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29章

作者:漫客1

  深呼吸了好几口气之后,沈毅才勉强镇定了下来,他在袖子里摸索了一会儿,然后摸出了一只翡翠玉兔,放在了陆姑娘面前,笑着说道:“前两天在城里街上闲逛的时候见到的,师妹你属兔,便送给师妹你做个新年礼物,闲来无事可以拿在手上把玩把玩……”

  陆姑娘看了看自己面前的这只憨态可掬的小兔儿。

  翡翠品相不次,做工也很好,显然不可能是街边买的,应该是玉器店里挑选的,不会便宜。

  她并没有伸手去接,而是看着沈毅,开口道:“师兄过了年关,就要去建康了罢?”

  沈毅一怔,然后点头道:“是要去建康考春闱。”

  他低眉道。

  “不管怎么样,总要去试一试的。”

  “去建康好啊。”

  陆姑娘也低着眉头,不去看沈毅,也不去看那只兔儿,而是看向自己脚下。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

  一时间,因为寂静,客厅里的气氛变得尴尬了起来。

  过了片刻之后,陆姑娘才没来由的说了一句话。

  “师兄今年再去建康,等下半年,说不定又能领两个小姑娘回江都来……”

  说完这句话,她把脸瞥了过去,似乎不想让沈毅看到她现在的表情。

  沈毅听到这句话之后,先是一愣,然后才猛然反应过来,自己回到江都的这几个月时间里,陆师妹对他的态度为什么一下子冷下来不少!

  联想到陆夫子先前说陆姑娘曾经去城门口接他的话,沈毅立刻就明白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他看了看陆姑娘,低眉苦笑道:“师妹,那两个是我的丫鬟……”

  陆姑娘依旧撇脸,不去看沈毅。

  “我知道。”

  这个时代的丫鬟,又叫作侍女。

  如果是小姐的丫鬟,那倒挺正常的,从小一起长大的那种,说不定还能处成姐妹,但是如果是年轻男子身边的丫鬟,一般都会变成字面意义上的“侍女”。

  是在床上侍奉。

  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就会给他安排一个年纪稍大一些的丫鬟,帮助他了解“人事”。

  像是沈毅这种年轻公子,身边带的丫鬟,基本上都会与自家公子有“不正当”关系,而且将来有可能会被纳进房中为妾。

  本来,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是这样,那两个小丫鬟也不可能对陆姑娘的地位有任何威胁,陆姑娘也不应该有吃醋的理由,但是那天她在城楼上,看到两个小姑娘与沈毅态度亲昵,心里……

  心里还是多多少少有些难受。

  想到两个小丫鬟可能每天晚上与沈毅睡在一起,她心里就更不舒服了。

  这种不舒服憋了近两个月时间,这会儿两个人独处的空档,她终于说了出来。

  沈毅见陆姑娘不看自己,他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师妹,那两个小姑娘,都是宫里的宫女……”

  听到宫女两个字,陆姑娘有些吃惊,回头看了看沈毅。

  沈七郎很是无辜的说道:“我去年在建康,替宫里做了些事情,多半是宫里的人见我一个人住在建康,没有办法照顾自己,才送了两个宫女过来,师妹你也知道……”

  “这宫里给的东西,不管是赏是罚,咱们都是拒绝不了的。”

  “哦。”

  陆姑娘似信非信的“哦”了一声,然后又不去看沈毅,轻声道:“你与我说这些做什么,与我又有什么干系?”

  沈毅伸手挠了挠头,不知道要不要跟陆师妹说,自己与青儿萍儿之间是清白的。

  不说吧,似乎不太合适。

  说出来吧,他与陆师妹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确定,似乎也不合适。

  想到这里,沈毅犹豫了一下,然后开口道:“师妹,听老师说,你小时候是在建康长大的,跟随老师来江都之后,已经许久没有回建康了。”

  陆姑娘回头看了看沈毅,默默点头:“是,有许多年没有去建康了。”

  沈毅对着她笑了笑。

  “那这样,今年四月,我回来接你和陆师,咱们一道去建康游玩几天,可好?”

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年与新一代!

