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702章

作者:漫客1

  而这种信,向来是沈毅自己亲笔书写,不好假手于人,毕竟是给领导写的,找人代笔有点不太合适。

  沈毅写东西的时候,叶婵就静静的站在旁边,给他磨墨,等沈毅一份工作汇报写完,叶婵帮着他收拾桌子,然后轻轻咬了咬嘴唇,问道:“公子,你今年过年,还回建康么?”

  沈毅想了想,回答道:“看情况,如果战事吃紧,想回也回不去,否则的话,大概率是要回去的。”

  沈毅每年年关的时候,都会回一趟建康,这里面虽然有一部分念家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政治层面的需要。

  皇帝需要他回去,一来是听他述职,二来是把控北伐的进度。

  只要战事不是特别吃紧,沈毅应该都会回一趟建康。

  他看着叶婵,问道:“怎么啦?”

  叶婵微微低着头。

  “公子今年回去的话,妾身想跟你一起回去……”

  沈毅一愣,随即莞尔一笑。

  “没问题。”

  叶婵松了口气,小心翼翼的看着沈毅。

  “夫人好相处么?”

  沈毅这会儿也有些心虚,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想了想,回答道:“好相处的。”

  ……

  建康。

  皇后诞下皇女的消息,传到沈毅耳朵里,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在建康城里,却是实实在在的轩然大波。

  在沈毅接到文书的时候,这件事其实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三天时间,在第四天上午,太后娘娘便把皇帝陛下,请去了坤德宫,跟皇帝商议将最小的皇子,过继给皇后。

  最终,这件事情并没有落实下来,皇帝推脱说皇后娘娘年纪并不大,自己也还年轻,这一胎不是儿子,还有机会再生。

  太后娘娘考虑了一下,也就没有强行去办,只说如果将来皇后还是没有儿子,就要把一个皇子,过继在皇后膝下。

  皇帝自然不好反驳老母亲的意见,也就答应了下来。

  从坤德宫回到了甘露殿之后,皇帝陛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翻看桌子上的文书,不过看了一会儿之后,他就有些心烦,开口说道:“高明,去把陈相请来,朕有事情跟他商议。”

  高太监立刻低着头应了声是,然后离开了甘露殿,去中书请来了议事堂首魁陈靖。

  陈相见到皇帝之后,躬身作揖。

  “老臣拜见陛下。”

  皇帝点了点头,示意陈靖落座。

  等陈老头坐下之后,皇帝陛下打了个呵欠,开口道:“陈相,淮安军拿下兖州的事情,议事堂已经知道了罢?”

  攻破兖州,是半个月之前发生的事情,这么长时间,不要说议事堂,就是建康城里的一些酒楼茶馆,都已经知道了。

  陈靖微微低头道:“回陛下,臣等知道。”

  “东路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头正盛,实乃我大陈之幸事。”

  皇帝点头,伸了个懒腰之后,开口说道:“既然陈相已经知道了,朕就不废话了,朕刚收到消息,朕的淮安军,已经占领了大半兖州府。”

  兖州城与兖州府是不太一样的。

  兖州府占地极大,几乎占了山东的两三成的面积。

  事实上,皇帝这话也没有说错,如今的兖州府,除却宁阳几地之外,都已经被淮安军占据。

  陈靖低头道:“这更是天大的喜事,有陛下运筹帷幄,大陈恢复旧地,指日可待了。”

  皇帝看着陈靖,微笑道:“先前王师收复曲阜的时候,议事堂说曲阜孔氏,是天下……”

  皇帝顿了顿,似乎是想不起来了,问道:“什么来着?”

  陈靖低头回答道:“回陛下,是天下文宗。”

  “不错。”

  皇帝恍然想了起来,笑着说道:“是天下文宗。”

  “孔圣泽被万世,历代帝王无不祭孔,既然曲阜已经恢复,曲阜孔家也已经归顺,咱们大陈也不好怠慢。”

  皇帝淡淡的说道:“中书最近,写一篇祭文出来,朕亲自抄写之后,刻碑送往曲阜。”

  皇帝这么做,是对孔家的加恩,也是告诉天下人,他很重视读书人。

  听到这句话,陈靖心里自然很高兴,连忙站了起来,低头道:“陛下圣明。”

  “老臣这就回去,筹备此事。”

  他正要作揖告辞,就听到皇帝咳嗽了一声。

  “陈相莫急,朕还没有说完。”

  皇帝陛下目光悠悠,继续说道:“朕方才说了,历代帝王,多去山东祭孔,如今兖州归复,朕也准备动身,去山东祭拜孔圣。”

  “啊?”

