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球吧!教练 第969章

作者:陈爱庭

  前锋:伊涅斯塔、托雷斯和大卫·席尔瓦。

  当所有人看到西班牙的这套首发阵容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震惊。

  杨浩彻底打散了中场配置。

  哈维·马丁内斯虽然也叫哈维,但他跟巴萨的哈维可完全不同啊。

  如果说,之前在右路表现出色的小将卡瓦哈尔被皮克顶替,拉莫斯重新回到右边路,这是出于防守C罗和内马尔的稳妥考虑,那哈维为什么坐在替补席?

  哈维·马丁内斯为什么首发?

  带着种种的疑惑,这场举世瞩目的焦点战正式拉开帷幕。

  ……

  斯科拉里作为世界杯冠军教练,绝不是浪得虚名。

  过去这些年,他又一直都在欧洲执教,对西班牙足球并不陌生。

  这场比赛他采取了4231打法,保利尼奥和古斯塔沃的双后腰,就是最好的证明。

  比赛开始之后,巴西队采取了一种非常凶狠的高位逼抢战术。

  在凶狠之余,他们又带有无数拉丁美洲风格的小动作,扰得西班牙球员是不胜其烦。

  例如巴西球员保利尼奥对大卫·席尔瓦的犯规。

  大卫·席尔瓦在肋部带球推进,保利尼奥冲过去防守,先是用力踢出一脚,也确实是奔着球去的,但在大卫·席尔瓦已经抢先一步护住球时,保利尼奥没有收脚,而是直接一脚踢在了大卫·席尔瓦的小腿肚上。

  这一脚肯定很疼,但大卫·席尔瓦没有倒地。

  因为他不想错过这次的进球机会。

  保利尼奥呢?

  眼看着没拦住大卫·席尔瓦,一咬牙,再追上去,直接一个剪刀脚,将大卫·席尔瓦连人带球“剪”倒在了大禁区外围。

  主裁判这才鸣哨,判罚犯规,给了一张黄牌。

  严格意义上来说,保利尼奥的第一脚就属于很脏的防守小动作。

  如果大卫·席尔瓦要去较真,或者主裁判鸣哨,他一定会非常委屈地辩解,自己不是故意的,是收不住脚。

  可除了保利尼奥自己,谁能知道他是收不住?还是故意的?

  至于说第二脚,那意图就更加明显了。

  整场比赛,在巴西球员里面,尤其是古斯塔沃、保利尼奥和胡尔克等球员,基本都是这样。

  而其他一些球员的动作或许没这么脏,但干扰性的小动作也绝对不少。

  双后腰的存在,确保巴西队的防守强度,也保证了巴西队的高位逼抢的硬度。

  内马尔说是左边锋,实际上他更靠近中路,位置也更靠后一些,更多是在支援老将卡卡,把左边路交出来给马塞洛。

  右边锋胡尔克也一样是如此,他不像内马尔技术细腻,个人能力强,他更多是以横冲直撞来压制西班牙的左路,甚至回撤得更深。

  保利尼奥、古斯塔沃和胡尔克,这就组成了巴西中场的钢铁丛林。

  只要西班牙的球一进入这块区域,立马就陷入了贴身肉搏战。

  而不用想都知道,西班牙球员在这种身体对抗当中,基本都是处在绝对劣势,再加上巴西人那无数的小动作,严重打乱了西班牙球员的传控球。

  种种针对性战术,再加上斯科拉里那一点都不巴西的欧式防守体系,真的让西班牙踢得非常不舒服。

  按照斯科拉里赛前的想法,通过这套战术,压制住了西班牙后,利用前场的阿德里亚诺做支点,内马尔、卡卡和胡尔克等人的后插上,打西班牙的快速反击。

  以巴西球员的技术和个人能力,这是非常有威胁的打法。

  可真正到了比赛里,斯科拉里惊讶地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如自己所预料的那样去发展。

  身高1米9,魁梧而又强壮的哈维·马丁内斯就像是一辆重型坦克,拦截在西班牙的中场。

  很多人对哈维·马丁内斯的印象是后腰,他在毕尔巴鄂竞技就是踢后腰成名的,后来让贝尔萨改造成了中卫,声名大噪。

  但这场比赛杨浩对他的使用非常特别。

  在三名中场球员里面,他的位置非但不是最靠后,反而是最靠前的。

  他几乎可以在中场不受限制地满场飞奔,无所顾忌地出击。

  哈维·阿隆索从旁协助,布斯克茨依旧是拖在中场最靠后位置,甚至时不时退到了后卫线。

  不仅如此,在巴西队主动压出来抢的时候,杨浩也让西班牙整体回撤,防守阵势收紧,这让巴西队的进攻也同样受到了影响。

  斯科拉里的排兵布阵确实非常有针对性,但杨浩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丝毫不让。

  巴西队缺乏中场组织球员,更多都是走快速通过中线的路线,甚至频频长传找阿德里亚诺或胡尔克。

  西班牙也同样不痴迷于控球,抢下球后就连续的一脚传递,将球转移到前场。

  哈维·阿隆索也是频频发动长传转移。

  球员速度不快?

  没事,我们传球准,而且有长传,有大范围转移。

  通过这种传球和大范围的左右拉扯,迫使巴西疲于奔命。

  所以,整个上半场踢成了0比0。

  双方几乎是把针对性战术做到了极致。

  下半场易边再战后,还是没有起色,还是继续僵持。

  比赛非常激烈,球员消耗是肉眼可见的。

  甚至,这样的对决已经没有半点优雅、从容可言,就像是两个角斗场里的角斗士,满是泥污,一心就想着要杀死对手。

  ……

  “真不愧是杨浩啊!”

