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49章

作者:漫客1

  皇帝都是很忙的。

  一般沈毅要见皇帝,都要在宫门口等一个时辰或者更久,即便如此,还是他简在帝心的特权,等闲官员,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不过这一次,宫里的效率出奇的高,沈毅刚报上名字没多久,就被一个小太监领着进了宫里,这个小太监一路把沈毅领到了甘露殿门口,然后对沈毅弯了弯腰,便转身离开了。

  沈毅在甘露殿门口没有等多久,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紫色身影,迈着小步走了过来,他走到沈毅面前,瞥了沈毅一眼,皱了皱眉头:“不是午后就到建康了么?怎的这会儿才来,陛下已经等了你一下午了。”

  沈毅对着这位大太监拱了拱手,叫了一声高公公,然后有些尴尬的说道:“公公,下官回到建康之后,没有敢耽搁,只回家换了身官服,匆忙吃了点东西,就赶紧进宫来了。”

  高明看了看沈毅,懒得拆穿他的谎话,只是默默转身,淡淡的说道:“跟咱家进来罢,你再晚来一会儿,陛下该生你的气了。”

  沈毅连忙点头,跟在高太监身后,走进了甘露殿。

  一进甘露殿,一股凉气便扑面而来,消解了沈毅身上不少暑气。

  两个人走在甘露殿里,很快来到一处偏殿,偏殿里,只穿了一身单衣常服的皇帝陛下,正坐在床榻上,两个小宫女跪坐在他旁边,用扇子给他扇风。

  实际上甘露殿里不算特别热。

  毕竟是皇帝的书房,这里的冰块用的还是足的,毕竟皇家有自己的地窖,宫里大部分时候是不怎么缺冰的,即便宫里缺冰,皇帝本人也是不会缺的。

  扇风的两个宫女,也就是应应夏天的景儿罢了。

  沈毅来到了皇帝面前之后,便跪了下来,对着皇帝叩首行礼道:“臣邸报司司正沈毅,叩见陛下。”

  皇帝本来手里拿了一卷书,听到了沈毅的声音之后,便随手挥退了两个宫女,然后把书丢在了一边,起身伸了个懒腰,看向沈毅:“不是给你升七品了么?怎么还穿着八品的官服?”

  八品九品的官服是一样的,但是升到了七品,服式就有所改变了。

  沈毅抬头回话道:“想来臣在外办差,吏部未曾来得及给臣量衣。”

  见沈毅抬头,皇帝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你这一趟南下,倒是黑了不少,模样看起来也比从前成熟了一些。”

  说完这句话,他不等沈毅回话,便开口道:“沈卿这趟差事,办的很不错,高明,给沈卿搬把椅子来。”

  高太监连忙给沈毅搬来了椅子,沈毅拱手摇头道:“俱是托陛下鸿福,再加上世子掌总,将士用命,方能击败倭寇,臣只不过跟着做一些杂活,万万不敢居功。”

  “好了,你我是同龄人,在朕面前,不必说这些冠冕堂皇的空话。”

  皇帝陛下拍了拍沈毅的肩膀,认真的看了一眼沈毅:“沈卿,你先前上书,说要在沿海造船造炮?”

  沈毅心里一惊,连忙低头道:“臣只是随口一提,陛下如若不喜,就只当臣没有说过……”

  皇帝摇头。

  “你说的这件事,朕想了一个多月了。”

  “朕还在犹豫当中。”

  皇帝看向沈毅,神色很是认真道:“召你回来,就是想让你说服朕。”

  “你说服朕之后,朕再带着你去说服朕的母后。”

第四百六十章 皇权

  皇帝能大老远把沈毅叫回来,并且说出让沈毅劝他这种话,说明这件事,在皇帝那里其实已经过了。

  因此说服皇帝不是什么难事。

  主要是说服他妈。

  可是沈毅,与宫里那位太后娘娘,不仅素未谋面,而且毫无瓜葛。

  他没有任何把握劝服她,让这位太后娘娘同意朝廷在地方上造炮造船。

  毕竟沈毅虽然没有见过孙太后,但是从孙太后强势把出云公主赵颖纳进宫里做贵妃这件事情来看,这位太后娘娘,多半是个保守派。

  这并不奇怪。

  就算是把沈毅放在孙太后那个位置上去,如果没有两世记忆加成,他沈某人多半也会成为一个保守派,一切以皇位传承要紧。

  想到这里,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皇帝,开口道:“陛下……这造船造炮的事情,臣只是稍微提了一嘴,既然朝廷已经有成例,由兵部跟工部负责船炮,那么地方上造船的事情……”

  说到这里,沈毅抬头看了看皇帝,小心翼翼的问道:“要不然……算了?”

