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736章

作者:漫客1

  沈毅瞧出了她的紧张,拉着她的手走进了沈家。

  刚进了前院,同样换上了一身新衣裳的陆若溪,带着儿子沈渊,从后宅走了出来,先是远远的打量了一眼叶婵,然后满脸笑容,迎了上来,问道:“是叶家妹妹罢?”

  两个人其实年纪相仿,甚至叶婵可能还要比陆若溪大一些,但是在沈家,叶婵就只能是妹妹了。

  叶婵深呼吸了一口气,上前行礼,对着陆若溪福了一福。

  “拜见姐姐。”

  陆若溪把她扶了起来,微笑道:“妹妹好高挑,比我高了小半个头。”

  “生的又漂亮,难怪夫君喜欢。”

  叶婵面色羞红:“姐姐过奖了,姐姐生得才好看,比妾身好看多了。”

  两个人一顿互相夸奖之后,陆若溪看向一旁的沈渊,开口道:“渊儿,叫姨娘。”

  沈渊这会儿已经六七岁了,再加上自小受教育很深,已经很懂礼节,规规矩矩的作揖道:“见过姨娘。”

  叶婵看了看沈渊,活脱脱就是个缩小版沈毅的模样,她轻声感慨:“这是小公子吧,与公子真像。”

  说话间,沈家的众人一一上前,来认识大少爷的第一门妾室,包括沈恒的夫人陈幼娘,以及一众丫鬟们。

  等到都认识了一遍,陆若溪拉着叶婵的衣袖,朝着内院走去。开口道:“妹妹穿这身衣裳冷不冷?”

  叶婵连忙摇头:“回姐姐,不冷的。”

  “正好,公公今日在家,我领你去见一见公公。”

  “不过小叔叔任中书舍人,这会儿还在宫里上值,等到下午,才能见到他。”

  “等过了年,我派人去福州,全了礼数,不能委屈了妹妹。”

  叶婵被她拉着,只能一一点头。

  沈毅本来也准备跟进去,他刚进后宅,蒋胜便急匆匆跑了过来,低头道:“公子,陈郎中派人送信来,说想见您一面。”

  “陈郎中?”

  沈老爷皱眉:“哪一部的郎中,叫什么?”

  “吏部考功司郎中,陈裕。”

  沈老爷闻言一怔,随即想到了这位原江都知府,原杨相的学生。

  杨相倒了之后,他并没有倒,反而在官场上风生水起,愈发自在,如今已经在吏部身居要职。

  现在,他怎么突然要见自己了?

  联想到跟自己不对付的崔煜,沈老爷眯了眯眼睛,若有所思。

  “有意思了……”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十年前的冤案

  陈裕。

  这位原先的江都知府,是沈毅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认识到的第一个“大人物”。

  虽然时至今日,时移世易,双方的位置都已经不同于往日,但是沈毅对这位陈府尊的印象依旧非常深刻。

  因为他很厉害。

  当年那场朝局变动之中,哪怕精似杨敬宗父子,都没有能够逃过去,被皇帝轻而易举的按死。

  事后,杨相一系虽然没有被大规模清洗,但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冲击,这些杨相一系的人,不能说一定被罢官撤职,但是在杨相彻底倒台之后,他们这些杨党,都基本上失去了升迁的可能性。

  独独一个人例外。

  就是陈裕。

  他不仅在那场变故之中安然无恙,得以全身而退,事后更是平步青云,他当年从江都知府调任建康的时候,是任吏部考功司主事,这才几年时间?竟摇身一变,成了考功司郎中了!

  虽然仅仅是从六品升到了五品,但是实际上的权力跃升极其夸张,尤其是在吏部这种机要衙门里!

  而考功司,更是吏部之中的机要职司。

  理论上来说,他现在这个职位,跟沈毅当年那个兵部武选司郎中位置类同,但是吏部乃是六部第一部,真正的权柄,又是相差太多了。

  陈裕当年能够挤进吏部,这或多或少有些合理性,但是他能够成为考功郎中,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沈老爷只是思考了一瞬间,便回头对蒋胜开口道:“去答复,傍晚时分,我在归云楼等陈郎中。”

  蒋胜点头:“是。”

  接下来一下午时间,沈毅虽然也在书房处理事情,但是大部分注意力还是放在自家的“后院”。

  好在叶婵是生意人出身,不仅聪明,而且很会说话,只一下午时间,家里大大小小的人就基本上认识了个遍,而且都说上了话。

  她融入的很快。

  到了下午时分,沈恒也早早的下班回家,跟叶婵见了一面,对于叶婵,沈恒的态度有些复杂。

  因为是大兄的第一房妾室,他不好冷遇。

  但是这些年,他跟大嫂更熟,也早已经把大嫂陆若溪当成了家里人,因此对于叶婵的态度又不好太亲。

  因此只能尽量保持客气,不远不近。

  而到了傍晚时分,沈毅也没有精力再看着家里,而是背着手出了门,坐着马车,很快到了归云楼。

  这里是他早年刚进建康的时候,常常跟张简赵蓟州等人一起吃饭的地方。

  当年在这里,还碰到过几次赵涿。

  而那个时候,沈老爷更像是个小弟,被张简等人罩着,吃饭都是他们这些做哥哥的付账。

  如今时移世易,故地重临。看着牌匾依旧的酒楼,沈毅本人也不禁有些恍惚。

  他一路上了三楼,在小二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处雅间,刚进雅间就看到一个一身青衣的中年文士,已经静静的坐在原地,不知道等待了多久。

  沈毅脸上挤出一个笑容,笑呵呵的上前拱手:“陈郎中。”

  陈裕站了起来,微微低头拱手拜道:“下官陈裕,拜见沈中丞。”

  沈毅哑然一笑:“陈郎中这是做什么?论资历,你是前辈,我如何当得起?”