  在巴西教练席前,斯科拉里不无感慨地摇头叹道。

  球迷们看到这场比赛,估计都会觉得,这场比赛是激烈有余,精彩不足。

  但作为球队的主教练,斯科拉里必须得承认,杨浩已经做到了一名主教练所能够做到的全部,尤其是在未雨绸缪方面。

  “在欧洲足坛有一句话,不要轻易打乱一套取胜的阵容。”助理教练弗拉维奥·特谢拉也很认同地点头。

  “杨浩能在西班牙势如破竹的时候,就提前做好准备,应对今天的这种局面,真的不简单!”

  斯科拉里点头,“但这也很不容易,毕竟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多走一步,而多走出来的这一步,往往都是比较激进,会带有巨大的争议。”

  “有多少主教练就是倒在这一步上?而只有像杨浩这个级别的主教练,才有这样的实力去走好这一步,这一点,连我都做不到。”斯科拉里说到最后,自己都苦笑了起来。

  为啥?

  看看目前巴西队的阵容就知道了。

  卡卡和阿德里亚诺这两名老将还在发挥着余热。

  这固然是因为他们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可反过来,也确实没有给其他球员腾出机会。

  斯科拉里转过头去,看了一眼西班牙教练席和替补席。

  哈维还坐在替补席上。

  还有半决赛替补上场后表现出色的伊斯科,西班牙队内速度最快的右边锋纳瓦斯。

  这些球员都是威胁。

  斯科拉里觉得,杨浩真的已经把西班牙目前所能够踢出来的阵容和实力,发挥到了极致。

  不管换了谁来,都做不到像杨浩这样。

  而斯科拉里自己也在掂量着巴西队替补阵容,奥斯卡、迭戈、费尔南多、卢卡斯·莫拉等球员,都是他手中的重要替补。

  谁上?

  ……

  进入60分钟,杨浩率先进行了第一次换人。

  哈维换下了哈维·阿隆索。

  中场配置变成了哈维搭档哈维·马丁内斯,布斯克茨依旧拖后。

  很显然,这次换人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中场的稳定性,不让球队的表现因为体能消耗而有所下滑,哈维·马丁内斯依旧位置靠前。

  这也是杨浩从前世得到的启发。

  在12/13赛季,拜仁拿下三冠王的时候,哈维·马丁内斯跟施魏因斯泰格组成的双后腰是关键,但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以为是哈维·马丁内斯拖后,施魏因斯泰格靠前。

  毕竟两人一攻一守嘛。

  可实际上呢?

  哈维·马丁内斯更加积极往前覆盖和上抢,这让他在比赛里,往往能给对手制造巨大的破坏力,尤其是踢巴萨的两回合比赛,效果尤其明显。

  杨浩在这场比赛的策略也差不多是如此。

  但这样还不足以保证球队能够稳操胜券。

  所以,杨浩还要再继续等。

  第70分钟,巴西队也率先做出了换人。

  中锋弗雷德换下了老将阿德里亚诺。

  这场比赛,阿德里亚诺被佩佩盯得没什么脾气,毕竟年纪摆在那里了。

  而仅仅5分钟后,斯科拉里率先做出第2次换人,用卢卡斯·莫拉换下了胡尔克。

  这就是一次加强边路进攻的信号。

  杨浩等的就是这次机会。

  因为这里是巴西的地盘!

  巴西队志在夺冠,他们的战术打法消耗更大,他们愿意把比赛拖进加时赛,甚至点球大战?

  杨浩马上就做出了第二次换人。

  但这次他没上伊斯科,而是换上了科克,用科克换下了哈维·马丁内斯。

  西班牙中场满功率输出了75分钟,以他的身高和体重,也差不多是接近体能极限了。

  继续待在球场上,技术动作会走形,失误在所难免。

  科克上去之后,西班牙的阵型也跟着做出了调整。

  布斯克茨依旧拖后,伊涅斯塔从左侧回到了中路,跟哈维搭档,组成了经典的哈白布中场。

  大卫·席尔瓦去到了左路,科克出任右边锋。

  但实际上,两人都靠近中路,而且相对比较靠近中场,保护肋部。

  科克攻守兼备,体能充沛的特点,在这时候就发挥出作用了。

  他既能跟中前场的队友形成传控球配合,又能快速前插参与进攻,后撤积极防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球队中场的平衡。

  而且,年轻球员,身强力壮,很有冲劲。

  双方都是两次换人,手头上都压着最后一个换人名额,在等待着比赛的走势。

  而就在比赛进行到第84分钟的时候,内马尔回撤接球时,被拉莫斯从身后抢断。

  巴西人倒在了地上,但主裁判并没有鸣哨,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防守。

  现场顿时嘘声震天。

  巴西球员立即投入反抢。

  拉莫斯将球传给了哈维。

  哈维背身停球,转身往左,像是要走中路,但实际上突然转了一圈,又转了回来,传球的空间也就在这一瞬间出现了。

  就看到转过来之后,哈维立马就送出了一记直传。

  刚刚替补上场的科克沿着右肋快速往前冲刺,抢在马塞洛之前,追上了哈维的直传,一脚就把球往前踢,自己又猛然加速追了上去。

  科克再大禁区前沿右侧再度追上球后,抢在蒂亚戈·席尔瓦之前,一脚斜传,将球传向了大禁区点球点左侧区域。

  大卫·路易斯被托雷斯带着往前,这时候正拼命回追,但怎么也没有球快。

  左肋的大卫·席尔瓦向来对肋部空间的嗅觉极其敏锐,早就在后点埋伏等着了。

上一篇:靖安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