  大年初一,沈毅带着沈恒在书院跟先生们拜年。

  到了大年初二之后,他便在老爹沈章以及大伯沈徽的带领下,给沈家的亲戚们拜年。

  不过他现在是沈老爷了,只需要给辈分特别高,比如说三叔公那一辈的人去拜年,跟他同辈甚至要高他一辈的人,都要登门来,向他这个举人老爷拜年。

  其实拜年倒也没什么,主要是沈毅中了举人之后,沈家的一些亲戚们便会缠着他,让他指点他们家孩子学习,有几个亲戚家里的孩子才蒙学,才七八岁的模样,家长就拉到沈毅面前,非要他们给沈毅磕头拜师,沈毅只能连连摆手拒绝,然后尽快溜之大吉。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新年过得还是很有意义的。

  毕竟沈毅认识了不少同宗同族的长辈,兄弟,甚至还有一些跟沈毅差不多大,但是要比沈毅矮上一辈的族人。

  这些沈家人不是很多,但是怎么也有一百来号人。

  在可见的将来里,这些沈家人可能都会紧紧的围绕在沈毅周围,供他驱使,成为他势力的一部分。

  道理很简单,因为沈毅是沈家第二个举人。

  另外一个举人沈徽,年纪已经大了,而且沈徽基本上已经确定,过完年之后不会再继续出去做官,以后都会待在江都养老,也就是说沈徽这个人,已经失去了上升空间,失去了在朝堂上的任何潜力。

  虽然这么说很残酷,但是事实上就是如此。

  沈徽没了前程,沈家的大房两个儿子,都不擅长读书,也就是说沈徽之后,那一房再想要出读书人,就要等到沈家的第三代了。

  二房的两个哥哥,这些年跟随他们的姐姐姐夫在外面做事,也基本上失去了考学的能力。

  三伯不在江都,更不必多说。

  而沈家除了沈毅之外唯一一个有潜力的读书人,就是沈毅的亲兄弟沈恒。

  兄弟俩从小相依为命长大,沈恒可以说是沈毅最坚实的跟班,自然不会出来跟他抢沈家掌门人的位置。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随着沈徽慢慢老去,沈毅在族中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大,哪怕他止步于现在的举人功名再也考不中进士,他也会慢慢的成为沈家新的话事人,成为江都沈氏的“族长”。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宗族社会,是因为时代环境导致的,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两个村子可能会因为一个水源的归属问题,打的头破血流,不共戴天。

  这个时候,皇权是不下乡的。

  乡村是乡贤,保长,里长或者是所谓的“三老”这种地方上的人物来处理,也就是说王法都未必管的到这里,有时候两个村子斗殴打死了人,可能都是白死!

  因此,在这种没有经过一场开天辟地洗礼的年代,以个人为单位或者说以单个家庭为单位,很难在这个时代存活下去,因此大家必须要抱团!

  跟什么人抱团?当然是跟同姓的人抱团!

  这种因为争夺资源形成的宗族社会,会从乡村发展到城镇,从城镇发展到府城,省城,乃至于京城,甚至会到朝廷里。

  因此,宗族社会根深蒂固,根深蒂固到沈毅都暂时没有办法打破的地步,假如他现在与族人不对付,甚至于族人闹掰,传出去名声不好做不了官不说,说不定哪天就被某个同姓人给一刀攮死,还没有地方可以说理去!

  好在,沈毅现在并不是这个体系的受害者。

  他有了举人功名,就成为了宗族之中的“强者”,自然而然会在宗族慢慢拥有影响力,等到将来沈毅接手了沈家之后,不仅可以支配整个沈家的资源,甚至会拥有一个天然效忠自己,对自己矢志不渝的“沈姓”势力。

  这对于将来他在朝堂上混,也是有好处的。

  不过对于现在的沈毅来说,成为沈家家长的事情还显得太过遥远,他现在更重要的事情是考中进士,进入朝堂,最好能够进入邸报司,掌控一部分邸报司的资源。

  毕竟沈家这个家族太小了,宗族势力对于他来说只能算是辅助,不能作为他全部的倚仗。

  一连跟老爹出去了六七天之后,沈毅终于累了,到了大年初八这天,他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说什么也不愿意再跟老爹出去走动了。

  见沈毅不出去,沈章也没有了出门的兴致,干脆留在了家里。

  到了中午的时候,青儿萍儿两个小丫鬟做好了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沈毅低头扒了两口饭之后,瞅了一眼自己的老爹,问道:“爹,您过些日子还去晋王府么?”

  沈章筷子停了停,他先是看了看沈毅,又看了看沈恒,最终还是把目光放在了沈毅身上。

  “你希望爹去么?”

  沈毅低头扒了口饭,笑着说道:“儿子自然是希望您能在里多休息一段时间,最好能在江都住个一两年,一来是好好休息,二来小弟今年就要考县试了,我不在江都,您留下来,也好陪陪他。”

  沈章筷子再一次听下,他默默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问道:“不是嫌爹在晋王府给你丢人了?”