  陈靖猛地抬头,看向皇帝,模样有些失态。

  “陛下要离京?”

  皇帝皱眉:“有什么问题么?朕又不是囚徒。”

  这会儿,皇帝陛下心烦意乱,很想离开这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出去散散心。

  见陈靖还要说话,皇帝皱眉道。

  “难道陈相觉得,孔圣不应当祭拜?”

  陈靖连忙摇头:“老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

  “那就没有只是了。”

  皇帝陛下直接说道。

  “你回去筹备罢。”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相与将

  虽然皇帝陛下这句话,已经带了明显的送客意味,但是陈相咬了咬牙,并没有离开,而是站了起来,抬头看了看皇帝,又低下了头,开口道:“陛下。”

  陈相爷沉声道:“议事堂其他宰相是什么意见,老臣现在不知道,但是老臣反对陛下此时出京祭孔!”

  宰相这个职位,跟普通的官员是不太一样的。

  其他官员,除了御史台之外的几乎所有官员,基本上都是执行单位,也就是说,他们天然只能执行皇帝的命令,除了极少数脖子硬的人以外,其他人都是不敢违逆皇帝的。

  但是宰相不一样。

  宰相这个职位,天生就与君权有一些冲突,冲突的这个点就在于,宰相除了日常辅佐皇帝处理政事之外,更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修正皇帝的想法以及做法。

  比如说三省之中的门下省,它的天生职权之一就是封驳权,如果皇帝的意见门下省不同意,是可以原路封驳回去的。

  到如今,相权集中在议事堂,议事堂也就成了中书门下的融合体,这个权力在事实上也被议事堂继承,议事堂是有权力封驳皇帝圣旨的!

  而陈靖这个议事堂首席,天生的职能之一,就是修正皇帝的过失。

  对于陈靖的态度,皇帝陛下并不觉得意外,只是淡淡的挑了挑眉,问道:“怎么?陈相觉得朕不应该亲往曲阜祭孔?”

  “自然是应该的。”

  这个大帽子,无人可以戴得住,陈靖只能同意这种看法,然后低头道:“但不应该是现在。”

  他态度很是坚决:“陛下,如今我大陈王师虽然一路取胜,正在把战线往北推,但是据老臣所知,至今连兖州府都还没有完全打下来。”

  “也就是说,兖州府还是前线的战场。”

  “如今,陛下如果御驾曲阜,便与亲临战场无异。”

  “如果陛下公然摆驾前往,则齐人不可能无有察觉,曲阜距离前线战场,只有百多里的距离,齐人如果不惜一切代价,扑向曲阜,老臣恐怕,陛下圣驾堪忧!”

  他低着头,继续说道:“若陛下是私访曲阜,则更加不可取,自古白龙鱼服,便是极为危险的事情,大陈如今俨然有中兴之相,正要陛下主持大局,陛下个人安危,便是大陈上下的安危,陛下是万万不能有任何闪失的!”

  皇帝挑了挑眉,淡淡的说道:“朕出行,自然不会私访。”

  “朕龙驾离京,会有禁军跟随。”

  “有禁军伴驾,再有淮安军在左近,如何能有危险?”

