很长远,一旦他撤出了洪城,那洪城必然会被德王的散兵游勇重新占据。洪城落入德王之手,百姓必然惨遭祸害,这种局面,如何能忍?”

  “所以,太子不听曹丞相的大略,坚持要守住洪城,为洪城百姓保驾护航。”

  “曹丞相劝说太子,如此做法十分凶险。”

  “太子却说,没有什么凶险的,纵然遇到危机,完全可以给张勇武发军报,张勇武赶回来驰援,哪有半点危机。”

  燕七叹了口气:“太子太过于相信张勇武了,不过,也难怪太子相信张勇武,那时的张勇武,根本没有露出爪牙,张勇武所做所为的一切,当然没人怀疑。”

  太子妃泪眼阑干:“但是,局面转换太过迅速,太子坚守洪城,却遭遇了重大危机。围攻洪城的根本不是散兵游勇,而是德王亲自率领的二十万精锐大军。”

  “太子手下只有五万大军,大部分粮草,以及重兵器都被张勇武带走了,如何抵挡德王二十万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大军?”

  燕七蹙眉:“德王名义上逃回安南,却又奇迹般杀回洪城,时机把握的刚刚好,情报系统如此精准,那说明什么?这恰恰说明,德王与张勇武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交易。”

  太子妃道:“燕大人与曹丞相推断相同,当德王率领二十万精锐围剿洪城之时,曹丞相心灰意冷,立刻意识到了,张勇武与德王之间,有着阴暗的交易。不然,德王铩羽而归,怎么突然杀回了洪城?这么大的行军变化,张勇武为何没有发现?”

  “太子依然不相信张勇武会与德王有暗中交易,急忙给张勇武飞鸽传书。可是,连着飞鸽十二封书信,张勇武却音信全无。”

  “直到此刻,太子才幡然醒悟,张勇武果然与德王暗中做了交易。交易便是张勇武率领大军假装围攻河郡,德王来个恶狼回头,撕咬太子。”

  “但是,后知后觉,已然晚矣。”

  燕七听了,也觉得惊险至极:“如此精密的筹划,堪称天衣无缝,唯有九王,方才能设计出这般没有漏洞的毒计。九王这厮,当真狠辣,为了杀掉太子,无所不用其极。”

  太子妃擦拭泪痕,哽咽道:“太子知道中计,但却无计可施,期间,几次突围,都被德王大军逼退。”

  “终于,在坚守二十三天之后,粮草断绝,弓箭耗尽,德王大军疯狂涌入。”

  “太子立于城墙之上,剑指苍天,以死殉国。”

  说到这里,太子妃再也说不下去,失声哽咽。

  燕七感同身受,心情复杂,心口宛如压了一块巨石,沉重的无法呼吸。

  许久!

  太子妃极力控制悲伤之情,接着说道:“我见太子以身殉国,万分绝望,也想要跳下城墙,追随太子。”

  “可是,曹丞相阻拦我。当时,我怀有身孕,不过月余,唯有太子和曹丞相,还有随行军医知晓,其他人一概不知。”

  “曹丞相对我说,当为太子留后,并要我好好活着,他日有一线生机,当诛杀九王,为太子报仇。”

  “我虽然悲痛万分,但想到腹中有太子骨血,只好强忍悲痛,寻求一线生机,日后,好为太子报仇血痕。”

  燕七问:“接下来,你们是如何操作的?”

  太子妃道:“曹丞相组织敢死大军,为我们开路,又派出属下易容,佯装成我和曹丞相的样子,冲出城门,与德王决一死战。实际上,我和曹丞相,却从地洞中逃亡。”

  “逃亡十几天,追兵不断追杀我们。”

  “这期间,曹丞相找了一个侍女,装扮成我的样子,跳下悬崖。”

  “不过,追兵依旧追杀曹丞相。”

  “曹丞相对我说,这些人不抓到他,绝不会善罢甘休,唯有他一死了之,方能让这些大军死心,我才可以有机会苟且偷生。”

  燕七道:“所以,曹丞相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