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859章

作者:漫客1

  周怀所部,开始沿着沿海线往北探。

  而登州水师,专门派了人与周怀联系,水师上百艘战船也沿着沿海线一路北上,准备与周怀互相配合北进。

  而凌肃与苏定的左右两路军,也不再一味固守,而是开始积极求战,力求尽快促成一战定乾坤的大决战。

  另外不得不说的就是,沈毅在后方,与裴俊魏雄两个人详谈了一整天之后,这二位禁军出身的将军,各自归入左右两路军之中。

  这其中,魏雄到右路军中,是完全听从凌肃指挥。

  但是裴俊级别太高,沈毅都统掌不了他,苏定自然更不能节制他,因此裴俊在左路军附近,与左路军配合作战,但是本质上还是自己独自领兵,只是行军作战之前,要跟苏定有商有量,不至于孤军作战。

  有了这两路军填充进左右两路军,现在淮安军的正面战场,也有接近二十万人的战斗力。

  相比较北齐来说,兵力可能还是略有不够,但是已经是同一个数量级了。

  随着左右两路大军的积极求战,再加上北齐的退路越来越少,按照沈毅的估算,这场大决战很快就会来临。

  可能是在一两个月之后,也可能……

  就是在明天。

  而沈毅本人,在搞定了两个禁军出身的将军之后,并没有急着去前方,主要是留在后方处理一些辎重还有火药火器方面的事情。

  他要把大量的火药火器,送入每一个军中,保证他们的战斗力。

  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兵丈局的匠师以及一些洋人匠师的携手,这会儿,第一代燧发枪已经基本上做出来了。

  不过这种燧发枪,还是得打一枪填充一发子弹,并且因为基础科学没有跟上来的原因,枪管技术以及火药技术,都不太跟得上。

  因此射程与威力,基本上还是火绳枪的层次。

  但是……

  再不用像火绳枪那样,每发射一枪都需要点火了,这就大大加快了射击速度,让这种火枪,在战场上有了些许用武之地。

  不过要真正主宰战场,恐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至少,沈某人这次北伐,大概是用不到了。

  对于这一次北伐来说,真正有用的还是火炮以及开花弹,火枪远远赶不上那些冷兵器有用。

  不过火器火药,永远是战场供应的一小部分,其他更重要的是粮食,衣物,药材,大夫,还有其他军队可能不重视,但是沈毅比较重视的肉菜。

  别的不说,单单供应这些东西,就让沈老爷跟赵蓟州一起忙活了好些天,为了保证物资运送安全,沈毅又在山东境内临时征募了一支军队,用来护送辎重。

  山东虽然恢复没有多久,但是这一两年时间,建康朝廷的的确确的没有收他们一粒粮食的田税,因此人心还是更向大陈这一边的,再加上给沈老爷当兵有实实在在的饷钱可以拿,因此山东百姓踊跃响应,没过多久,一支运粮军就被拉了起来。

  正当沈某人在南边忙活,准备着最终决战的时候,穆托已经来到了燕都,在燕都皇城里,见到了昭武皇帝。

  昭武皇帝此时,整个人比起刚登基的时候,已经整整瘦了一圈,他的眼眶凹陷,而且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极差。

  甚至,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位昭武帝,已经许多天没有好好睡一觉了。

  每当他闭上眼睛,他就会想,当初自己兵变继位,是不是做错了?

  是不是把皇位让给三兄岐王,让他平安继位,让朝廷里少一些动荡,大齐朝廷,就不至于走到今天?