  陈裕直起身子,脸上也露出微笑:“中丞,先贤说,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下官以为,官场也是一样,如今的中丞……”

  “在官场上已经远胜下官了。”

  “自然当得起下官一拜。”

  沈老爷照顾着陈裕坐下,微笑道:“陈郎中这话,太昧良心。”

  “你这个考功郎中的位置要是肯让出来给我做,我恐怕半夜做梦都要笑醒。”

  陈裕坐了下来,微微摇头道:“下官是运气好,赶上吏部青黄不接,侥幸做到如今的位置上,远不如中丞……”

  他抬头看了看身子,语气非常诚恳:“老实说,如果不是陈某不懂行军打仗,真是愿意与中丞换一换的,中丞如今之显赫……”

  他一脸钦佩:“已经比肩宰辅了。”

  “捧杀。”

  沈毅坐下来之后,轻声笑道:“这样的捧杀,我听了太多了,相比较来说,我还是对考功郎中这个位置兴趣大一些。”

  “中丞大抵以为,下官这个位置,是个肥缺。”

  沈老爷哑然一笑:“难道不是?”

  陈郎中叹了口气,开口道:“下官这个位置,官场之中人人眼馋,下官现在一无靠山,二无出身,在这个位置上一年多,没有一天不是如履薄冰。”

  他抬头看向沈毅:“不瞒中丞,今天到这归云楼来,下官还是借了钱来的,生怕进得来,出不去。”

  归云楼是建康顶级的酒馆之一,也就赵涿还有张简那些二代们消费的起。

  不过陈裕这番话,还是多少有些夸张的。

  杨老头倒了,他做官固然会小心谨慎起来,但是要说在这个位置上一文钱不拿,沈毅是决计不信的。

  他要是真不拿,不要说做一年多考功郎中,恐怕一个月都干不下去。

  毕竟你不拿,上面的侍郎怎么拿?侍郎不拿,堂尊尚书怎么拿?

  不过这种事情,沈毅也懒得拆穿了,做了这些年官,该有的一些基本情商,还是要有的。

  两个人絮叨了几句闲话之后,沈毅跟陈裕喝了杯酒,才笑着问道:“不知道陈郎中要见我,所为何事?”

  陈裕这会儿本来要敬酒,闻言放下酒杯,开口道:“中丞,听说您这些天,与一些太学生还有举子,起了冲突……”

  沈老爷举杯喝了一杯,轻声问道:“陈郎中是为那些读书人鸣不平,还是要为沈某鸣不平?”

  “自然是为中丞鸣不平。”

  陈裕满脸严肃,开口道:“大陈南渡七十年,七十年来,受了齐人多少欺辱白眼,哪怕是宪宗皇帝时期,齐人到了建康,也是额生双目,以鼻孔视人。”

  “七十年来,只有中丞一人,替我大陈,出了这么一口恶气!”

  沈老爷抿了口酒,笑呵呵的说道:“陈郎中说话要谨慎一些,如今北伐建功,与沈某关系不大。”

  “俱是陛下运筹帷幄之功。”

  听到沈老爷这句话,陈裕忍不住抬头看了看沈毅。

  他认识甚至很早。

  洪德五年,他在任江都知府的时候,就见过沈毅,彼时的沈毅,还是一个受了欺辱,只能打掉牙齿和血咽的穷书生,碰到事情了,也只能躲在陆夫子背后,瑟瑟发抖。

  一转眼,九年多近十年时间过去,当年那个狼狈不堪,甚至性命堪忧的小书生,已经成了现在这个,无论做事还是说话,都滴水不漏的朝廷大员。

  这种变化,无疑是让人惊叹的。

  尤其是他这个见证者。

  陈郎中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看着沈毅,低声道:“中丞,当年杨师倒了之后,我们这些所谓的‘杨党’,大多依附于崔相,连下官也不例外,逢年过节,都要去崔相府上问安。”

  沈毅轻声笑道:“陈郎中方才还说自己没有靠山,崔相还不是一个大大的靠山?”

  陈裕低头苦笑:“毕竟不亲。”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着沈毅,正色道:“如今,崔相暗中为难中丞这个大陈的大功臣,下官也看不过眼,必须要为中丞鸣一鸣不平了!”

  沈毅若有所思:“陈郎中手里,有证据?”

  陈裕点头:“应该能帮到中丞。”

  “我如何信陈兄?”

  虽然换了称呼,但是这会儿,沈老爷语气幽幽,他抬头看着陈裕,目光幽幽。

  “当年,我在江都,差点便死在了陈兄手里。”

  陈裕闻言,脸色微变。

  十年时间过去,他以为眼前这个年轻人,早已经忘记了当初年少时候的事情!

  没想到,他不仅没有忘,反而旧事重提!

  “中丞,当年……”

  沈毅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淡淡的说道:“陈郎中不要说当年甘泉书院案,你全不知情。”

  “我如今,也做了几年官,这种话,已经骗不得我了。”

  陈裕长叹了一口气,低声道。

  “中丞,下官当年,最多是个渎职的罪过,罪在冯……”

  “冯禄。”

  沈老爷提前说出了这两个字,声音平静,但是吓人。

  “我一直在找他。”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