  沈毅摇头,叹了口气:“您要是这么觉得,那明天您就同我一起动身回建康。”

  沈章愣住:“你明天就要走?”

  他皱眉道:“春闱一般是二月或者三月举办,还有最少一个多月时间,咱们江都距离京城又近,你这么急做什么?”

  “儿子是有些事情,要先去建康看一看。”

  等到上元节过后,朝廷的年假结束,邸报司就会发新的一期邸报了。

  这一期邸报的内容,如果用上了沈毅写的那篇文章,将会变得十分劲爆,沈毅需要去建康看一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

  另外就是。

  他回江都这段时间,没有人指导他写策论,唯一一个能指点他的陆夫子,还事务繁忙,沈毅也不好意思去打扰自家老师。

  所以他才想尽快回到建康去,去建康大义坊找“顾老师”,再给自己强化训练一下。

  沈章不再说话了,他低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扭头看向沈恒,问道:“恒儿,你觉得呢?”

  “我听兄长的。”

  沈恒也对老爹笑着说道:“爹,如果咱家不很缺钱的话,您真的不必再去建康做事了,毕竟您辛苦这么多年,是该休息一段时日了。”

  沈毅趁热打铁,微笑道:“晋王府的世子,儿子也算是认识了,这样罢,我去了建康之后便去找他,让他给爹你留好位置,将来有一天爹你在江都待的厌烦了,再去晋王府不迟。”

  两个儿子都这么说,沈章也没有了办法,他看向沈恒,叹了口气:“恒儿年纪太小了,他要科考,的确需要一个人跟着,这样罢,今年为父就暂且不去建康了。”

  说着,他伸手重重的拍了拍沈毅的肩膀,语气有些复杂:“小子,春闱好好考,给咱们沈家争争光,也给咱们这个小家争争光!”

  沈毅微笑回应。

  “爹您放心,我考不中还有小弟,小弟他的读书天分,要比我高得多了。”

  他看向一旁满脸无辜的沈恒,微笑道:“你这个小儿子,才是正经的读书种子,书院里的秦先生,都说他是天才呢……”

第二百四十七章 乞儿的执念

  大年初九,沈毅收拾好了行装,就准备出发了。

  相比较于前一次他去建康之时,与许复两个人坐着运货的马车出发,这一次一行人的人数就要多很多了。

  除了沈毅和两个小丫鬟之外,还有许复以及他的四个小伙伴,以及……

  沈三公子沈陵夫妇。

  能把沈陵带出江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毕竟大伯沈徽是个非常古板的人,如果跟他明说沈陵是出去跟沈毅一起干“买卖”,那么沈陵就算上吊,也离不开江都。

  不过借着给沈家的新生儿还愿的理由,沈徽总算没有阻拦,同意沈陵跟着沈徽一起去建康看看。

  本来沈毅沈陵两兄弟的意思是,让沈陵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建康,这样一年半载都不用回来了,但是孩子太小,才几个月大,不太适合出远门。

  毕竟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太差,坐马车一定会有颠簸,再加上幼儿夭折率太高,不适合离开江都。

  因此沈陵在年初八这天,就把老婆孩子送回了娘家暂住,他自己跟沈毅一起去建康,准备等过几个月孩子大一些,身体好些,稍稍经得起折腾了,再把老婆孩子接到建康去生活。

  沈陵是个有些“浪荡”的性子,本来在江都好吃好住,不愁吃喝,老婆孩子热炕头,他是不太舍得离开江都的,而这一次他之所以这么坚决的离开江都,跟着沈毅一起去建康,主要是因为……

  父子矛盾。

  他与父亲沈徽之间的矛盾愈发深重,而且在这个极重孝道的时代,不管父子俩谁对谁错,沈陵永远是要低头认错的一方。

  沈徽回到江都没多长时间,沈陵就已经憋了一肚子气了。

  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下定了决心要离开江都。

  当然了,以沈陵的性格,他这么做并不是要奋发图强,也不是要离开“舒适圈”,实在是因为沈徽的归来,让江都这个舒适圈对于他来说已经不舒适了。

  初九早上,三四辆马车在沈家门口集结,需要带的东西统统装上马车之后,沈徽沈章两个人,站在府门口送各自的儿子离开。

  沈章站在自家大哥身后,犹豫了一下之后,开口道:“大兄,要不要送到城门口?”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