  不过现在,想这些都已经太迟太迟了。

  穆托对着昭武帝欠身行礼,神色恭谨:“皇帝陛下,我鞑靼与大齐纠葛数十年了,虽然这数十年来,双方互相有一些误会,但是毕竟是做了几十年的邻居,关系总是比跟南陈要近得多的。”

  “前些日子,我汗听闻南陈占了太原,现在更是在兵进大同,眼见就要打到我鞑靼部的家门口了。”

  “我大汗,本来无心你们齐陈之争,但是现在,南陈已经推到我鞑靼部的大门口了。”

  穆托欠身道:“原先,大汗一直遵照与大齐定下的约定,哪怕大同防务空虚,我们也一直没有任何动作,但是现在,大同很快就不再是皇帝陛下掌管了,因此我大汗决定,出兵南下。”

  听到最后四个字,昭武帝猛地睁开眼睛,他看向穆托,声音沙哑,又带着几分杀气:“贵使上一次来,不是说静待河间战场分出个胜负么?”

  穆托低头:“皇帝陛下。”

  他神色平静,抬头直视昭武帝赵楷:“我大汗觉得,北齐连大同都能丢,正面战场,其实已经分出胜负了。”

  昭武帝脸色,一片潮红。

  他猛地拍了拍桌子,怒声道:“我大军,在河间真定,屡次击退敌军,战果累累!”

  穆托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但是至今,连山东的边界都没有瞧见。”

  “不是么?”

  说完这句话,他不等昭武帝回话,便低头道:“皇帝陛下,此时此刻,我大汗已经领兵南下大同了。”

  “既然贵国守不住大同,守不住太原,就让我大汗替贵国守一守罢。”

  昭武帝眯着眼睛:“鞑靼汗已经开始动作了?”

  “是。”

  穆托并不畏惧,微微低头道:“这会儿,应该已经快到大同了。”

  他笑着说道:“皇帝陛下放心,我部始终是向着大齐的,将来大齐打赢了,咱们什么事情都可以坐下来谈。”

  “我们大汗的意思是,现在我部就可以南下,与大齐军队,肩并肩对抗南陈的淮安军。”

  “事成之后,陛下给我们鞑靼部一些赏赐就是了。”

  昭武帝冷着脸:“朕若是不需要呢?”

  穆托微笑道:“若是这个时候,陛下还执迷不悟,恐腹背受敌,数年时间,偌大一个大齐,就要灰飞烟灭了。”

  昭武帝深呼吸了一口气,脸色呈现出不自然的潮红色,良久之后,他才恢复过来,狠狠拍了拍桌子。

  “当着朕的面这样说话!你好大的胆子!”

  穆托微微低头道:“外臣只是实话实说而已,陛下如果雷霆震怒,杀了外臣,那我大汗,只能是选择与南陈合作了。”

  昭武帝愤怒的瞪大了眼睛,怒视穆托,良久之后,他才有些无力的挥了挥手。

  “朕累了。”

  “过几天,再跟贵使细聊。”

  他闷闷的咳嗽了一声,随即用手帕捂住嘴,挥手:“退……退下罢。”

  穆托面色从容,躬身告退。

  等到穆托离开之后,昭武帝再也忍耐不住,“哇”的一声,呕出一大口鲜血。

  这口血,他刚才就憋在嘴里,这会儿已经染红了身上的帝袍。

  一旁的太监们大惊失色,连忙围了上来,惊慌失措:“传太医!传太医!”

  昭武帝捂着嘴唇,声音阴冷。

  “去传几个宰相……”

  等太监们把议事堂几位宰相传来,昭武帝已经脸色苍白。

  “传令诺勇……”

  “朕要见到战果!”

  “让他给朕,痛击南贼!”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好消息与坏消息

  平心而论,昭武帝赵楷,并不是什么蠢人,相反,他是一个颇有些手段,甚至可以称得上聪明的人。

  如果没有沈毅,没有南陈的北伐,没有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他顺利继位之后,以他自己的能力,当好一个皇帝并不是什么难事。

  再加上永平帝三十年积攒下来的家底,足够他潇洒快活一辈子,做一辈子的北境之主。

  可惜的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自他登基之后没多久,两国之间的战事就开始爆发,最开始的时候,他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巩固自己并不稳固的统治,可等到燕都的局势稳定之后,昭武皇帝抬头一看,沈某人已经打过了淮河,而且强韧的可怕。