  小皇帝愣住了。

  他知道沈毅是个能言善辩之人,他已经做好了被沈毅说服的准备,然后再带着沈毅去坤德宫劝服母后,这样沈毅在之前那封信里写的构想,将会逐步完成……

  而现在,沈毅却要放弃了?

  小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他抬头看向沈毅,皱眉道:“沈卿是觉得让地方造船炮的想法不可取,还是觉得这个想法行不通?”

  不可取的意思是,方案有问题。

  行不通的意思是,方案通不过。

  沈毅微微低头道:“陛下,臣觉得这件事干不成。”

  皇帝再一次皱眉:“既然你觉得干不成,为何还要给朝廷上书,还要给朕上书?”

  “在沿海成军,是陛下您的意思,有了陛下的首肯,我等尽心竭力去做,才勉强做出了一些成绩,可如果有些事情,连陛下您这里都有些犹豫,那么且不说能不能推行下去,即便推行下去啊,朝廷也可能迫于种种压力朝令夕改。”

  “与其平白耗费人力物力,不如就当这件事从来没有人提过。”

  沈毅躬身道:“陛下,我抗倭军已经在沿海数次大败倭寇,即便没有坚船利炮,相信假以时日,倭寇也不敢再登陆我大陈国境,若照此说,东南倭患便可以算是结束了。”

  “陛下清理倭寇的想法,也算是大功告成。”

  被沈毅夹枪带棒的话一说,小皇帝明显脸色不太好看了,他抬头看着沈毅,怒声道:“朕要的不止是平息倭患,朕要的更是一支精锐的水师!”

  他看着沈毅,目光灼灼:“沈卿,你这番话已经说动朕了,等再晚一些,朕带你去坤德宫给母后请安……”

  提起太后,这位小皇帝脸上,也闪过了一丝畏惧。

  沈毅把小皇帝的表情看在眼里,他缓缓说道:“陛下,这天下姓李,您才是咱们陈国的皇帝。”

  “臣以为尽孝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碰到国家大事,陛下不必不敢说话。”

  “这种事情,如果陛下想争,臣自然可以作陪,但是要争,也只能陛下自己去争。”

  沈毅沉声道:“陛下不去争,我等臣子,如何能与太后娘娘去争?”

  小皇帝沉默了。

  甘露殿里,皇帝陛下默默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他低头喝了口茶水,然后重新看了看沈毅,自嘲一笑:“这读过书的,就是不太一样,骗也不好骗了。”

  说完这句话,皇帝默默的说道:“朕对沈卿出去这几个月发生了什么很是好奇,这样罢,反正你也回来了,就在这甘露殿里,朕问你什么你说什么。”

  沈毅点头称是。

  就这样,皇帝陛下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详细问了沈毅不少关于抗倭军成军的过程。

  这些都是沈毅亲身经历的,回答起来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他神色从容,一一作答。

  把该问的问题问完了之后,皇帝就又沉默不说话了。

  甘露殿里,气氛陷入了些微的尴尬之中。

  皇帝陛下消化了一番沈毅说的话之后,他看向沈毅,问道:“给你几个火器作坊,再给你建几个船坞,你就能保证比工部兵部做的要好?”