  皇帝的话说的并没有错,现在淮安军在山东战场上,总体是处于进攻一方的,也就是说,淮安军在山东,目前是优势的一方。

  他一旦出门,少说会带着两三万禁军一起同行伴驾,这种规模的卫队,再加上淮安军护持,不会有任何问题。

  哪怕齐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真的发了疯,不顾一切的扑向曲阜,想要留下这位大陈皇帝,以大陈现有的情报能力,完全可以在齐军没有扑到曲阜之前,将皇帝陛下向南转移。

  见陈靖开口还要说话,皇帝皱了皱眉头,继续说道:“大不了,这一趟禁军出门花费的钱粮,朕从自己的内帑里掏,不用朝廷的就是。”

  这几年,市舶司着实替宫里挣了不少钱,哪怕现在市舶司的收入已经暂时移交给了户部,但是皇帝陛下钱包鼓鼓,说起话来也有了不少底气。

  陈靖连忙低头:“陛下,这不是谁出钱的问题,此时正是大陈复兴的紧要关头,陛下您……”

  “正是因为在这种紧要关头,朕才要去曲阜祭孔。”

  “以收拢天下士人之心。”

  皇帝说到这里,就有些不耐烦了,开口道:“朕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了,陈相回去,好生筹备筹备此事,朕在一个月之内,就准备离京北上了。”

  说罢,见陈靖不愿意离开甘露殿,皇帝陛下径直站了起来,自己离开了甘露殿,回德庆殿去了。

  而陈靖,在原地愣神了许久,才迈着步子回到了议事堂。

  回到了议事堂之后,他当即召集另外几个宰相开始开会。

  把事情说了一遍之后,几个宰相都是面露诧异之色。

  陈相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看向赵昌平,开口道:“昌平贤弟,陛下如今乾纲独断,朝廷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劝的动他,咱们身为宰辅,却不能一味媚上,需要做些什么。”

  赵昌平自然也不太想看到皇帝离开建康,闻言看向陈靖,开口问道:“陈相想让赵某做什么?”

  陈靖看向其他几个宰相,开口道:“我们四人,此时进宫去,面见太后娘娘,而昌平贤弟你……”

  “则要给你那位北边的门人写信,让他也上书,坚决推拒这件事。”

  陈靖沉声道:“你那个门人,是个厉害人物,他自然想的明白,陛下只要一到山东境内,他就要承担推脱不开的莫大责任,这件事情,他必须得出面推拒,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味讨好圣躬了!”

  陈靖所说的赵昌平门人,自然不会是指别人,只会是说沈毅。

  不过他话里,多多少少带了点刺,暗示沈老爷现在一路升官,是因为一直讨好皇帝陛下,是幸进。

  赵昌平先是皱眉,然后开口道:“陈相,沈子恒虽然与我同出一门,但却并非是我的门人。”

  “再有,他能有今天这个成就,也不是因为一味讨好陛下。”

  赵相看了看其他几位宰相,沉声道:“朝廷里,真正一味讨好陛下的人,如同过江之鲫一般,至今也未见哪个人如他一般,领兵北伐了。”

  见赵昌平嘴上不吃亏,陈靖苦笑道:“赵相,就当是老夫说错了话,但是这信,于情于理,你是应该写的。”

  赵昌平想了想,然后点头道:“赵某确认了这件事之后,会给子恒写信的。”

  有一件事,陈靖说的没有错。

  皇帝离京,一旦在山东境内,乃至于在徐州府境内,出了任何问题,沈毅都逃不脱,是要背大责任的。

  见赵昌平点头,陈靖松了口气,他站了起来,看向其他几个宰相,开口道:“诸位,咱们一起进宫,面见太后娘娘罢。”

  其他几个人站了起来,跟在陈靖身后,宰相岳谦若有所思,开口道:“依我看,陛下未必就是一定要出宫北上,很有可能就是要做个样子,给咱们,给太后娘娘看。”

  陈靖深呼吸了一口气,没有否认,但是也没有认同。

  “不管怎么说,太后娘娘那里,咱们都是要去一趟的,不然就是咱们这些宰辅失职。”

  “传之后世,是要在史书上留坏名声的。”

  他扫视了众人一眼,沉声道:“诸位也不想看到,将来百年之后,史书上有什么纸糊宰相,泥塑尚书的说法罢?”

  听到这句话,众人不再犹豫,跟在陈靖身后。

  赵昌平也站了起来,跟随几人一起进宫。

  陈靖看了看他,开口道:“赵相,现在的当务之急是……”

  赵昌平缓缓说道:“不碍事,一封信而已,盏茶时间便能写就。”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