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球吧!教练 第458章

作者:陈爱庭

  “我们目前伊斯科、科克都在这个梯队,哦,德赫亚也是。”

  “那行,具体你们去安排,这小子我很喜欢,盯着他点。”杨浩多说了一句。

  卡米内罗和门迪奥多对视了一眼,一副我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

  杨浩很喜欢这种类型的球员,从梅西到伊涅斯塔到大卫·席尔瓦和莫德里奇,都是这种技术型的球员,能力很强。

  但杨浩更多的是在想:没想到,阿扎尔这小子落到我手里了,该怎么调教他呢?

  前世,杨浩也挺喜欢这位扎球王的,对于他后来的陨落,有很多种说法。

  有的说是他个人原因,也有的说是伤病,还有的说是皇马队医的问题,天知道呢?

  很多时候,外面的球迷只能从一些透露出来的消息知道一点,阿扎尔当时也还没有出自传,杨浩自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这小子有点佛系,这可不行。

  来到我们马竞,耳濡目染之下,你不拼命,不内卷,不996,能行?

  马竞每年签下来的青训球员不多,也就是几十个,但每一个都要经过杨浩的确认过才行,甚至之后还要提交到卡尔德隆行政部那边去进一步确认,之后会由行政部去提交和办理各种手续,包括一些灰色的处理方式。

  现在国际足联对于这种跨国球员转会,追得还不是特别紧,但再过几年就比较麻烦了。

  “塞萨尔,你通知南美洲那边的球探,帮我把这3个人给我带过来。”

  杨浩递过去一张纸条,上面总共就写着仨名字,以及他们所在的球队,都是马竞球探系统里面有的。

  这就是有系统的好处。

  杨浩给出的说法是,自己在系统里四处看了一下,发现这几名球员挺有潜力的,感兴趣了。

  以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真要感兴趣,让球探找过来试训,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乌拉圭民族俱乐部的前锋路易斯·苏亚雷斯,18岁。”

  “乌拉圭塞罗竞技的中卫迭戈·戈丁,19岁。”

  “巴西弗卢米嫩塞的马塞洛,17岁。”

  塞萨尔·门迪奥多对杨浩选人的眼光还是非常信服的,既然杨浩说要看,那他马上就去办。

  苏亚雷斯和戈丁倒是好处理,毕竟都过年龄了,可这个马塞洛……

  “伱先考察一下,如果觉得合适,你做主,先签下,到年龄了再过来都行。”

  杨浩笑着对门迪奥多说道。

  现在的巴西年轻球员转会可是一个大麻烦,没到18岁,一个都别想出去。

  至于说马塞洛的表现,杨浩相信门迪奥多的眼光,绝不至于看走眼。

  这可是未来的世界顶级,甚至说,排名第一有争议,前三绝对无悬念的超强左边后卫。

  而且这小子跟阿尔维斯是一个路数,都是脚下技术非常出色的类型。

  杨浩现在就在有意识地打造阿尔维斯和梅西的右路组合,再来一条左路,那两条边路就妥了。

  ……

  按照惯例,球队集训首日,还是对媒体和球迷开放。

  过百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还有提前跟俱乐部登记申请了的球迷,都进入了马哈达洪达,他们看到马竞的球星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到了马哈达洪达。

  而且全都是开着奥迪。

  所有人都发现,不仅仅是夏季没有比赛任务的球员,就连踢了联合会杯决赛的卡卡和麦孔,都准时地回到俱乐部报到。

  老规矩,首日先去体检。

  这一下,谁自律,谁懈怠,一目了然。

  马竞在过去几年里,也鼓捣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折腾球员的处罚方式,这让到场的媒体记者和球迷们都看得津津有味。

