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入侵:我编造了聊斋 第136章

作者:勇敢山宝不怕困难

  她刚刚在干嘛??

  她想杀人?!!!

  这是夜游神......沦陷的关键吗?!

第214章 审判号

  入梦的远远不只有病床上的这七名入梦者,还有城市里更多不经意睡着的人。

  夜晚实在太长了。

  人们在白天都要睡觉休息,更何况是这极其漫长的夜?

  越来越多的“小打盹”出现,尽管对于城市而言属于九牛一毛,但对于一间小小的医院,已然超支。

  “600人了......”

  凌晨4点,过往人类的作息习惯在约束着地城人类,集体犯困打盹的时间到了,尽管政府百般叮嘱,推出各种办法制止人们睡觉,可总有站着便能睡着的人。

  人数极具的增加,给并不乐观的局势添上了一抹黑暗。

  罗刹邦便是最瞩目的例子,现在的青万已然沦陷,天空悬浮着硕大的眼睛,盯着城市里的一举一动,让每个不是信徒的人,立刻睡着。

  被夜游神发现还是好事,若是被信徒发现,那就是直接爆炸的下场。

  地城将这只眼睛,形象的称为“夜游眼”。

  青万出现夜游眼的速度很快,看起来应该与青万沦陷的速度有关,再进一步推测,有可能与天黑的速度,还有患者的数量有关联。

  这个推论不难得出,只是需要证实,倘若真是如此,那会是很可能的现象。

  患者的数量是不断积累的,一朝没有治病的手段,那么夜游之眼这种城市级的危难,便迟早要来。

  但现在也只能观望,用土办法解决。

  “糟糕,不好了!!!”

  又是一个坏消息传来,阿拉巴耶耶沦陷了。

  又是罗刹邦的一座古城......出现了巨大的夜游眼,致睡了整座城市的人。

  而现在,仅仅还只是第三天的夜晚......

  发展过于迅速了。

  这是在挑战人类的应对能力了。

  很显然,罗刹邦占了人多的缺陷,而且医疗措施落后,医疗手段匮乏,又无经验可言,所以崩塌的才会这么快。

  但地城也快了......

  能感受到,事态在变得严厉。

  也就这几天,地城就有可能出现夜游眼了吧。

  除去罗刹邦又一城市沦陷的消息,通过实时观察罗刹邦,大家也都有了新的进展。

  “吴督察,这是由在青万周边城市传回来的线报。”

  网络一线牵,大量的资料通过网络传递,厉鬼的事情一将公布,就被提上了首位,所有的人都盯着夜游神事件,看着事情的发展方向。

  此刻,从青万传回来的信息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醒过来了。

  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醒过来的这些人不正常。

  举止怪异,对身边睡着的人视而不见。

  苏醒之后的人,依旧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朝九晚五,日落而作,似乎和正常世界的普通人没太大差别,可这就是最诡异的事情。

  看来,这就是夜游神出现后,城市的后期发展了。

  这些人依旧要维持城市正常的生气,做着和以前并无不同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能在黑暗中生存,并且对信徒之外的人满是杀意。

  如果没有人解救他们,他们将一辈子活在欺骗之中。

  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吗?

  希望他们不知道吧。

  而此刻,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被聚焦到夜游神以及其他厉鬼事件的时候......

  古筝计划,也在酝酿当中。

  ......

  这次与会的有更多的外国军人,而且都穿上了军装。在人类历史上,全世界的武装力量第一次面对共同的敌人。

  实际上,这一次会议也邀请了陈威,但陈威并没有来,一来是因为自己身体的状况不行,二来,他清楚的知道事情一定会落地,没必要增加自己的关注度。

  而汪淼和大史,肩负着陈威沉重的希望,来到了现场。

  他们同时知道三体与厉鬼的事情,自然知道事情怎么把控。

  当然......他们彼此不知道自己是陈威的线人。

  “警员们,这次与会的所有人,对目前形势都有了基本的了解,用大史的话说,信息对等了。”

  “接下来的事件,就暂时只论三体事件。”

