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球吧!教练 第944章

作者:陈爱庭

  杨浩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初来乍到,执教马竞的时候,保罗·本托还是一名球员,效力于西甲的皇家奥维多。

  而当时奥维多的主教练是阿拉贡内斯,保罗·本托是当时阿拉贡内斯的主力中场。

  杨浩率领马竞保级的几场关键战里面,奥维多是其中之一。

  可谁能想到,时过境迁,已经12年过去了。

  过去这些年,很多主教练或公开或私下,到马竞的马哈达洪达去“进修”过。

  保罗·本托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执教里斯本竞技U19青年队之前,就曾经到马哈达洪达待了一段时间,当时还是阿拉贡内斯帮忙牵线搭桥的。

  所以,他跟杨浩也是十分熟悉。

  两人见了面,在场边一阵寒暄客套。

  从阵容实力来看,葡萄牙处在绝对下风。

  但这并不代表西班牙就稳操胜券了。

  决赛之所以是决赛,就在于它非常难以捉摸。

  实力强的球队,未必就能取胜。

  例如99年,实力更强的拜仁,在领先了那么长时间,最后关头不也被曼联逆转了?

  还有杨浩前世的05年……

  呃,算了,还是不要再提伊斯坦布尔奇迹了,不然安切洛蒂要杀人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决赛的考验不仅仅是实力。

  ……

  如何踢一场比赛,取决于主教练的心态。

  激进一点的话,那就采取攻击性打法,不管三七二十一,掐准对手的软肋和短板,集中兵力去打,总能够打出效果的。

  稳妥一点的战术就是先保护自己的短板,确保自己的软肋不会被对手所利用,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慢慢图谋对手。

  如果两支球队都是激进一些的心态,那最终比赛就变成了互殴,双方都掐着对手的软肋捅刀子,进球是不会少,比赛也会很精彩。

  但风险很大。

  如果两支球队都是稳妥型,那比赛会变得很激烈,但不会太好看。

  从本届欧洲杯的过程来看,保罗·本托执教下的葡萄牙明显属于稳妥型,主要是以防守反击为主,发挥出C罗和纳尼在边路上的威胁,以及速度上的优势。

  杨浩很清楚葡萄牙的战术,但这场比赛他也并不激进,也是采取相对比较稳妥点的打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班牙并没有发挥出杨浩最擅长的抢攻,而是开局求稳。

  不仅如此,在比赛里,西班牙把自己的防守线退到了本方半场,抢球区则是放在了中线到葡萄牙30米区域这一带。

  就算球员偶尔往前逼抢,都会很快退回来。

  这些都是来自杨浩的授意。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欧洲杯决赛。

  杨浩也有自己的顾虑。

  大热必死,主要还是心态问题。

  所有人都看好西班牙,但如果西班牙主动出击,甚至采取激进打法,很容易被善于防守反击的葡萄牙所利用。

  尤其是开场之后,杨浩无法保证球员的心态能稳得住。

  所以,他强调要稳。

  到了欧洲杯决赛,宁可牺牲场面,也要保证成绩。

  说穿了,西班牙的足球到底如何,之前的几场比赛都已经看得出来了。

  如果到了这种关键时刻,还是过于激进,被对手抓住机会,错失了冠军,那不就成无冕之王了?

  ……

  保罗·本托这场比赛的防守战术也非常有针对性。

  他们是防守反击,但也没有退得很靠后。

  葡萄牙最核心的武器就是C罗,再多一个右边锋的纳尼。

  这两名球员都是以速度见长。

  但,保罗·本托不愿意退得过于靠后,目的就是要确保球队抢下球后,C罗和纳尼有足够的空间去冲刺,但同时又不会距离西班牙的球门太远。

  所以,他们也是把防守布置在中线附近。

  这样一来,抢下球后,能打到身后,C罗和纳尼一个冲刺就能杀到西班牙的大禁区。

  与此同时,他们则是通过所有球员的积极投入围抢,对西班牙进行绞杀。

  例如上半场第10分钟,伊涅斯塔和大卫·席尔瓦在左肋完成了一次配合,小白传球,大卫·席尔瓦突入禁区左侧时,立马受到了3名防守球员的包夹。

  葡萄牙的阵型看起来像是433,实际上,由于纳尼很积极的回防,所以整体更像是442,而且还是中场菱形的442,让穆蒂尼奥重点去逼抢布斯克茨跟哈维·阿隆索。

  除了球员的专注、投入和围抢外,葡萄牙也采取了拉美风格那种,令人不胜其烦的极富侵略性的防守战术,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层出不穷,时不时就中断比赛。

  这一点,葡萄牙做得非常聪明。

  全世界都在说,西班牙的逼抢是其他球队学不来的。

  其他球队往往都是把兵力集中到某一侧,但集中之后,这边是强化了,另一边就难免被弱化,变成了弱势侧。

  但西班牙的防守最令人头疼的就是,他们集中强化了某一侧之后,另一侧也还是很强。

  看起来就像是没有弱势侧一样。

  但杨浩心里头很清楚,不是没有,而是被遮掩起来了。

  当西班牙集中兵力在某一侧时,在弱势侧,西班牙球员会选择放弃一些区域,优先确保权重更高的区域保持局部优势。

  所以当对手传球转移过来时,总感觉西班牙还是控制着弱势侧的优势。

  说穿了,只是局部优势而已。

  而葡萄牙现在的这套打法,放弃了控球,牺牲了进攻,集中兵力在防守。

  就算获得了进攻的机会,他们更多也是打反击。

  而在反击层面,他们也都不是很重视效率,球到了前场,有没有机会都先抡一脚。

  怎么说呢?