  一转眼,如今已经是南陈的洪德十六年了,同时也是北齐的昭武四年。

  局势一天比一天糜烂。

  面对这种情况,昭武皇帝做了一切的努力,甚至放弃了北边的关防,几乎把所有的本钱都砸了进去,但是一直到现在……

  主力战场,也只是做到僵持而已。

  也就是说,仅仅只是暂时没有恶化下去。

  但是,北齐的国力,已经不足以长久的维持这种级别的战事了,现如今,燕都城里人心惶惶,朝廷里的官员,乃至于宗室王公,都跟着胆战心惊。

  甚至不少人在背后嚼舌根,说他这个皇上无能,登基之后没多久,南人就打进来了。

  这种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如果昭武帝是个甘于平庸的人,或者说他就是个庸人,这会儿或许不会想太多,可他偏偏又有些能力,更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少年时候甚至每天在琢磨着马踏江南,一统天下。

  对于这种人来说,现在的局势,给他的压力太大了。

  他几乎一夜夜的睡不着觉。

  到现在,鞑靼使者穆托的到来,终于让他心里紧绷的那根弦直接崩裂开了。

  这位昭武皇帝,嘴里嘶吼着让诺勇进兵之后,再一次呕出一口鲜血,然后仰面昏厥了过去,人事不省。

  几位宰相都慌了神,立刻让人扶着皇帝躺下,然后请了太医过来。

  太医到了之后,一通折腾之后,总算让昭武皇帝清醒了过来,只不过此时的昭武皇帝,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血色。

  他只留了两个太医在房间里,其他人被统统赶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禁军大将军郎琰终于赶到,他越过众人,来到了房间门口,先是敲了敲门,然后开口道:“皇上,臣郎琰求见……”

  过了片刻,房间里才传出了昭武帝的声音:“进……进来罢。”

  郎琰应了一声,小心翼翼的推门走了进去,走进帘子里之后,他很快瞧见了躺在床上,几乎面无血色的昭武皇帝。

  看着外甥这个模样,郎大将军心里一个“咯噔”,他半跪在床边,声音都有些颤抖了:“皇上,皇上……”

  “您这是怎么了?”

  郎大将军咬牙切齿:“是不是那个鞑靼部的狗奴,说了什么犯上的话?臣现在就过去,将他乱刀砍死!”

  昭武帝睁开眼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昏过去了一场,这会儿他的眼神竟然平和了许多。

  他没有说话,而是抬头看了看床边的几个太医,郎琰立刻会意,扭头吩咐道:“都出去!”

  几个太医立刻低头,退了出去。

  很快,房间里就剩下了甥舅俩人。

  昭武皇帝声音虚弱,但是却少了几分戾气:“太医说,朕是急火攻心,损伤了心神。”

  他闭上眼睛,语气里充满了无力:“舅舅啊,朕现在……”

  “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处处吃亏,处处受限。”

  “这场仗打到现在,除了前几个月诺勇杀伤了一些南陈军队之外,朕几乎没有听到任何好消息。”

  “如今……”

  昭武帝身心俱疲:“如今,鞑靼部也要南下了。”

  “舅舅……”

  他看着郎琰,长叹了一口气:“朕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久。”

  郎琰连忙说道:“皇上,大齐这么多年的底蕴在,一切磨难,都是能够过去的,您安心休养几天,振作起来,定然能够带着大齐,走出阴霾。”

  昭武帝沉默了一会儿,叹息道:“但愿如此罢。”

  “舅舅。”

  他看着郎琰,低声道:“朕身边,几没有可信之人了,朕有几件事,要交代舅舅。”

  郎琰“啊”了一声,然后连忙低头:“皇上吩咐就是。”

  “朕要秘密建储了。”

  皇帝看着郎琰,默默说道:“这件事,舅舅要担起来。”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