  “人类与外星侵略者的战争已经开始,虽然在四个半世纪后,我们的子孙才会真正面对来自异星的三体人侵者,我们现在与之作战的仍是人类;但从本质上讲,这些人类的背叛者也可以看成来自地球文明之外的敌人,我们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敌人。下一步的作战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夺取‘审判日’号上被截留的三体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人类文明的存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还没有惊动‘审判日’号,这艘巨轮目前仍以合法的身份行驶在大西洋上,它已向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提出申请,将于四天后通过运河。这是我们采取行动的一次绝好的机会,随着形势的发展,很可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现在,全球的各个作战中心都在制定行动方案,这些方案将由总部在十小时之内选择并确定一个。我们这次会议的任务,就是讨论行动方案,最后确定一至三个最可行的上报总部。各位,时间很紧,我们必须以最高效率工作。”

  “请注意,所有方案都要确保一点:保证‘审判日’号上三体信息的安全并夺取得它。‘审判日’号是由油轮改装的,船体上层和内部都增加了复杂的结构,据说即使是船员,在进人不常去的区域时也要凭借地图认路,我们对其结构的了解就更少了。目前,我们甚至不知道‘审判日’号计算机中心的确切位置,也不知道被截留的三体信息是否存贮于计算机中心的服务器上、有几个备份。我们要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全面占领和控制‘审判日’号,这中间最困难的,就是在攻击行动中避免敌人删除三体信息。删除这些信息极其容易,敌人在紧急时刻不太可能进行常规删除,因为以目前的技术很容易恢复,但只需对服务器硬盘或其他存贮装置打上一梭子,一切就都完了,这前后在十秒钟内就能完成。而我们,必须在行动被觉察前十秒之内,使存贮装置附近的敌人失去行动能力。由于存贮装置的位置不明,备份数量也不清楚,所以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在被目标觉察之前,消灭‘审判日’号上的全部敌人,同时又不能对其内部的其他设施,特别是计算机设备造成重大损坏。因此,这次任务十分困难,有人甚至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

第215章 古筝计划

  讨论正在激烈的进行,但显然没有这么顺利。

  “中子辐射不能瞬间致死,中子弹攻击后,船里敌人剩下的时间够开一次我们这样的会了。”

  一名俄邦的军官否定掉中子弹轰击船只的计划,让会议再次陷入僵持。

  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震荡炸弹和次声波,球状闪电,中子弹,这些方案一一被否决,统统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无法达到保存信息,阻止反抗等要求,而这几乎是能想到的所有办法。

  面对一艘巨大的船舰,还有如此多的限制,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讨论到这,大史实在忍不住了,他的痞气再次泄露,翘着二郎腿点着烟,说道:

  “我说过剩下的方案就是扯淡了,结果硬是扯这么长了,时间紧迫啊!”

  翻译官尽职的翻译,而斯坦顿听后,顿时怒火丛生。

  “这个警察有什么资格这么对我们讲话?”

  否认他们刚刚的努力,这岂不是打他们的脸吗?

  “你的资格呢?”大史反问。

  “斯坦顿上校是资深的特种作战专家。”

  一名北约军官说。

  “够了大史!”常伟思拍拍桌子说,“不要扯远了,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方案。”

  “我看没必要在这个警察身上浪费时间。”斯坦顿上校轻蔑地说,同时开始点雪茄。

  没等译员翻译,大史就跳起来说:“警察?我两次听出这个词了,咋的,看不起警察?要说甩一堆炸弹把那大船炸成碎末,那你们军人行;但要是从里面完好地取出什么东西,别看你肩上扛着几颗星,还不如小偷儿。这种事儿,要出邪招,绝对的邪招!这个,你们远比不上罪犯,他们是出邪招的大师!知道那招儿能邪到什么程度?我办过一个盗窃案,罪犯能把行驶中的列车中间的一节车厢偷了,前后的其余部分又完好地接起来开到终点站,用的工具只是一根钢丝绳和几只铁钩子。这才是特种作战专家!而像我这样儿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重案刑警,受到了他们最好的培养和教育。”

  “说你的方案,否则就不要再发言了!”常伟思指着大史说。

  打断了两人没有意义的争执,但这也达成了史强的目的。

  他就是想要掌握话语权,说出自己的方案。

  只有这样,他一个警察才有发言权。

  史强拿起一支笔,在桌面上画了两条弯曲的平行线,“这是运河,”又拿起烟灰缸放到两条线之间,“这是‘审判日’号。”然后,他擦身越过桌面,一把扯下了斯坦顿上校刚点燃的雪茄。