  “臣……”

  沈毅实话实说道:“不能保证。”

  “很多战船,本身已经足够精巧,我朝火炮,也已经非常成熟,老实说,这些东西到了地方上之后就,未必就会比六部做的更好,但是……”

  沈毅沉声道:“但是陛下,六部的老爷们,每日坐在衙门里,出入乘轿,往来贵人,就连京城工部兵部的匠人们,也见不到沿海倭寇登陆的惨事,不知道倭寇是个什么打法。”

  “臣觉得,这些作坊到了地方上之后,最起码可以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造,这样的话,对于整体战力,肯定是有提升的。”

  沈毅沉声道:“目前,臣就有一个构想,那就是尽可能的把火炮做小一点,射程尽量长远一些,然后再列装战船。”

  这里必须要说的是,这个时代的战船上,是有火炮的。

  但是必须得是那种大船,而且火炮的性能也就那样,大多数的时候,也就是听个响,真正决胜负的,还是短兵相接。

  “有了坚船利炮,抗倭军方可以出海剿匪,方可以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倭寇这个祸患。”

  “什么时候,抗倭军有能力荡平倭寇……”

  沈毅低头道:“那时,陛下便拥有一支上得了台面的水师了。”

  不得不说的是,沈毅很会拿捏皇帝的心思。

  当听到这句“上得了台面的水师”,皇帝陛下眼睛一亮。

  他太需要这个了。

  因为他看赵阀不爽很久了,非常需要有一支可以代替,最起码是短时间内代替的水师。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低头喝了口茶水,然后又放了下来,他看向沈毅,突然岔开了话题,问道:“沈卿,你母亲性格如何?”

  沈毅一愣,随即低头道:“回陛下,臣母早逝……”

  “不过她老人家性格是很好的。”

  “唔……”

  皇帝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缓缓说道:“上回你便提过这事,朕给搞忘了。”

  他有些散乱的目光,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你从温州府好容易回到建康,干脆就在家歇几天,养养身子,回去之后闲来无事,就把你的想法详细写在奏书上,两天……”

  皇帝顿了顿,继续说道:“嗯……三天罢,三天之后,你再进宫一趟,朕带你去坤德宫见母后。”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抬头看了一眼神色坚毅的皇帝陛下。

  他心里明白。

  皇帝已经准备直面自己的母亲,拿回一部分属于他的皇权了。

  最起码是在这一次抗倭军的事情上。

  他要做一次真真正正的皇帝。

第四百六十一章 心照不宣

  从宫里出来之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当沈毅离开皇宫的时候,迈步行走在皇城里,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宫城。

  不得不提的是,宫里的这位小皇帝,虽然有时候有点小任性,但是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皇帝。

  他的上进心,表现在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很强势的从朝中两个老宰相手里,要回了属于自己的天子权柄。

  更表现在,他不会踏踏实实的当一个富贵皇帝,不甘心久居齐人之下,于是乎他在想办法让自己,让朝廷强壮起来。

  而现在,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这位皇帝陛下,已经准备试探性的,跟自己的母亲大声说话了。

  离开皇城之后,因为一路骑马很是疲累,沈毅回到家里之后,简单洗漱了一番,便躺在床上沉沉睡去,第二天上午很晚,他才从床上爬了起来。

  这天,沈陵夫妇都没有出门,而是抱着他们已经在咿呀学语的儿子沈昭,在前院里玩耍,沈毅上前,把这个沈家第三代的孩子抱了起来,让他开口叫七叔。

  可惜小孩子实在太小,爹娘都还叫的不太清楚,自然是没有办法开口叫她七叔的。

  逗了会小孩子之后,沈毅把孩子递还给了三嫂林氏,笑着说道:“这孩子看着就机灵,一定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再过几年读书蒙学了,让小弟教一教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这些夸人的话,自然都是父母爱听的,沈夫人林氏听到了这番话之后,先是笑得合不拢嘴,然后有些嗔怪的看了沈毅一眼,轻声道:“七郎原先不是说要收这孩子做学生么?怎么现在又要让老九教了?”

  沈毅哑然一笑。

  “实话不瞒嫂子,我家那个小弟,论读书比我有天分得多。”

  “让他来教,肯定比我教的好。”

  沈毅微笑着说道:“不过嫂子若是一定要我来教,那也没有什么问题,过几年我这个当叔叔收下这个学生就是,咱们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沈夫人笑了笑,没有接话,而是问道:“老九明年也要到建康来了罢?”

  “嗯。”

  沈毅默默点头,开口道:“他现在已经是生员了,只是明年才有乡试,要明年才能来建康了。”

  今年是洪德八年。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