  哪怕是大牌如托雷斯和德罗巴等人,都一样要受罚。

  训练气氛也是相当热烈。

  所有人都能轻易感受到马竞更衣室里的这种轻松氛围。

  新媒体工作组的人也同样在拍,回头剪辑之后会发到油土鳖等网站上去,跟全世界的球迷一起分享和互动。

  现在的马竞分区是油土鳖粉丝最多的分区,可以说是逛油土鳖必收藏关注的。

  之前还发了一条托雷斯给耐克拍的趣味广告,和一条卡卡为阿迪达斯拍的趣味广告,都在油土鳖上爆了,引起了几十万名球迷和粉丝的转发和热议。

  今年夏季,马竞要到美国去踢西班牙超级杯,所以在网络上的预热也是特别加大力度。

  在训练之前,杨浩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谈话。

  马德里的这两天,主要是球员的体检,以及调整,球队真正的集训是在日本东京。

  跟往年有所不同,马竞充分考虑过去球员的意见,所以这次的东京集训期间,会安排一次球员家属的探访和旅游,球队到美国之后,也是如此。

  这也是马哈达洪达心理专家的建议,他们都认为,长期的外出集训,导致球员跟家人长期分离,这不是很好,需要做出一些调整。

  球员们也都对此十分意动,甚至都在考虑让家人们到亚洲去旅游。

  马竞旅游团,走起!

  ……

  当球队再度回到日本的成田机场时,受到了众多球迷的热烈欢迎。

  马竞这次出行还是一如既往地统一服装,身穿球队赞助商阿玛尼为球队量身打造的西服,看起来就是不折不扣的男模天团。

  杨浩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后面则是跟着巴拉哈、卡卡、托雷斯、哈维·阿隆索等人,看得现场的日本球迷都忍不住失声尖叫。

  尤其是女球迷,叫得杨浩都忍不住回想起前世的那些老师们了。

  说起来也是遗憾,来日本这么多次,始终没机会去找老师们探个班。

  小泽老师应该去年退了,现在是松岛老师的天下。

  可惜啊,咱现在这个身份,不合适了。

  当名人,就是这点不自由。

  这次马竞到日本踢比赛,由日本富士电视台牵头,再加上多家日本著名品牌共同赞助和举办,所以接下来马竞在日本的比赛和训练,都由富士电视台进行报道和直播。

  当然,训练的话,要拍摄肯定是要先得到杨浩的许可才行。

  另外,马竞这边也邀请了十几家随队媒体的记者同行,还有马竞内部的新媒体工作组和新闻公关部、市场营销部等等。

  一行人可谓是浩浩荡荡,阵容也是空前庞大。

  连日本媒体都惊呼,“这是有史以来到访日本最庞大的欧洲豪门球队。”

  “他们甚至想要把整个马德里基地都搬到东京!”

  这种说辞当然是夸张,但效果很好,日本球迷就吃这一套。

  所以,马竞几乎每到一处,都会引起球迷的狂热追逐。

  但除了开放日、外出活动外,马竞基本都是在日本横滨的集训地里,专注地进行着备战。

  奥尔特加和罗卡为球队打造的体能储备训练的强度是越来越大,每年都在榨取球员的身体潜能,这导致马竞现在是整个欧洲足坛最能跑的球队。

  那杨浩为什么必须还要进行轮换呢?

  说一支球队,所有的球迷就会认识了。

  那就是阿森纳。

  球迷可以调侃这支身上背着一大堆梗的球队,但不能否认一点,那就是温格执教期间,阿森纳的传切足球确实挺好看的。

  但这种好看是建立在,他们每个赛季到后半段就崩盘的基础上。

  为什么会崩盘?

  一次崩盘,两次崩盘,可以说是意外,可每个赛季都这样,肯定是有原因的。

  答案就是,他们的体能跟不上。

  主力消耗太大,每场比赛都跑得很多,到了不得不轮换的时候,替补跟主力实力差距大了,导致球队就输球。

  这一点跟皇马之前几个赛季的情况是如出一辙。

  阿森纳球员的跑动,是他们传切打法的基础。

  杨浩的马竞、瓜迪奥拉的巴萨,都是采取类似的打法。

  要掌握球权,要保证传球成功率,那就得所有人都跑起来,得尽量控制球员的间距。

  简单点说就是,每一名球员拿到球的时候,周围至少要有两到三个接应点。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能在阿森纳,在马竞,在巴萨效力的球员的技术功底,遇到再多的逼抢都不会慌。