  “我不能容忍这个白痴了!”上校站起来大叫。

  “史强,出去。”常伟思厉声说。

  “等我说完,就一分钟。”大史说着,向斯坦顿伸出另一只手。

  “什么?”上校不解地问。

  “再给我一支。”

  斯坦顿犹豫了一下,从一个精致的木盒中又拿出一支雪茄递给史强,后者将第一支雪茄冒烟的一头按到桌面上,使它竖立在桌子上画的巴拿马运河岸边,将另一支的一头弄平,立到“运河”的另一边。

  “在运河两岸立两根柱子,柱子之间平行地扯上许多细丝,间距半米左右,这些细丝是汪教授他们制造出来的那种叫‘飞刃’的纳米材料。”

  史强说完,站在那里等了几秒钟,举起双手对着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人们说:“完了,就这些。”说完转身走出了会场。

  空气凝固了,所有人像石化般一动不动,连周围电脑的嗡嗡声似乎都变得小心翼翼。不知过了多久,才有人怯生生地打破沉寂:

  “江教授,‘飞刃’是丝状的吗?”

  汪淼点点头,“用我们现有的分子建筑技术,只能生产出丝状的材料,粗细大约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这些史警官会前向我了解过。”

  “现有的数量够吗?”

  “运河有多宽?船的高度?”

  “运河最窄处一百五十米,‘审判日’号高三十一米,吃水八米左右。”

  汪森盯着桌上的雪茄,粗略计算了一下,“基本上够吧。”

  又是一阵漫长的沉默,与会者都在试图使自己从震惊中恢复过来。

  “如果存贮三体信息的设备,硬盘光盘之类的,也被切割呢?”有人问。

  “几率不大吧。”

  “被切割也问题不大,”一名计算机专家说,“那种细丝极其锋利,切口一定很齐,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硬盘光盘,还是集成电路存贮体,其中的信息绝大部分都可以恢复。”

  “还有别的更可行的方案吗?”常伟恩看看会场,没人说话,“好,下面就集中讨论这个方案,开始研究细节吧。”

  一直沉默的斯坦顿上校站了起来,“我去叫警官回来。”

  常伟思挥挥手示意他坐下,然后喊了一声:“大史!”史强走了进来,带着那一脸坏笑看了看众人,拿起桌上“运河”边上的两支雪茄,把点过的塞到嘴里,另一支揣进口袋。

  从材料上讨论,方案是有执行的可能的。

  还有最后的顾及。

  大史吐出一口烟,说道:“倘若实施这个计划,得想法让那船白天过运河。”

  “为什么?”

  “夜里船上的人睡觉啊,都是躺着的,五十厘米的空当太大了,白天他们就是坐着或蹲着,也够了。”

  “这样才能够,将这些叛徒都给分成几瓣。

  响起了零星的几声笑,重压下的人们感到了一丝带着血腥味的轻松。

  “你真是个魔鬼。”一位联合国女官员对大史说。

  大史抽着烟,没有接这女官员的话。

  方案在众人的会议中不断完善,补充各种细节。

  同时,他们还给这次行动取了一个象形意义上的名称。

  叫做——

  古筝计划。

第216章 新时代

  四天后,巴拿马运河盖拉德水道。

  汪森和斯坦顿上校坐在半山坡一座凉亭的躺椅上,两人都穿着宽大的花衬衣,大草帽扔在一边,看上去就是两个普通的游客。在这个位置,下面的运河尽收眼底。

  就在他们下方的运河两岸上,分别平放着两根二十四米长的钢柱,五十根一百六十米的超强度纳米丝已经按约零点五米的间距连接在两根钢柱上,只是每根纳米丝靠右岸的一端还连接了一段普通钢丝,这可以使纳米丝随着系在上面的坠物沉入河底,这样做是为了让其他的船只通过。

  好在运河上的运输并不像汪森想象的那么繁忙,平均每天只有四十艘左右的大型船舶通过。两根钢柱的一端都与活动铰结相连,只有等待“审判日”号前面的最后一艘船通过,才能拉回普通钢丝,把纳米丝在右岸钢柱上做最后固定,然后钢柱才能立起来。行动的代号是“古筝”,这是很自然的联想,而纳米丝构成的切割网则被称为“琴”。

  一小时前,“审判日”号已由加通湖驶人盖拉德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