  这种打法就很C罗!

  可以说是滥射,是挥霍,但也未必不是一种策略。

  毕竟要打出有威胁的反击,就要投入兵力。

  前场投入了兵力,那中后场自然就被削弱了。

  一旦进攻没打成,被反击了,那就是威胁。

  保罗·本托就是采取这种打法,跟西班牙玩命地缠斗在了一起。

  而且,他们很成功地守住了西班牙的进攻和渗透。

  有趣的是,成功地防守导致西班牙在中场传球的失误增多,留给葡萄牙的反击机会也多。

  所以,在上半场,西班牙的控球率接近7成,可射门次数呢?

  两队射门次数是6次对5次。

  西班牙攻入对方禁区的次数是1次,葡萄牙是0。

  这效率看起来是不是很离谱?

  但这就是葡萄牙防守的成功。

  下半场易边再战后,葡萄牙还是坚持这种打法,继续这么干。

  就连瓜迪奥拉都看不下去了。

  “他们现在的打法,就像是扎根在泥潭里,自己没想过要出来,反而想方设法把他们给拉进去,逼着我们在泥潭里跟他们厮打!”

  杨浩听到瓜迪奥拉气苦的说法,觉得还很形象。

  “很正常,这是决赛!”杨浩提醒道。

  “我们今晚的肋部进攻不够。”利略则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杨浩点头。

  球员表现不好,这只是假象。

  真正的原因是,拉莫斯和阿尔巴都受到了C罗和纳尼的威胁。

  简单点说,两名边后卫都不大敢往前参与进攻,生怕被对手抓住机会。

  C罗和纳尼不管是速度、技术,还是个人能力,都是非常出色的。

  边后卫不敢轻易压上,前面的进攻又受到了对手的严密堵截,伊涅斯塔和大卫·席尔瓦就只能更多地跑到边路,负责拉开进攻宽度。

  如此一来,肋部进攻自然就不足。

  肋部进攻不强,葡萄牙的防守也就稳住了。

  说到底,战术就是一环扣这一环的。

  “要不要抓紧时间调整一下战术?”瓜迪奥拉问道。

  作为杨浩的得力助手,他可是比谁都清楚,杨浩手中藏着的武器,还有很多。

  可没想到,杨浩摇了摇头,“再等等,现在还不是时候。”

  ……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竟然都没有做出换人调整。

  比赛一直都是僵持着,谁都没能创造出很好的机会。

  葡萄牙这边没有太好的换人人选,板凳厚度要比西班牙差很多。

  替补席上能改变局势的球员,最多也就是夸雷斯马。

  反倒是西班牙。

  杨浩手中握着的,能改变比赛局势的武器有很多,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尤其是到了60分钟之后,迟迟没看到换人,球迷都显得有些着急了。

  但现场的解说员多少有点猜测道了杨浩的意图。

  “西班牙现在是在不停地消耗着葡萄牙球员的体能,等到葡萄牙球员的体能被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应该就是杨浩换人的最佳时机了。”

  “但这也是一场赌博。”

  “杨浩必须要对自己的球员有足够的把握和信心,才敢这么做。”

  第64分钟,葡萄牙右边后卫若昂·佩雷拉对拉边的托雷斯犯规,被黄牌警告。

  3分钟之后,哈维·阿隆索用一脚远射,威胁到了葡萄牙的球门。

  仅仅1分钟后,葡萄牙打出了一次快速反击,C罗传球,中锋阿尔梅达远射偏出。

  这时候,时间是第68分钟。

  杨浩转过头去,看了一眼教练席的罗卡,后者微微点了点头。

  两人配合多年,杨浩明白罗卡的意思。

  换人的时机差不多了。

  于是,杨浩转过头去,冲着利略点了点头,后者马上走向了替补席。

  整场比赛,西班牙的控球率始终保持在67%左右,葡萄牙只有在33%左右。

  也就是说,西班牙的控球时间接近葡萄牙的一倍。

  过少的控球,没有威胁的进攻,再加上高强度的防守压力,这些都让葡萄牙球员的体能消耗非常大,精神压力也是惊人。

  若昂·佩雷拉的黄牌是本场比赛葡萄牙的第3张黄牌。

  之前得牌的两名球员分别是左边后卫科恩特朗和右中卫布鲁诺·阿尔维斯。

上一篇:靖安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