  但这就需要所有人都跑起来。

  这些,杨浩之前就已经反复灌输给了球员。

  三支球队的打法看似类似,实际上又很不一样。

  温格的阿森纳很少采取高位,他们一般在前场丢掉球,立马就退,保证球队的防守秩序,所以他们需要像吉尔伯托·席尔瓦、维埃拉这种传统的防守型后腰;本方半场抢到球,第一时间就过中场,利用前场球员的速度去制造威胁。

  所以,法布雷加斯现在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过顶传球。

  而想象一下,要什么情况才能让他传这种球?

  对方的防线要压出来,身后有空间,同时己方要有速度型球员去接。

  理论上,阿森纳其实没什么中场控球。

  这就是阿森纳的主基调。

  但温格执教阿森纳这么多年,由攻转守时的转换,落位一直都没有做好,哪怕是以不败夺冠的那个赛季。

  巴萨其实不能叫传切,而应该叫做传控,着重是一个【控】字。

  从这个点出发,就会发现巴萨的核心思路就是:只要我尽可能多地控制球权,那你就没有球权了,那我就立于不败之地。

  再延伸出来就是,抢下球后,他们往往不会第一时间去打快速反击,而是先稳住球权;丢掉球权了,他们往往都是直接在高位抢球,尽快把球权给夺回来。

  这就使得巴萨往往都是采取高位防守,只要是巴萨拿到球时,他们就会竭尽全力将对手压在半场,压在大禁区内打,压得越紧越好。

  然后,他们会利用他们的横传、拉扯,不停地调动对方的防守球员,一旦出现漏洞,就如水银泻地一般地渗透进去,进而瓦解对方的防守。

  杨浩之前也尝试过高位,不停地压制对手,但后来他发现,马竞用起来效果不好。

  主要是很多球员都不适应。

  所以现在是采取能第一下抢回来就抢,不能就退,根据对手的情况,把防守布置在对方三十米区的外围到中线附近一带,留给对手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压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马竞的后腰不能是维埃拉或吉尔伯托·席尔瓦这种,他们太高,跑动覆盖能力不强,最好是像哈维·阿隆索、马科斯·塞纳或马斯切拉诺这种。

  跟阿森纳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马竞在进攻时会有更多的中场控球,尤其是会增加横向拉扯和两翼的长传转移。

  在卡卡成熟之后,马竞的快速反击就拥有多条路线,这方面马竞要说是自己是世界第二,全世界没有任何一支球队敢说自己是世界第一。

  但真正的问题出在阵地战。

  “我们上赛季好几场比赛,尤其是半决赛对阵切尔西的两回合比赛,都有些压得过紧了,应该再适当留给对手一些空间,在30米线到大禁区前沿这一块,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横向转移。”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对手的防线,迫使他们移动。”

  对手的防线是不可能覆盖这么大的区域的。

  四个人一条防线,他们怎么可能覆盖整个球场的宽度呢?

  两条边路的大范围转移很容易会在边路形成一对一的局面,到时候马竞球员的个人能力就能发挥出效果了。

  这些理念很多都是杨浩过去所强调和坚持的,球员也都不陌生。

  区别就在于,上赛季对阵切尔西时,当面对龟缩的切尔西,马竞就拿不出很好的解决方案。

  杨浩现在就给出自己的对策,就是学巴萨,横向拉扯。

  不是那种大范围的长传转移,而是通过对方铁桶阵前的横向传球或带球内切,诱使对方防守球员步调不一致,进而出现本不存在的漏洞,再加以打击。

  这个只要想一想就知道,要做到非常困难,机会往往就那么一瞬间,必须得在比赛里面反复尝试。

  可放眼世界足坛,值得马竞去这么做的,屈指可数。

  穆里尼奥的球队差不多是最难搞的,杨浩几次让梅西、伊涅斯塔、里贝里和罗本等球员,依靠个人能力上去带球冲,去内切,都打不出个结果。

上一篇:靖安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